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旨,言外之意
——艺术表现手法之象征

2023-10-12 07:51方建国
作文新天地 2023年26期
关键词:店老板枣树天空

特约主持:方建国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种具体事物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手法在诗歌、小说、散文中都常被运用,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艾青《我爱这土地》全诗以象征构思,“土地”象征祖国,“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光明美好的未来,表达作者深沉真挚、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高尔基《海燕》、柯罗连科《火光》都是如此。

2.象征手法刻画形象。高尔基小说《丹柯》讲述了一位名叫丹柯的少年带领一群被其他种族欺压、赶入森林绝境中的族人历经波折走出困境,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牺牲自己的英雄故事。丹柯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茅盾《白杨礼赞》刻画了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倔强挺立、百折不挠的白杨形象,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象征手法暗示和抒情。鲁迅小说《药》,结尾处描写夏瑜坟上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着革命的前景和希望,这就是暗示。温儒敏教授指出:“以‘药’作为标题也有象征含义,暗示着革命者需要寻求真正能拯救中华的‘药’。”茹志鹃《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又象征着百合花一样的军民鱼水情,极具抒情意味。

象征往往能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令人神往的悠远的情思,常能收到饶富意味的艺术效果。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鲁迅《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读

《秋夜》是一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当时,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勾结统治,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复古思潮。面对这些社会变故和统治势力,鲁迅不免孤寂、彷徨、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敌我双方的象征物对立分明,“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黑暗而残酷的反动统治者,“两株枣树”象征与黑恶势力无畏战斗的进步力量,“小粉红花”象征善良的弱者,还有“繁霜”“小青虫”等都有象征意义,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形势。鲁迅先生把满腔的激情和赞美,献给了那“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枣树”不正是先生自己韧性战斗精神的写照吗?

骑桶者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的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选自《卡夫卡小说选》,孙坤荣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点读

卡夫卡的《骑桶者》(又译《煤桶骑士》)写了一个缺煤者骑着空煤桶去店里赊煤的故事。空桶是匮乏、冀求的象征,骑着艺术的空桶飞翔,让我们见识了生活的沉重。煤是生火的,象征着温暖,而寒冬缺煤,人物的生存处境可想而知,并与店主的冷漠、势利形成对照。结尾的冰山区域,是冷酷的象征。

黑绵羊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曾经有一个国家,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是小偷。

夜晚每一个人都出去,随身携带着撬锁工具以及有遮光装置的提灯,去撬开某个邻居的家门。他们在天亮时分带着东西回家,发现自己家被盗了。

就这样,大家都生活和睦,谁也不被伤害,因为一个人偷窃别人,这个人再去偷另外一个人,如此下去,直到后来最后一个人又去偷第一个人。在那个国家,生意只在买卖双方相互欺骗的情况下进行。政府是一个损害臣民的犯罪集团,而臣民呢,从他们的角度讲,他们也只在意欺骗政府。生活就这样没有障碍地继续着,既没有富翁,也没有穷人。

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这个国家里,人们发现了一个老实人。夜间,他不是带着口袋和有遮光装置的提灯走出家门,而是待在家里抽烟和阅读小说。

小偷们来了,他们看见灯开着,于是就没有上去。

这件事延续了一小段时间:后来,人们觉得必须让这位老实人明白,就算他想无所事事地生活,这也不是一个不让别人做事的好理由。如果每一个夜晚,他都在家里度过,那么第二天就有一个家庭没有饭吃。

面对这些理由,老实人不能反驳。于是他也开始晚上出去,拂晓回来,但他不去行盗。他是老实正派的,所以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他走到桥头,在那儿看下面的河水流过。他回到家里,发现家里被盗了。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这位老实正派人就落得身无分文,没有饭可吃了,家里已经空荡荡的了。但是到此为止,还算不赖,因为那是他的过错;糟糕的是,他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一团糟。因为他让人偷去一切,与此同时,他又不去偷盗任何其他人;这样一来,就总会有一个人在黎明时分回家时,发现家里完好无缺,而这个家本该由他去偷盗。问题在于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那些没有被偷盗的人就会变得比其他的人更加富有,于是就不愿意再去偷东西了。而从另一方面讲,来偷这位老实人家里财物的那些人,则会发现他的家永远空空如也;这样一来,他们就变得贫穷了。

与此同时,变得富有的那些人,便也养成了夜间走上桥头看下面河水流过的习惯。这又增加了混乱局面,因为又有许多其他人变成了富翁,许多其他人变成了穷光蛋。

现在,富人们看到,夜间去桥头,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是穷人。于是,他们便想:“我们付给穷人们钱,让他们去为我们行窃。”他们便订了合同,确定了工钱和抽成:自然而然,他们永远是小偷,并企图互相骗来骗去。但正如易于发生的一样,结果富人变得越来越富,而穷人变得越来越穷。

有些富人是如此富有,以至于没有必要再去偷盗或再让别人偷盗,以便继续富裕下去了。不过,他们若是停止偷东西,就会变得贫穷,因为穷人会去偷窃他们。于是他们就付钱给穷人中的最贫穷者,保护他们的财富不被别的穷人偷窃,这样一来就建立了警察,建造了监狱。

就这样,在那位老实正派人的事件发生之后短短几年,人们就不再谈论偷盗或者被偷盗了,而是只谈论有钱人抑或穷苦人;然而不管怎样,大家仍旧都是盗贼。

老实正派人,曾经有的只是那么一位,他很快就死去了,死于饥饿。

(选自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你说“喂”之前》,刘月樵译,译林出版社)

点读

卡尔维诺是当代意大利机智风趣、思考深刻的作家。寓言(有学者说是小说)《黑绵羊》情节简单,在一个人人是贼的国家,忽然发现一个老实正派的人,他不愿去偷别人的东西,最终被饿死。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名字,没有外貌特征,甚至连性别都没有,极具象征意味。“黑绵羊”英文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在文中它借指那个唯一老实正派的人。作者曾这样写道:“寓言诞生于压抑的时期。当人不能清楚表达思想时,就会寄情于寓言。这些短篇反映了法西斯统治时期,一个青年的政治和社会经验。”据此,我们可以把这则寓言看作对法西斯国家的批判以及对老实正派人命运的哀痛。

猜你喜欢
店老板枣树天空
大枣树
吃货有福利
天空之镜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11家书店老板眼中的书店
一和one
天空之舞
天空之门
门前的枣树
生意难做,鞋店老板须做好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