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宋韵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2023-10-14 14:30石家豪屠振宇徐皓旸陈跃文管斌君
天工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东钱湖宋韵月湖

石家豪 屠振宇 徐皓旸 陈跃文 管斌君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

一、引言

2021 年8 月31 日召开的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展现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

二、甬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宋韵文化内涵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反映和延续着城市文脉。建筑文化遗产是科技、文化、艺术的结合,也是历史载体的范畴,包括传统村落、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物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拥有大量的宋韵文化遗存。宋代,明州(鄞县)文化繁荣,人才济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甬城大地“衣冠文物,甲于东南”。甬城大地出现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宋代注重发展生产、文化教育、增加进士名额等因素外,还与南宋建都临安后,大批高官和儒学世家南迁明州有关,客观上促进了明州“家诗户书”氛围的形成,推动了明州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甬城大地留下了无数与宋韵息息相关的建筑文化遗产。

(一)传统村落类

宁波与宋韵相关的古村落较多,如东钱湖镇韩岭村、东吴镇天童村、姜山镇走马塘村等。

东钱湖镇韩岭村是浙东地区保存完好的典型古村落,早在南宋初就形成了韩岭老街。韩岭老街不长,长约600 米,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1048 年,王安石在治理鄞县时,重新确定了东钱湖的湖界,此时韩岭村已形成每逢初五、初十的常规集市。韩岭老街在全盛时期,店铺多达百余家,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岭被称为“韩岭市”。南宋丞相史浩在出仕前往临安前,曾路过韩岭,留下了“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的诗句,可见当时韩岭的繁华。在韩岭村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庙沟后石牌坊为仿木石结构,其符合宋代传奇著作《营造法式》的各种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宋代以来,东吴镇天童村人丁兴旺,特别是天童老街为远近闻名的集市,这主要得益于附近香火鼎盛的天童禅寺,又因邻近东钱湖,加上地处鄞东海陆交通枢纽地带,在“东乡十八街”名列前茅。王安石治理鄞县时,曾多次走访游历东吴天童等地,不仅留下了“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等诗句,而且为他的“改革鄞县试点”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姜山镇走马塘村以耕读起家,向来重视教育,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陈氏家族忠孝正义的节气代代相传,特别是陈氏四世祖陈禾,出仕期间一身正气,不畏权势,弹劾童贯、黄景辰等奸臣,并对宋徽宗直言不讳,留下了“碎首撕龙袍”的故事。宋代著名诗人周敦颐曾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荷花,而进入走马塘村,迎面而来的就是一片荷花池,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走马塘陈氏十世祖陈埙辞官返乡之后,立荷花为陈氏家族的族花,在村内处处挖塘种植荷花。如今,在走马塘村荷花池中,有两座独具特色的石质独板桥,据说这是陈氏家族治家理念的生动体现:门风正直,出淤泥而不染。

(二)历史街区类

自宋代以来,海曙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便是各高级官员、名儒学子居住和讲学的首选之地。如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等,他们或者在月湖讲学,或者在月湖著书,或者在月湖居住,都在月湖上留下了印记。如南宋宰相史浩在月湖东侧的菊花洲筑宝奎阁,里面珍藏了宋高宗赵构和宋孝宗赵昚等赏赐的各种书画,即现在的宝奎巷建筑群。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南宋宰相的史浩曾邀请南宋“淳熙四君子”在月湖讲学、授道,并孕育了浙东学派的主力之一——四明学派。月湖宋代诗词不仅展示了月湖作为宁波城市中心的文化遗产,也凸显了宁波宋韵文化之美。

(三)传统建筑物

因年代久远,再加上气候潮湿,在中国南方地区,宋代建筑实物并不多,然而宁波的保国寺却是例外,所以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保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遗产的精华部分是建于北宋年间的大雄宝殿,所体现的木结构营造理念和诸多构造工艺技法,与传奇著作《营造法式》完全一致。

