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蔬菜种植情况调查及其发展对策——以柳树水村为例

2023-10-13 08:19杨槟瑜杨和团李志杨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村柳树蔬菜

杨槟瑜 杨 润 杨和团 李志杨 李 谦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 保山 678000)

蔬菜是保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蔬菜产业已成为保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见效快的亮点产业[1]。 近年来,以隆阳坝区和施甸坝区为代表的温暖区掀起了一场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革命, 蔬菜种植由季节性露地栽培逐渐向设施栽培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蔬菜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柳树水村隶属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 全村国土面积12.2 km2, 辖11 个自然村、5 个村民小组,共249 户、810 人,属于贫困山区。 该村地处太平镇西南部,怒江东岸,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 196.7 m,最低海拔670 m,复杂的地形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环境。 整个村属立体气候,上片浪坝寨组属于冷温带气候,下片柳树水组属于亚热带气候,中寨组属于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23℃,年降雨量800~900 mm,常年种植青豌豆、青蚕豆、蔬菜、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作为柳树水村挂联帮扶单位, 对目前柳树水村蔬菜种植基本情况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为柳树水村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蔬菜生产高产优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本文作者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2 种方式对柳树水村5 个村民小组125 户蔬菜种植户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及内容

2023 年1-5 月,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村工作队员对柳树水村5 个村民小组125 户蔬菜种植户开展了关于种植户基本情况、蔬菜生产现状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 调研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2 种方式进行。 最终收集有效问卷共125 份, 其中来自浪坝寨一组的有20 份、浪坝寨二组的有25 份、柳树水小组的有35 份、中寨一组有的22 份、中寨二组有23 份。

1.2 数据处理

调研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进行汇总整理及作图。

2 调查结果

2.1 种植户性别与年龄分布

调查样本显示,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户多为男性,占比80.00%,只有少数为女性,占比20.00%。 种植户年龄主要分布在41~60 岁之间, 其中41~50 岁种植户占31.20%、51~60 岁种植户占40.00%、超过60 周岁的种植户占17.60%(图1)。 由此可见,柳树水村从事蔬菜种植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老龄化现象严重。

图1 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户的年龄分布

2.2 种植户文化程度与种植年限

由图2 可知, 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户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2.80%,其余仅4.80%为高中/高职学历,1.60%为中专/大专学历,0.80%为文盲。 由此可以看出,柳树水村种植户整体学历偏低,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极少,文化水平均不高。 由图3 可知,样本中超过40.80%的种植户有5 年以上的蔬菜种植经验, 柳树水种植户在从事蔬菜生产经验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2 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户的文化程度分布

图3 柳树水村蔬菜的种植年限分布

2.3 2020-2022 年柳树水村蔬菜的种植模式

由表1 可知,2020-2022 年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模式主要以连作和轮作为主, 近3 年来蔬菜连作以豌豆为主, 轮作以番茄+四季豆、 黄瓜+无筋豆为主。2020-2022 年豌豆连作面积逐年增长,分别占种植面积的18.87%、20.23%、21.19%。2020-2022 年番茄+四季豆轮作比率最高, 分别占种植面积的25.02%、25.34%、24.63%;其次为黄瓜+无筋豆轮作,分别占种植面积的15.53%、15.72%、15.16%。

表1 2020-2022 年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模式占种植面积的比率(单位:%)

2.4 2023 年柳树水村蔬菜的种植品种结构

由图4 可知,2023 年柳树水村种植面积较多的蔬菜为番茄、黄瓜,占比分别是33.42%、21.49%,主要分布于柳树水小组、中寨一组和中寨二组,其中番茄品种以满田2199、 艾菲尔为主, 黄瓜品种以亮绿608、先锋502、驰誉516 为主。 豌豆主要分布于浪坝寨一组和浪坝寨二组,占比19.81%,品种主要为保丰1 号。 四季豆及其他蔬菜全村均有零散分布,其中豇豆品种以白马王子为主,扁豆品种以无敌808、荷引168、潘多拉为主,无筋豆品种以绿帅、领航者为主;而四季豆没有具体品种名,以商贩散装销售为主。

图4 2023 年柳树水村蔬菜的种植品种结构

2.5 柳树水村蔬菜的种苗来源

由表2 可知,2023 年柳树水村种植户购买的蔬菜种子和蔬菜种苗主要有3 种来源, 一是从附近东蚌村、等子社区、三达地村市场购买,占比为60.80%;二是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项目资助赠与,占比为10.40%;三是附近村(社区)市场购买及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资助,占比为14.40%。

表2 2023 年柳树水村蔬菜的种苗来源

2.6 柳树水村蔬菜的销售渠道

由图5 可知, 柳树水村种植户生产的蔬菜销售途径有4 种方式,一是在产地附近村头、路边、集市被统一收购;二是运输到附近村头、路边、集市零售;三是销售商上门收购;四是其他销售渠道。 从占比上可以看出,该村产出蔬菜的销售渠道相对集中,其中在产地附近村头、 路边、 集市被统一收购的比率最高,占样本数的62.40%,产地附近村头、路边、集市主体主要是东蚌村、太平社区、等子社区、三达地村。 在产地附近村头、路边、集市被统一收购及其他销售渠道的比率排名第二,占样本数的21.60%。销售商上门收购和运输到附近村头、 路边、 集市零售的比率较少,仅分别占样本数的8.80%、7.20%。

