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古代,邂逅一场书展

2023-10-11 00:09雨林霖
意林 2023年15期
关键词:馆阁国家图书馆书展

雨林霖

古人的书展叫作“晒书会”或“曝书会”。所谓“晒书”或“曝书”,顾名思义,即将书籍或者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这么做也很好理解,即避免书籍因为受潮或者被蟲蛀而损坏。

晒书活动的起源时间很早。最早记载可追溯至西周典籍《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说的是周穆公东游,在羽林这个地方“蠹书”,即晒去书中的蠹虫。

古代“曝书会”的具体时间没有严格规定。总之,晒书,必须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很多古代的“曝书会”都选择在夏季举行,这时日照充足,除湿杀虫效果最佳。东汉人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 “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 不蠹,习俗然也。”在汉代,七月七日便是一个晒书的好日子。

在宋代,“曝书会”极其受重视,甚至还出现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馆阁”是宋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延续几个月。根据《宋朝事实类苑》中的记录:“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所谓“秘省”即“秘书省”,是宋代国家图书馆的官方名称。从中可见,在当时,五月至八月间,会陆陆续续举行各式“书展”活动。

在“曝书会”期间,皇帝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召集臣僚,一起前往曝书会现场观赏。而书展期间的一日三餐,都由官府出费招待。这种传统始于宋太宗时期,《御定月令辑要》记载,宋太宗时“秘阁每岁因暑伏曝熭,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图典之盛”。后来,“张筵”项目逐渐形成惯例,即宋代的“曝书宴”。《宋史》记载:“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侍郎、待制、两省谏官、御史并赴。”宋代馆阁曝书宴自太宗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到了南宋,书展时间发生了改变。《南宋馆阁录》有如下记载:“绍兴十四年五月七日,秘书郎张阐言:‘本省年例,入夏曝晒书籍,自五月一日为始,至七月一日止。从之。”书展的时间,由三个月缩短为两个月。但南宋的书展规模更大,展出项目也逐渐增多。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都延续了宋朝举办“书展”的传统。比如,元代馆阁曝书时间与南宋相同,在五月至七月。明代馆阁曝书时间改在六七月间。到了清代,馆阁曝书时间又有了大的变化,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据晒书的经验总结,认为夏季阳光强烈,书曝晒后,纸张容易碎裂,根本不耐久藏。而且夏季天气变化无常,一旦暴风雨突袭,来不及收拾晾晒的书籍,就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清代官方的晒书活动,一般定在三月、六月、九月,即分三次完成。

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自然气候认知的进步,人们也意识到,对什么时候“晒书”“曝书”,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清末学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提到:“不如八九月秋高气清,时正收敛,且有西风应节,藉可杀虫。南北地气不同,是不可不辨也。”

猜你喜欢
馆阁国家图书馆书展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明文学权力“移于郎暑”说考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空场”书展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馆阁体的兴盛、极致与消亡
宋代馆阁藏书流失探究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