在甬城大地,同时留下了许多与宋韵文化相关的宗祠和宗教建筑,如史氏宗祠、王安石庙、岳鄂王庙等。这主要是由于史家是南宋时期的名门,取得了不少理国、治水、兴业的政绩,所以后人建史氏宗祠来祭祀;同时,宋代科技发达、政治清明,宋人南渡之后,南宋抗金、抗元的精神,丰富了甬地的神明谱系。

北宋名臣王安石曾任鄞县县令,虽然仅为官三年,但他走遍了鄞县各个地方,积极疏浚沟渠、兴修水利,尤其是东钱湖,在他的治理下焕然一新,所以,当地人建立荆公祠、忠应庙(王安石庙)、灵佑庙等来祭祀他。在东钱湖镇还流传着两村竞争在本村建造王安石庙的故事,可见王安石的威望。

杭州的岳王庙闻名于世,宁波也有岳鄂王庙,营建时间仅比杭州的岳王庙晚了十三年。岳鄂王庙位于东钱湖镇,俗称“西瓜庙”,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主神岳飞气势磅礴,威武庄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南宋孝宗时的宰相史浩曾梦见岳飞父子显灵,于是面对巨大压力,第一个上朝为岳飞父子平反,并在东钱湖畔建庙祭祀。

三、甬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宋韵文化传承路径

当前,“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在浙江各地大力推进,甬城大地作为宋韵遗存丰富之地,其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宋韵文化传承路径也丰富多样。

(一)以传统村落为基地,营造沉浸式宋韵文化氛围

作为宋韵遗存集中地的东钱湖镇,积极打造“宋韵钱湖”氛围,包括探博研学、寻味香饮、游野今朝、问道于行等主题活动。比如在传统村落韩岭村,以韩岭老街牌楼为背景,开展了以宋韵文化为主题的3DMapping 秀,让前来游玩的各地游客与旧时的明州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特色街区,尤其是改造后的水街,韩岭老街向游客呈现了具有江南宋韵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东吴镇以天童老街为核心,拟在天童老街营造天童宋韵文化体验营项目,重点打造天童老街宋韵特色街区,推进沉浸式体验公共阅读空间、汉服体验馆等建设,并进行“宋韵诗道”发布活动,全面启动“沉浸式宋韵文化展览带”的建设,呈现宋茶、宋衣、宋乐等文化体验,力图将宋韵生活融入日常生活,转为“生活中的宋韵”,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 年7 月期间,姜山镇走马塘村利用荷花池边上高耸的马头墙古建筑,开展了“宋乐入画”情境美学展,主要以宋代名画为背景,各表演者穿着宋代服装,身临其境地展示了宋代文人焚香听琴等宋代百姓日常生活场景,通过“寻宋·鄞南”“探宋·走马塘”“赏宋·吾乡”等篇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宋韵美学。

(二)以月湖历史街区为主线,构建宋韵体验空间

作为宁波宋韵文化的聚集地之一,海曙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自北宋以来,便积累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目前,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宝奎巷建筑群、高丽使馆旧址、水则碑等宋韵相关文化遗产。

当前,宝奎巷建筑群正在设计中,最终将建成新的“宝奎宋韵·宰相故里”新宋韵文化街区。该新宋韵文化街区的布局将围绕宋韵八大艺术(茶、酒、食、画、花、戏、服以及书院)展开,构建八个体验空间,集文化、商业、旅游、教育等于一体,多方位、多维度让游客体验宋朝美食、宋朝风俗习惯、宋朝故事等,从而推动宋韵文化的传承。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宋代瓷器欣赏活动及“诗画月湖”宋诗主题摄影展等活动。

(三)以宋代建筑保国寺为基石,弘扬木构营建理念

作为北宋官方建筑的“活标本”,保国寺一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如设有“四明伟构”建筑陈列室、传统木作工具展等,展示了保国寺这一宋代建筑遗产的价值。

同时,保国寺结合宋韵文化,开展“宋韵·匠意”等多项研学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各类研学活动,如进行斗拱模型拆解组装的沉浸式体验、木结构建筑宋式拱顶详解等活动。

