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劳动能力

2023-10-14 16:06张晓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耕种农耕农作物

张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对农耕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和农具。因此,我园开展农耕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掌握更多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劳动能力和劳作精神,充分发挥农耕活动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规划户外场地,开辟农耕活动区域

我园对户外场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开辟了旱田、水田、小菜园、百花园等区域,添置了石磨、石碾、锄头、铲子、耙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让幼儿体验各种农耕活动。幼儿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亲手种下适宜的农作物,通过亲身体验、定期照料、观察生长状态等,深入了解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感受它们的生长变化。由此,幼儿积累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知识经验,体验了生命的神奇和轮回,学会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在享受农耕乐趣的同时获得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幼儿主体地位,做好农耕活动保障

幼儿是农耕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对“种什么”“怎么种”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做主。比如:在春耕时节,教师先和幼儿讨论“旱田和水田分别可以种什么”“旱田和水田你最想种什么”等问题,幼儿踊跃回答后进行投票,最后种植得票最多的农作物。接下来,幼儿会就“怎么种”引发下一轮的讨论。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幼儿独立思考与发现,和同伴共同探讨或在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确定耕种内容后,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准备好秧苗、种子以及铲子、锄头、铁锹等耕种工具。教师可先让幼儿观看通俗易懂的耕种图片、视频等,了解农作物在生长过程需要土壤、水、阳光和肥料等相关农耕知识以及简单的耕种技能,为幼儿进行农耕活动提供经验储备和支持。

三、聚焦实践,推进自主劳动进程

农耕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劳动,培养他们养护农作物的责任心。在耕种、管理过程中,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农作物的形状、颜色、大小、高矮等,及时关注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比如:在棉花开花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棉花长得慢,有的棉花长得快,需要我们做些什么,等等。帅帥说:“是太干了吧,水浇少了。”晃晃说:“要把棉花地里的杂草拔掉,不然营养会跑掉。”……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通过给棉花浇水、捉虫、施肥、拔草等自主劳动养护着棉花的生长,使棉花长得又快又好。

在自主劳动过程中,幼儿会提出诸如“甘蔗倒了怎么办”“怎样不让小鸟飞来吃麦粒”“如何给小麦脱粒”之类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问有经验的人等多种渠道寻找解决方案。比如:对于问题“怎样不让小鸟飞来吃麦粒”,教师可先带领幼儿到田间地头去观察麦田里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农民伯伯插在麦田里的稻草人,然后提供材料支持幼儿自制稻草人用来吓走小鸟(见上图);对于问题“如何给小麦脱粒”,教师可组织幼儿在分组讨论中得出用轮胎压、小车碾、小棒敲等方法给小麦脱粒。 在自主劳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耕种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更为丰富的耕种经验,自主劳动能力向纵深发展。

四、观察记录,提高自主劳动质量

教师要允许幼儿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去观察、照顾自己耕种的农作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农作物生长的状态。幼儿可以用语言描述,教师辅助记录,也可以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与教师、同伴分享,讨论各自己的耕种经验、想法以及问题等。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观察与记录中,时间久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表征表达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更能激发他们的耕种兴趣,掌握更多的耕种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劳动质量。

总而言之,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农耕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近自然,体验劳动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了解农耕文化的知识,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并能培养幼儿自主劳动的能力,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猜你喜欢
耕种农耕农作物
秋夜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农耕初体验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