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往前看,普通人往后看

2023-10-11 02:21吴艳龙
意林 2023年15期
关键词:退场暴风雪经济学家

吴艳龙

单位发给员工每人一张音乐会门票,位置在前排中间,价值300元。可是天公不作美,在开音乐会的那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雪,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暂停使用,但是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步行半个小时去音乐厅。

请问你去不去听这场音乐会?去?不去?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花300元錢买的呢?你又会不会去听音乐会呢?很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都不愿出门,音乐会门票浪费就算了,想想自己的损失也“不大”;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就非常舍不得,宁愿冒着寒风和交通不便,也要去听音乐会。不过,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在自己花钱买票以后,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听音乐会?

这种现象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还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已经是不能收回的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做的决定不是后悔买票了。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非经济学家)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

不计沉没成本也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而计较沉没成本反映了一种向后看的心态,我们很多人常常会惋惜、惆怅。

对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均代表着昨天,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昨天的成本已经打进去了,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思考问题时老是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其实是非理性的,是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

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才会有辉煌的人生和幸福。

猜你喜欢
退场暴风雪经济学家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暴风雪
退场的姿势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你是对的
冬日
职业打假者还不到退场的时候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