(四)串联各建筑文化遗产,积极打造“宋韵廉史”文化精品线

宋朝时期,政治清明,特别是王安石、史浩等人,为官一方,造福当地百姓。在东钱湖,如岳鄂王庙、忠应庙(王安石庙)、史氏宗祠等都是为了纪念宋朝清廉之官而建造的,各建筑文化遗产串联起来,组成了“宋韵廉史”文化精品线。

为纪念王安石,近年来下水村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忠应庙(王安石庙)附近新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主要讲述王安石在鄞县治理的事迹,包括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等,以实物、照片、绘画等形式,生动地介绍了王安石在鄞县任职三年的清廉勤勉生涯,让前来的参观者仿若穿越千年,领略到王安石勤政恤民的风采。

史氏宗祠在忠应庙(王安石庙)南侧不远处,清末民初重建,为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由二进院落、二明堂及中间一座戏台组成,黑色肃穆的外墙与忠应庙(王安石庙)的红色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史氏宗祠正殿中央高挂一块横匾,上面写着“八行堂”,“八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中和”,让史氏后人牢记家训。

四、对甬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宋韵文化传承路径的反思

(一)重复建设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当前,甬城各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宋韵文化展览活动。然而,基本上是在各自的区域范围(县市区)内进行,且重复建设居多。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对甬城大地的宋韵文化传承做好统筹安排,整合各地的宋韵文化资源。比如宋韵文化底蕴丰富的东钱湖、月湖、慈湖“三湖”,可以联合起来开展宋韵文化传承。

又如,鄞州区走马塘村拥有丰富的廉政文化因子,村口的荷花池象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品质,陈氏四世祖陈禾留下了“碎首撕龙袍”的故事,更为传奇的是,从走马塘村走出的众多进士及官员中,没有一个是品行不端,或操守有污的。因而,可以打造宁波大市的“宋韵廉史”文化精品线,涵盖走马塘村的荷花池、陈氏宗祠、瞻衮堂、祖堂等建筑文化遗产。

(二)进一步挖掘宋韵文化,尤其是无形的文化遗产

甬城各地在开展宋韵文化传承中,更偏重于各类史书记载,或者历史文化遗产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散落在民间的信仰等无形的文化遗产,则或多或少被人们忽视了。

比如,在宁波的民间信仰中,正因为宋代科技发达、政治清明,特别是南宋抗金、抗元的精神一直在民间流传,激励民众,因此除了祭祀王安石的忠应庙、灵佑庙,祭祀岳飞的岳鄂王庙之外,民间还祭祀着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袁镛、张俊、杨沂中、张世杰、郑世忠等;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虞大宁、楼异、唐亿等;清正廉明、勤于政务的萧世显、程覃、陈显等;兴学开创鄞县文化事业的“鄞江先生”王致等;英勇献身的平民钱岳清等人。因而,应进一步挖掘这些宋朝人物的事迹及故事,和所祭祀的宗教建筑等建筑文化遗产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充实宋韵文化。

(三)积极向民众弘扬和普及宋韵文化

从目前来看,民众对宋韵文化的认识程度并不高,比如许多人都知道杭州有岳王庙,然而位于东钱湖的岳鄂王庙却少有人知晓。宁波的不少村落形成于宋朝,特别是靖康后宋人南渡,具有悠久的历史,如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奉化区尚田街道的苕霅村、“沙氏五杰”和因画家沙耆而闻名的鄞州区塘溪镇沙村。这主要是相对明清两朝来说的,宋朝离现在较远,且给人以“弱宋”的感觉,比如宋代的建筑很多,贡献很大,但在中国建筑史上给宋代建筑的笔墨却很少。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宋韵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宋韵文化活动,向民众普及宋韵文化。

猜你喜欢
东钱湖宋韵月湖
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寻诗入画
寻诗入画
月湖书生徐时栋
宁波月湖
东钱湖摆出首届全域旅游“春宴”
金雅妹的故乡
静月湖秋夜观(外两篇)
观翠月湖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