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校本作业开发策略

2023-10-12 02:18文/吴
名师在线 2023年25期
关键词:小猴子校本双减

文/吴 丹

在“双减”政策推引下,各所学校就作业开发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创新,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少学校及一线教师仍面临“减少作业量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在量少的前提下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等困惑[1]。笔者认为,校本作业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现行教材和学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探究内容,以多样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研讨,启发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作业。

笔者以低年级语文校本作业设计开发为例,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从针对一、二年级编写的百余份校本作业设计中梳理了目标确定、任务构建、个性生成的“三向促学”的作业开发策略,努力推进与语文单元教学相配合,各学科相融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校本作业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表达欲望,使学生迁移运用,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从而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架桥引路。

一、构架单元观念,导航校本作业开发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虽然没有直接标注出单元学习要素和人文主题,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课程标准》,从中寻找与单元内容相匹配的核心要素及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情、能力及认知现状等综合因素,提炼具有指导性和拓展性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单元目标,完成校本作业的设计[2]。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等四篇课文,共性在于课文均以童年为原型,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多方位展现古今中外不同的儿童风貌。笔者围绕本单元设计以下校本作业:

说一说,谁的办法好。

请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出现的人物里,挑选一位你认为最聪明的孩子,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本次校本作业设计整合了第三单元的内容,将课文《曹冲称象》与《玲玲的画》,以及语文园地三中的《王二小》和《小儿垂钓》作为一个单元。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发掘四篇文本中人物角色在遇到问题时的不同表现,进行前置性交流。这个作业设计目标明晰,分层推进,将单元内容化散为整,力求在语言实践中让学生形成个性化人物解读,实现对知识的结构化学习。

二、紧扣教材要素,搭建校本作业支架

紧扣教材内容开展的校本作业设计,要凸显语文要素,涵盖课文教学目标,由易而难,由浅入深,通过“阅读”“探究”“表达”三段式作业实践,呈现连贯的活动链。一份“有营养价值”的作业设计既要有训练任务,让学生探索练习,掌握知识要领;又要补充展示实践,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实践平台,为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指明方向。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字词句运用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让学生自主写话的要求。教师借助童话体课文三段式表达形式,在设计拓展性校本作业中,提取语言要素,能大大降低学生写话的难度。

《小猴子下山》这篇童话体课文情节反复,语言表达形式简单。课文语言要素的提取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小猴子下山走到哪?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将它直接提取作为支架,迁移到校本作业训练中。《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写到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前三者属于食物,食物背后反映的是小猴子贪吃的特性,而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是有趣的小动物,传递的是小猴子贪玩的特性。细读文本会发现,在对食物的描述中,作者多次运用了“又……又……”结构。对于在迁移过程中能够让支架丰满起来的词语血肉,教师应重点关注,并将它们列为一个语用训练点。随后,教师可以把在《小猴子下山》课文中提取的支架迁移到小猴子又下山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结合,将设计的路线与课文内容紧密贴合,最终设置“3×2”路线(即提供三条路线,每条路线上都有一个吃的,一个玩的),并在原文的支架上添加“他怎么想?”这一要素。这既能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又能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具体如下:

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正当小猴子因为空手而回后悔时,山上又传来好消息:住在山顶的小猴子又要下山啦!下山的路上,小猴子会遇到怎样的惊喜呢?请试着填一填(见表1)。

表1

由说到写的转化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过程。学生在小猴子又下山的情境中,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与课文的词语形式进行了多次练说,将自己的思维与课文中的支架进行了融合。学生在充分说的前提下再动笔,会发现写话是一件很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每个学生也都会有方向可写,有话可写。

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支架的搭建意味着写话的门槛放低了,更能激发兴趣;坡度放缓了,夯实了表达基础;思维解放了,创作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低学段的童话体课文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提取支架,让学生依托支架练说,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思维与支架融合再练写,最后评价。这样的校本作业策略支撑下的说写训练是有效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三、弹性分层布局,凸显校本作业指向

(一)实践类型的分层

《课程标准》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中心的讨论任务,为学生搭建多层面任务支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结合阅读感悟,丰富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学习要义。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是“夏天”,课文包括《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本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和课文,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笔者认为,在本单元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可创设系列实践活动性作业,具体如下:

A 我是小玩家:和小伙伴一起玩夏天的游戏,感受活动的快乐。(☆)

自评:____________

B我是小百科:在生活中寻找与夏天有关的事物(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动植物等),了解它们的特点。(☆☆)

自评:____________

C 我是小读者:阅读关于夏天的诗文,跟爸爸妈妈分享阅读收获。(☆☆☆)

自评:____________

D 我是小画家:画一幅夏景图,还可以配上你想说的文字。(☆☆☆☆)

自评:____________

此项菜单式作业形式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点,“点单”式挑选符合自身能力与兴趣的作业对象。这可以让学生在适合的校本作业实践中,收获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思维层次的分层

1.夯实语文基础——基础型作业

基础型作业指向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能力。拼音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一年级上期拼音教学容量大、任务重,一直是师生面临的难题。对此,教师可从基础入手,紧扣拼音的系统性,设计趣味性的“我会摆,我能读”游戏:利用黄豆、细绳摆字母,借助小棒练习四声,制作旋转的“钟”面玩拼读游戏等,启发学生在观察、合作、交流中熟悉字母,感受拼音的规律。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作业。

2.指向能力培养——发展型作业

发展型作业指向最近发展区。此类作业具有一定挑战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性布置。笔者认为,教师设计指向能力培养的发展型作业,要密切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联,突出实用性特点。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为例,笔者进行以下作业分层设计:

情境一:我会说——给你的同学介绍你做的是什么手工,它是怎么做的。

情境二:我会学——听同学介绍手工,按照他介绍的方法尝试完成一个手工作品。

情境三:我会教——教你们父母学做一个你的拿手手工作品,要边说边做边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说”和“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是本课口语交际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情境设置,检测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将所学技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在真实情境中逐步实现“听得明、说得清、做得好、教得棒”的分层作业预期,提升综合学习发展力。

(三)评价分层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考查内在学习品质的发展。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不能忽视作业评价体系的建构。教师搭建合理的评价支架,通过评价标准的细化,可以帮助学生检测作业完成质量,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作业水平的提升(见表2)。

表2 “我喜爱的玩具”写话评价表

笔者认为,在作业评价体系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十分重要。评价过程要切忌“一刀切”,特别是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应适当给予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弹性”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感受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使学生在作业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关注学科融合,拓展校本作业深度

语文学科要融合各个学科,使之成为“大语文”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校本作业设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注重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树之歌》为例,笔者尝试将语文、美术、科学课程融合,设计了如下校本作业:

(1)让我找到你:上网查找介绍课文中出现的树木的补充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记录下来。

(2)让我走近你:在你的身边找一找自己认识的树,记下它的样子。

(3)让我说说你:在班级开展交流会介绍你熟悉的一棵树,说一说你对它的了解。

(4)让我留住你:到小区里、街道旁、马路边寻找秋天的落叶,可以将它画下来,也可以制作落叶书签等手工作品。

第一项作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十一种树木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的资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在第二、三项作业中,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树木,发现树木的特点,使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能让学生在知识转化过程中,同步实现与同伴的分享,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项作业是学生在前三项作业基础上的成果展示,教师捕捉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点,让学生再创造,为树叶重塑新的生命,这能让学生在创作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实现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

四、结束语

校本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于“双减”政策下校本作业的开发与研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趣味性、探索性出发,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分层次性的内容,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同时,不断优化校本作业环境,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猜你喜欢
小猴子校本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小猴子
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