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 提升0~3岁婴幼儿照护者的回应性照护技能

2023-10-14 16:06陈雪琼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医教养育月龄

陈雪琼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养育照护框架,阐述了养育照护的核心内容为健康、营养、回应性照护、安全与保障以及早期学习。[1]高质量的养育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回应性照护主要指照护者能够敏锐地察觉婴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并做出及时、正确、恰当的回应,满足其需求,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2]回应性照护是贯穿于其他四个要素的最重要因素。

一、重视高质量回应性照护

近年来,国内外儿童保健专家正积极开展回应性照护的相关工作,大量研究证实:儿童的心理发育包括感觉、知觉、动作、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都会在生命早期得到全面发展。儿童特别是婴幼儿高度依赖其照护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养育照护。[3]在婴幼儿大脑快速发育时期,回应性照护有助于塑造其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性等全面发展,刺激儿童脑内的神经连接不断形成和加强,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是婴幼儿生活最重要的场所,照护者承担着最重要的养育责任。高质量的回应性照护能够营造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鼓励婴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和身体活动,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研究表明,获得高水平回应性照护的儿童表现出更好的社会情感、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随着国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越來越重视,教育、卫健、人社、残联等部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颁布相关政策,为照护者实施科学育儿保驾护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养育照护的示范基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二、医教结合,帮助家长提升回应性照护技能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其健康与发展和医疗保健密切相关,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护航婴幼儿的生命成长成为必然。同时,由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为照护人员提供婴幼儿早期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解释和示范如何创设丰富的环境、如何为婴幼儿提供早期学习机会,关注亲子游戏和亲子阅读情况,帮助照护人员学会利用生活照料的碎片时间为婴幼儿积累重要的早期学习经验,能够有效改善照护者的养育行为,提升教育的参与度和效果。

总的来说,“医教结合”模式以生长监测和发育评估为基础,加之示范性和个性化的早期发展课程为特色,医疗和教育相结合,给予照护人员支持与指导,进而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我院在“医教结合,为家长提供回应性照护指导”方面已有多年探索,其基本流程为:在医院设立早期发展门诊,每月由主任医师为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的体格检查,每一到两周由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回应性照护具体内容,如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并积极回应婴幼儿,学习如何与其保持回应性交流和互动,并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的示范性教学。之后,照护者根据学习的内容加以实践并通过调查问卷、视频、现场演示等方式反馈,医生和教师则结合专业量表对婴幼儿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家长的回应性照护水平以及亲子互动质量加以评估,再制定下一阶段的回应性照护内容。依照“评估→指导→再评估→发展”循环上升的医教结合模式,我院将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有效融入家庭养育,不断调整策略,进而提高家庭回应性照护质量,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育儿需求。

1.指导家长营造回应性的照护环境

家庭是婴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其语言发展、认知提升、习惯养成的重要场域,家长应注意回应性照护环境的创设与建构。我院每月定期开展“爱的教育微课堂”(线上)、“父母育儿讲座”(线下)、“育儿专题课堂”等,指导照护者为不同月龄段的婴幼儿提供安全、健康、温馨、有利于其自由探索和学习的居住环境和心理环境。

如针对0~6月龄婴儿家庭,专业保健医生会先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然后定期对其体格生长、营养喂养、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等方面进行连续跟踪监测、评估,从婴儿视觉发育、听觉发育等角度建议照护者准备干净、温馨的生活环境,避免想当然地把儿童房间布置成五颜六色、叮叮咚咚、过度刺激婴儿视听觉神经的风格。

专业的学前教师则会每周为照护者提供一对一示范性教学、家庭训练指导等。虽然该月龄段的婴儿还不会说话,但其从出生后就有交流的本能和强烈愿望,他们会通过表情、声音、动作等发出信号,比如用笑容和叽咕声表达喜悦和满足,用不同的哭声表达对食物、安全、认知、情绪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教会照护者如何敏感、细心地发现婴儿的心理需求,用抚触、按摩、搂抱、逗引等方式积极回应,在促进婴儿感知觉发育的同时帮其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恋。另外,我院每月会固定组织相同月龄的家庭参加亲子活动,为照护者和婴幼儿创建宽松、安全、有爱、设施齐备的社会性环境。

2.帮助家长敏锐识别互动信号

回应性照护的核心是敏锐发现婴幼儿的互动信号,正确识别其需求,并及时且恰当地给予回应。如果婴幼儿释放出的信号需求都能被照护者积极回应,就会形成健康的良性互动。婴幼儿得到满足后情绪会更加稳定、积极,逐渐建立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形成安全依恋,进而获得感知觉、认知、语言、运动等能力的发展。

