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主要方法

2023-10-12 06:22杨兵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青少年

杨兵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训练;主要方法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首先,要明确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意义。

通过专业化的训练,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同时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其次,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包括完整训练、分解训练、持续训练等。要根据青少年的体育水平、身体素质制定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科学性。最后,要根据当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1 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原则

1.1 因材施教

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应该充分了解青少年的身体特征、成长规律,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然后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在专业的体育训练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也要做好青少年运动员的管理工作。青少年身体成长速度较快,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变化,普遍具有活泼、冲动、热情的性格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青少年身体的各个器官逐渐成熟,骨骼与肌肉迅速发育。科学的训练有助于增加身高和肌肉。在这个阶段,体育训练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也要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2 做好准备

首先,需要检查训练场地和器材。训练内容不同,训练场地也会有所不同。教练员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训练需求布置场地,综合训练人数、训练内容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确保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在器材方面,要根据训练内容准备对应的器材,做好器材摆放、安装、检修等工作。其次,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前,人体处于比较平静的状态,如果突然活动,容易出现韧带拉伤等问题。因此,需要先进行热身运动,使肌肉、韧带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避免身体受伤。通常可以通过慢跑、小步跑、马步、压腿等运动进行热身准备,同时也可以结合器械练习,包括跳绳、牵引等。经过热身之后,青少年身体机能进入最佳状态,韧带变得柔软,反应更加灵活,避免在训练中发生身体损伤。

1.3 注重保健

在体育训练结束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出现疲劳感和乏力感。为了尽快恢复青少年的体能,为后续训练做准备,同时也为了确保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教练员应该帮助他们做好身体保健。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饮食。根据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每天大概需要摄入2000—5000 卡路里的热量,以此满足青少年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能量来源,青少年需要合理补充。同时,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还需要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另一方面,应该做好身体按摩。在运动结束后,可以通过按摩消除青少年的疲劳。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抖动四肢可以放松膝关节、四肢肌肉群等;叩打颈部、背部等位置也可放松相应部位的肌肉。青少年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按摩,也可以安排专业的运动按摩技师帮助青少年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疲劳、肌肉强直等问题。

2 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主要方法

2.1 完整训练法

采用完整训练法,是指从训练开始到结束,采用完整的动作训练或战术,不需要拆分讲解或单独训练。这是一种比较适合青少年的训练方式,便于青少年掌握体育技巧。例如,在体操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完整训练的方式,将各个训练动作联系在一起,通过完整动作的训练,使青少年的体操动作保持连贯,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如果完整训练难以完成,可以从辅助训练着手,逐步向完整训练过渡。

2.2 分解训练法

与完整训练相反,分解训练是将整套动作分解为不同阶段,通过分段训练的方式,降低运动员掌握的难度。不仅如此,还可以重点讲解难以掌握的动作和关键动作,从而强化运动员的技能。在青少年的体育训练中,分解训练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可以分为分段分解、顺序分解两类。具体可以根据训练需求进行选择,确保训练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2.3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对青少年进行连续性的训练。在提升耐力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持续训练的方式。短时持续的训练可以强化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训练时间为5—10min,心率保持在170 次/min 左右,训练效果明显。中时持续训练主要锻炼青少年的耐力,主要采用有氧运动。通常训练时间为10—30min,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160 次/min 左右。中时持续训练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长时持续训练时间通常超过30min,负荷强度较低,心率通常为150 次/min,主要强化青少年的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确保青少年可以保持良好的有氧代谢工作状态。持续训练法通常在准备期、休整期应用,在中长距离赛跑、长距离划船等运动中是一项比较常用的训练方法。

3 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偏差

在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存在认识偏差的问题。常见的错误观念有两种,一种是侧重训练强度,造成青少年身体负担过重,影响生长发育;另一种是忽略训练强度,造成训练效果不理想。这两种观念都比较片面,并不符合青少年的身体特征和年龄特点,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训练原则。不仅如此,在以赛代練方面,也存在认识偏差。很多教练员为提高青少年运动水平,会组织各种级别的比赛,试图通过比赛强化青少年的实战技能,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使青少年保持紧张、活跃的状态。但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训练缺少针对性,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身心过度紧张,增加疲劳度,反而影响训练效果。

3.2 经费欠缺

从目前的情况看,体育运动项目类型增加,青少年有了更多参与体育比赛的机会,青少年体育训练也更加专业化。但体育训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性的经费投入,且短时间内很难有所回报。虽然很多学校开始重视青少年体育训练,但可投入的资金有限,导致很多青少年体育训练缺少器材设备和训练场地,或者器材设备比较陈旧,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3 身心问题

青少年正处在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身体机能、素质会随着成长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教练员长期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将无法满足青少年不断成长、变化的需求。不仅如此,他们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很多困难和瓶颈,如果教练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心理健康。例如,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青少年运动员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但在实际训练中,很多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注度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来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 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优化对策

4.1 转变观念,合理调整

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把控训练强度,同时注重训练安全。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和训练目标等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要注重基础体能训练,同时也要培养运动员的柔韧性、敏捷性等能力。以体能训练为例,在训练之前,需要先进行热身准备活动,激活肌肉、舒展韧带,为训练做准备。在训练的过程中,关注运动员的肩关节、髋关节和脚踝等部位是否灵活,腰椎等部位是否稳定,结合青少年的运动情况进行合理的强度调整、内容调整。为保障训练安全,要严格规范青少年的训练方法、动作和行为。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呼吸、身姿和运动模式。教练员要观察青少年的身体变化,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训练负荷过大。

4.2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首先,应该强化顶层设计。有关部门应结合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从制度建设入手,为青少年体育训练提供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其次,促进资源整合,增加投入渠道。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项引导资金,对各方资源进行合理统筹,加大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培训、竞赛组织等活动,为青少年体育训练提供更多资源和资金的支持。最后,重点强化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根据训练需求完善器材设施,确保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4.3 关注身心,合理引导

在身体方面,教练员通过各类训练方案提升青少年的各项身体机能,同时做好保健工作,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心理方面,教练员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引导,做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结合,注重激发运动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注重训练方法的调整。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运动员的个性、能力和目标等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一般心理训练应该与赛前心理训练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应该合理处理心理训练与战术、体能等训练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训练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 结语

在我國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应该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针对训练中常见的问题,要从转变训练观念入手,同时根据训练需求投入更多资金,确保训练设施与器材的完善性。重点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在注重身体训练的同时,也要强化心理训练,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浅谈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结合的可行性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校体育训练中智能手机APP的应用思路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