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2023-10-12 21:37
中学政史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支架知识点

张 丽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间段,在此阶段需要提升他们的基础能力及潜在能力,而支架式教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教师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支架式教学并提升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史料相结合。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能够接触到的史料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完课本内容后,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相关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潜在能力,让支架式教学开展得更加轻松。

一、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历史本身是一门蕴藏无限知识点的课程。学生要想快速成长并延伸出无限可能的话,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寻找课本之外的知识点,尝试着去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内源驱动的方式去探索历史,挖掘史实。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进行学习,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讲解方式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思考历史问题,并且在逐渐加深的问题探索中收获成就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就会建立起自己的史观,以史为鉴。

1.不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没有得到激发。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融合知识点进行渗透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丰富程度,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2.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自主地进行思考,想象能力受到限制,导致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而且,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找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点。接着,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策略

支架式教学和常见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所关注的点在于学生的第二发展能力。教师想要灵活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自发地进行历史知识探索,以此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1.情境创设还原史实。

第二发展能力的激发需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事件组成的,而这些事件可以被载入史册。学生可以沉浸在情境之中进行探索,而教师可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还原史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播放一段有关商鞅变法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设身处地感受当时的制度。接着,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说说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内容、商代的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明显特征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能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和反思,并且深刻认识到以史为鉴的重要道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2.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支架式教学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而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第二能力的提升,对于支架式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尝试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开始之前让学生尝试找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不同,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教师要的并不是准确的答案,而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考查。教师通过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绘制时间线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学旨在让学生以史为鉴,能够以发展和进步的眼光看待事物,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时间线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完成更多的知识点记忆,也可以尝试帮助学生寻找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学生了解了某一年发生的大事件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这一年还有非常多的重要的事情发生。这时,学生会下意识地想要对这些事情进行探索,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第二发展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就可以试着以汉朝、元朝的发展以及制度上的改革为核心总结出一个时间线,让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在高中历史复习中,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依靠自身的实力去解决问题,这对支架式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4.历史发展观渗透教学。

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并且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并挖掘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这样,才能积累学习方法,找到历史学习的脉络,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领略事件内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应用,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教师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的分析,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把握好听课重点。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君主专制制度的时效性、应用性来看待历史,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意义与影响。学生只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才能够以史为鉴,以更新的、更具时代代表性的眼光看待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支架式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支架知识点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一张图知识点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