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方史教学下的历史课堂建设

2023-10-12 21:37
中学政史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南通遗址家乡

李 彬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初级中学

地方史是指记录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这段历史广泛地记载了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和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情况。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好本地已有的历史资源,使其成为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很多的地方史内容都分散于各类资料和书籍中,没有系统的教材,而且由于现实中教学的压力,教师和学校也无力展开地方史教学的探讨和教学。这导致了学生地方史意识的普遍缺失,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地图中家乡的位置,甚至关于江苏省内的沿海开放城市有哪些都不知道。在本文,笔者就南通地方史,谈谈地方史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其与历史课堂相融合。

一、地方史教学的意义

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课堂中如何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成为一道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从字面意义上看,家国情怀正是要从家出发,最终落在国上,地方史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性、直观、亲切。南通在历史上有很多称号,如“教育之乡”“北上海”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等美誉,通过对这些称号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地方史内容众多,能够极大丰富课程资源,如在讲述唐朝到清朝时期经济的发展时,这个时期的南通也搭上了时代的快车,是当时淮盐的主要产地,其生产的棉花也因质量优异而“冠绝亚洲”。在讲述明朝时期的历史时,南通当时也是饱受倭患困扰的地区,出现了反抗倭患的英雄人物曹顶。在讲述到清朝入关时,由于1645年刚进行了“扬州十屠”,清军发布了“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这些地方史内容极大地补充了历史课程,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同时,地方史的教学需要对大量的地方史进行整理和总结,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这一点更体现在近年来的中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与地方史相关的材料和试题,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要关注地区的发展进程。

二、深入挖掘地方史资料

通过对南通地方史的整理,对应教材整理出如下有相应联系的史料。

南通在海安发现了青墩遗址和吉家墩遗址,使得江淮平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地区的战乱出现了人口的南迁,有一部分北人南迁到海陵定居;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鉴真第五次东渡路过狼山;在南宋抗元中,文天祥曾从南通石港地区乘船,途径南通众多县市前往抗元;在明朝的对外交流中,倭寇侵扰南通,民族英雄曹顶率领军民奋起抵抗;明清文化中,南通如皋在明末清初出现了文学家冒襄,“扬州八怪”之一的通州人李方膺,尤擅写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领军者张謇,其“实业救国”的抱负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的发展;在孙中山发动的革命中,南通人民也曾经进行为期三天的起义;在五四运动中,南通地区的学生成立南通学生会,游行示威,支持五四运动;在革命武装起义中,1930年江苏省委在南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对外开放中,南通作为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三、地方史教学的课堂建设

通过挖掘地方史,明晰其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后,可以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将地方史有效融入课堂建设中。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青墩遗址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展示青墩遗址图片,并介绍这个遗址所出土的稻谷遗迹、杆栏式的筑木构件以及所出土的各色陶器、玉器等,引导学生对比青墩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加深对原始人类生活的了解。

地方史的挖掘对于历史课堂的建构大有裨益,引入地方史让学生感觉历史不再是高悬于空的楼阁,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融入地方史,方便学生观察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以后建设家乡打下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猜你喜欢
南通遗址家乡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辽上京遗址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