我院心理医生借助专业的“行为观察室”,固定不同月龄行为观察的侧重点,如12月龄亲子互动行为观察、18月龄依恋行为观察、24月龄玩耍行为观察等,使用量表评估、观察记录、调查问卷等方法,让照护者直观了解到如何通过观察儿童的动作、声音、表情等识别信号并做出回应,以及怎样的回应方式才算适宜。在成人看来,哭是婴幼儿表达需求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成为判断婴幼儿情绪状态的唯一途径,但其实不然。“行为观察表”“场景漫画单”则通过提供一些常见信号,比如哭声、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供照护者观察和思考:孩子正在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他的什么想法。请不要低估婴幼儿的表达、交流能力,哪怕他们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3.支持家长学会共情、接纳和引导

每个婴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需求多种多样,包括生理、安全、认知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需要及时、适宜的回应和满足。回应性照护没有统一模式,不应千篇一律。照护者只有用心了解、尊重和接纳,有策略地引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在我院的实践中,医生会从多方面评估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发育水平,通过公众号、直播等交流平台,多方面、多形式地帮助照护者了解自己的孩子,能理解其发出的信号,努力做到“有来有往”的良性互动。教师则会进行一对一的示范性教学,让家长相信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允许婴幼儿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学会从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另外,还会发放“家庭作业指导单”“亲子互动家长问卷”“互动行为对照表”,细致具体地告诉照护者该如何接纳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幼儿并适当回应。需要注意的是:接纳并非宠溺、纵容,婴幼儿的行为在接纳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方法的引导。

引导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其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予以恰当的引导。比如,同样是反复扔玩具,对于1岁左右的幼儿来说该行为是十分常见且正常的,因为该年龄段的幼儿就喜欢从反复操作中获得机能性快乐,照护者只需积极回应、配合幼儿做反复捡拾的动作即可。而如果是3岁左右的幼儿还停留在不断扔玩具的游戏水平,那么提供给家长的观察表上则会指导照护者具体应该如何去和幼儿沟通,比如吸引幼儿玩进阶游戏的引导语、进阶游戏的玩法以及两者互动时的站位等。若幼儿无法接纳、吸收外界的引导和帮助,或伴有行为、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问题,则会让医生做进一步的监测与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三、鼓励照护者调适心态,持续提升回应性照护技能

3岁前婴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照护者的陪伴和照料中度过的。家庭养育过程中,照护者每天都需要面对婴幼儿发出的大量的需求信号,还要能做到及时、恰当地回应,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其探索与发现。这就要求照护者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愉快、积极地与婴幼儿互动。如果照护者处在焦虑、抑郁中,往往会很容易忽略婴幼儿的需求,或是虽然感受到了其需求,却表现出粗暴、不耐烦的态度,甚至直接不予回应,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婴幼儿性格变得敏感、孤僻。

回应性照护不能仅局限在医教结合培训或展示时间,而应融入与婴幼儿互动的每时每刻,比如换尿布、穿脱衣服、进餐等环节。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由院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導师定期开展“妈妈沙龙”,编创“父婴操”,组织照护者参加“辅食学堂”“换尿布比赛”“巧手厨房”等活动,帮助他们掌握与婴幼儿互动的适宜方式,给予科学的回应性照护,重视并关照照护者的心理建设。

四、总结与展望

相比于婴幼儿的健康、营养照护,受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目前很多家庭对回应性照护的了解和接受度还不够,加之实践操作中知、行难统一,具体到养育过程中有诸多困惑。因此,规范、科学的系统化指导,以及照护者的思想转变和回应性照护技能练习格外重要。我院“医教结合,为家长提供回应性照护指导”的实践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我们将继续完善指导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照护者关注并重视回应性照护,充分练习回应性照护技能,努力帮助家长提升育儿理念与育儿技能,给予婴幼儿符合其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环境需求的高质量回应性照护。也希望更多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者加入回应性照护实践的队列中,帮助照护者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共同守护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池霞.脑科学视野下的养育照护[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1):1161-1163.

[2]王晶,童梅玲.婴幼儿养育照护的框架和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9):993-996,1004.

[3]祁月,张羽頔,蒋子晗,等.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对婴儿6个月内发育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23-27.

猜你喜欢
医教养育月龄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