图5 柳树水村蔬菜的销售渠道

2.7 柳树水村蔬菜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图6 可知, 柳树水村种植户蔬菜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根腐病、茎基腐病、 花叶病、 霜霉病等, 其中白粉病占比最高,达28.80%; 其次是茎基腐病+花叶病+霜霉病, 占比18.40%;白粉病+病毒病+根腐病占比为15.20%。 由图7 可知, 柳树水村种植户蔬菜栽培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粉虱、蓟马、潜叶蝇、红蜘蛛、蚜虫等,其中以粉虱+蓟马+潜叶蝇+红蜘蛛、粉虱+蓟马、蚜虫为主,占比分别为48.00%、20.80%、17.60%。 调查中发现,柳树水村靠近江边的寨子属干热河谷地带,高温少雨,各类蔬菜种植比较紧密,植株一经感病容易整片传染;粉虱、蓟马、蚜虫等虫类可刺吸植株汁液并传播病毒病,防治比较困难。

图6 柳树水村蔬菜病害的发生情况

图7 柳树水村蔬菜虫害情况

3 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力不足,蔬菜种源杂乱

柳树水村蔬菜种植户虽然80.00%为男性, 但种植户年龄主要分布在41~60 岁之间, 年轻群体大多上外地求学或打工, 不愿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只剩下有5 年以上蔬菜生产经验但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群体,年轻劳动力短缺。 通过调查询问,柳树水村种植户拥有的蔬菜种子或蔬菜种苗主要来源于附近东蚌村、等子社区、三达地村市场,由种植户从农资小卖部购入,存在种植户不懂选种辨种,从而购买到不适用、 杂牌劣质种苗, 甚至购到过期种子、带病种苗等现象,蔬菜种源质量得不到保障。

3.2 种植户滥施化肥、滥用农药

化肥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同时也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3]。 柳树水村蔬菜栽培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不清楚各类化肥的功效, 不了解过度施用化肥的危害,认为施化肥省工省时,加上一些农资商以牟利为目的销售假劣化肥,使种植户受骗上当,滥施化肥进而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地力下降[4];当田间病虫害发生时,种植户大多不懂怎么应对防治, 而是选择从农资店购入统一配制的农药进行喷洒, 长期交叉使用多种不同配比的化学药剂会导致病虫害的抗性越来越强, 用药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3 交通不便,蔬菜销售困难

柳树水村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水利、道路和园艺设施均不配套,总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道路交通不畅。 据调查显示,柳树水生产的蔬菜主要在产地附近的东蚌村、 等子社区、三达地村村头及路边、集市被统一收购,但是柳树水村地处偏僻、山高谷深、山路弯多坡陡,加之种植蔬菜较多的柳树水小组、 中寨一组和中寨二组有多段道路因修建隧道、公路项目而常年失修停工,交通十分不便,同时受疫情因素影响,种植户难以将自己生产的蔬菜运送出去,销路受到一定限制,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4 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按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 利用帮助企业流转土地、提供政策奖补等方式,让龙头企业落地生根。 依托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向种植户提供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的蔬菜种苗及相应的化肥农药,进一步带动本地合作社开展集约化育苗, 建设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继续对接挂联帮扶单位进行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既有利于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又提高了种植户的种植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而带动更多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5]。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户科学栽培

一是加大项目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从水、电、路等制约山区蔬菜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发,兴建水利设施,完善提水工程;接通全村生产用电,优化布局;铺设硬化主干要道路面,改善进村入户道路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种植配套设施建设。针对蔬菜种植户种植设施老旧情况给予资金补助,用于购买豆架、绳索、地膜、灌溉滴管、蓄水池、标准大棚等种植设施,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提升农户的文化素养,培育本土科技带头人。 搭建就业平台,吸引年轻人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增加农村劳动力。 不断强化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力,提升全村农户的文化素养。 深入挖掘一批本土科技带头人、致富能人,用自身成功案例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农民积极参与蔬菜生产。 四是提高种植水平, 定期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邀请科技特派团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具体情况面对面、手把手地对种植户进行生产服务和指导。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科学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追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不断优化蔬菜种植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6]。

4.3 健全蔬菜流通体系,拓宽销售致富渠道

产业兴, 村民富。 大力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 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完善城市产区冷链配送供应体系。 搭上电商销售“快车”,利用农民手机上网习惯,在线上创建多个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直播带货、 宣传推广,以此覆盖更多消费群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线下积极对接供销合作社,联合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机关直属单位等,加大蔬菜采购力度。 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扩大蔬菜产品销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蔬菜”变“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水村柳树蔬菜
奇怪的蔬菜
《水村图》及其「二进宫」
蔬菜
夏日雨后
柳树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
会治病的柳树
文莱水村:“东方的威尼斯”
蔬菜也“疯狂”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