珠峰救人的背后

2023-10-11 02:21纪佳文周煜博何欣欣
意林 2023年15期
关键词:登珠峰冲顶登山队

纪佳文 周煜博 何欣欣

如果没有头天晚上的“意外”,湖南省登山队的领队范江涛应该在2023年5月19日凌晨3点多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会拍下登顶照片,再用背在身上的卫星电话将好消息传回长沙。

他还会挑两块石头装进背包里。那是他出发时给两个孩子的承诺:“爸爸要从珠峰上带块石头给你们,让你们去班上好好地跟同学吹牛!”

C4营地海拔8000米,人站在这里会产生错觉,觉得与峰顶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从C4冲顶近900米的路程,每上升100米,至少要花费1小时,即使是体力极好的登山者,也要8到10个小时才能站上顶峰。

从C4到峰顶,最佳出发时间是下午4点到晚上8点。18日下午5点半,范江涛和两名队友走出帐篷,朝着峰顶前进,谢如祥则选择1小时后再出发。

突然,范江涛看到一个红色身影出现在路绳左侧,前面的队友越过那个身影继续向上走。范江涛停下用头灯照了照,发现那个倒卧的身体还在颤抖,一只裸露的手已经变成黑色,另一只手戴着薄抓绒手套,连体羽绒服破了一条约20厘米的口子,里面的羽绒飞了出来。

范江涛看了看她的姓名贴,又看了看她的脸,发现她是湖南省登山队的队员刘玲玲。他记得,原本刘玲玲是要和湖南省登山队此行的8名队员一起登珠峰的,但由于周期较长,她请不了四五十天的假,说不去了。

她不是不来吗?怎么出现在这里?范江涛有点蒙。

刘玲玲通过其他登山公司报名登珠峰的事,他作为领队并不知晓。

耳边夏尔巴(珠穆朗玛峰当地居民,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攀登向导)的声音传来,催他继续走,“你救不活她的”。

范江涛继续往上爬了20米。

她还有几口气,如果下去救她,范江涛必须把自己的氧气分给她,这也意味着,剩下的氧气无法支撑他继续登顶,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准备就白费了。完成冲顶,需要的不只是体力,还有时间、金钱、机会。4月11日,范江涛和队友们就到达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行近一个月的拉练、适应和等待。他们选择的是南坡路线,每个人的花费约30万元。

如果不救,她一定会死在这里。范江涛停下来,觉得自己没法再往上走了。

“我不登頂了,要回去救她。”

“不要去,那个人已经死了。”夏尔巴说。

他告诉夏尔巴,那个中国女孩是他的朋友,他不能看着她死在那里。

在这之前,他从没想过放弃登顶。登珠峰是他多年来的愿望。在往下走的过程中,他情绪激动,哭了起来。

再次找到刘玲玲,范江涛给她换上自己还没用的氧气瓶,擦掉她脸上的薄冰,喂热水、糖和巧克力,还给她戴上自己的羽绒手套。这期间,一名携带对讲机的夏尔巴路过,帮忙联系到了刘玲玲报名的登山公司。范江涛告知了对方刘玲玲的消息,并让他们派夏尔巴上来救援。

半个小时后,刘玲玲恢复了一些体力。等刘玲玲可以站起来稍微使上点劲儿,范江涛和夏尔巴一人一只手架着她,另一只手扶着路绳下撤,范江涛抓绒手套的防滑层在这个过程中被绳子磨破。

一小时后,在海拔8300多米处,刘玲玲突然昏倒,躺在地上。范江涛把她拍醒,试图扶起她,但无济于事。他记得刘玲玲说,“走不了了”。他意识到,现在,仅凭他和夏尔巴,几乎不可能将她带回营地了。

范江涛继续下撤,运气好的话,他可以回到营地找人上来完成救援。但实际上,谁也不知道她还能坚持多久。登顶的机会放弃了,人也没有救成,想到这里,范江涛更加沮丧。

他接着往下走了二三十米。

几束光在黑暗中相遇,范江涛通过衣服认出,是同队的谢如祥和他的夏尔巴。

“祥哥”,叫出这两个字,范江涛再次哭了起来。

2021年,他在组建湖南省登山队的过程中,结识了同为北大校友的谢如祥。

哭了两分钟,他终于调整好呼吸,和谢如祥讲了事情的经过,“她只有几口气了。”

救人,谢如祥马上做出决定,并告诉自己的夏尔巴,把她搬下去,不管是死是活,自己都愿意出一万美元。

两个夏尔巴架起刘玲玲,开始下撤。这让谢如祥松了口气,他的夏尔巴体力不错,救人有希望了。但在高海拔地带,保持乐观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谢如祥走得很慢。54岁的谢如祥接触登山运动已经25年,是登山圈里的“老前辈”。这不是他第一次因救援放弃冲顶。1991年,冲顶慕士塔格峰时,他也是为了搭救其他登山者而放弃登顶。

他抬头,能看到星星,是登山时难得的好天气,一丝风也没有。天气是影响冲顶的重要因素。前一天,这条路上下了小雪,视线会受到影响。

后来,为刘玲玲提供登山服务的登山公司派人接走了她。

即使有过几次高海拔救援的经验,谢如祥也不得不承认,在珠峰8000米以上把人救活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情——能救下刘玲玲是多个巧合的叠加:当时他和范江涛出发不久,氧气和食物充足,他的夏尔巴体力好,刘玲玲身体素质不错,以及他们愿意放弃登顶。

在珠峰做过多年登山服务的向导张宝龙说,范谢二人能够放弃登顶,把氧气给别人,这个选择是非常牛的。如果没有氧气,即使刘玲玲在山上被人发现救援,也可能因缺氧出现脑血栓等症状。在张宝龙看来,在这样的高度,被救是一种运气,“(但)你不能把命放在别人手里,一定要放在自己手里,如果第二天没人上,你岂不就死在那了?”

根据张宝龙的经验,在珠峰冲顶过程中遇难,除了意外,准备和训练不足是主要原因。刘玲玲报名的登山公司5月20日发布的登顶名单显示,刘玲玲5月5日抵达加德满都,13天完成珠峰登顶,而登珠峰的标准周期是40天。

“登山,决定撤退比坚持冲顶更有意义”,谢如祥说,这是大学时代老登山家们对他的教诲。退到大本营的那天,谢如祥发了条朋友圈:离开珠峰了,只到了海拔8300多米,不准备再来了。“为什么?因为在南坡碰到这种(救人)情况的概率太大了,再遇到,又会忍不住救的。”谢如祥说。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刘玲玲为化名)

猜你喜欢
登珠峰冲顶登山队
Deadly Summit
防冲顶装置对龙门吊故障发生率的影响
电动单梁起重机吊具冲顶引发起升电机坠落事故分析
勇登珠峰
电梯不同冲顶速度下的乘客头部损伤仿真分析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基于电梯冲顶法的电梯平衡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再登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