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全其美 不负“食”光

2023-10-14 16:06牟梦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抵触情绪饮食习惯用餐

牟梦阳

0~3岁幼儿正处于学习自主进食的阶段,他们多数喜欢吃软的、易嚼的食物,对荤菜比较偏爱,而对于偏硬、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和绿色蔬菜则很少吃或直接剩在碗里。然而,幼儿这类挑食、偏食的不良行为很有可能会影响其大脑发育和身体增长,因此需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创造舒适、愉快的用餐环境。提供新鲜、丰富的食物,在满足幼儿营养所需的基础上,还可建议家长尝试将食物制作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食欲、愉悦进餐。同时,避免在幼儿进餐时出现让其分心的因素,如开电视、看手机等。

2.尊重幼儿的饮食喜好。教师要引导家长尊重幼儿的饮食选择,这点不可忽略。平时准备饭菜时,除了保证营养均衡外,还得让家长考虑幼儿的口味偏好,做到灵活搭配,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一次食谱,并加入少量新的菜品,帮助他们在心情愉悦的前提下尝试新食物。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强迫幼儿吃不喜欢的食物,这会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厌食情绪。

3.建立规律的用餐时间和用餐习惯。要让家长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不要让其在两餐之间频繁进食,以保证幼儿在进餐时间有好的胃口,更愿意去尝试新鲜的食物。成人更应避免利用看电视、玩玩具等方式哄骗幼儿吃饭,这可能会使他们将吃饭视为不愉快的体验,需要外界的安抚或慰藉。也不要将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以免影响幼儿对食物的理解和情感。如此,哪怕幼儿愿意进食,也会养成不好的用餐习惯和认识。

4.让幼儿参与烹饪准备过程。教师可建议家长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备餐,例如择菜、洗菜、搅拌食材等。亲身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可大大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增强食欲。另外,可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种植蔬菜、水果,增加幼儿对食物由来的认识,并珍惜自己的种植成果。

5.让幼儿加入用餐前后的“工作”。餐前摆放碗筷,给家人盛饭,用完餐后擦桌子、洗碗等都可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这些活动将用餐从完成“任務”变成了享用“劳动成果”,从而让幼儿产生了“我是家庭小主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幼儿对某些食物产生暂时的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的耐心和理解对于帮助幼儿克服对食物的抵触情绪非常重要。要引导家长采取科学正确、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比如可尝试一种食物多次提供,但不要强迫幼儿吃特定的食物,而是慢慢影响和改变。另外,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应让家长做好榜样示范,向幼儿展现健康的饮食选择,引导幼儿能吃、爱吃、会吃,养成积极良好的饮食习惯。

猜你喜欢
抵触情绪饮食习惯用餐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抵触心理的干预措施
6种“败性”饮食习惯
眼见为真:教师易过度相信的观点
用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