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特色 培育“汉正新人”

2023-10-14 16:01顾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汉正街精神活动

顾敏

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小学位于汉正街区中心,校门口百米处的“汉正街”牌坊是全校师生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学校立足汉正街区域特色文化,面向学生生活,开发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传承汉正街历史文化与精神,培育“汉正新人”。课程着眼汉正街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布局,围绕“溯源、铸魂、筑梦”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充分彰显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让学生了解区域历史文化,感受时代变迁,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溯源:追寻历史足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撰写活动方案。按计划分步实施,板块式梯次推进以“汉正街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寻史”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穿越时光隧道,探究“汉正街五百年的辉煌史”。学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街坊邻居等方式,梳理总结汉正街五百年的辉煌史:15世纪下半叶汉水改道改出大汉口,到明末汉口镇因商成街成名,汉正街雏形初现,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尔后在战乱中几起几落,可谓“通衢汉正街,沧桑五百年”。五百年来,它见证了万商云集、汉江朝宗的盛况,被视为大汉口的“城市之根”和“商业之魂”。五百年来,汉正街的码头文化造就了汉正街居民敢想实干、粗犷豁达的个性特点;汉正街的商铺诚信经营,吸引了八方来客,成就了诸多百年老字号;汉正街广为流传的名人轶事,赋予了其历史沉淀和商业文化的魅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抓机遇的商业精神”逐渐成为汉正街的鲜亮旗帜。

二是讲好汉正故事,追寻“汉正街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汉正街居民在全国第一个恢复开放小商品批发市场,率先将个体私营经济推上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成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汉正街因此赢得“天下第一街”的美誉。学生通过讲述重点人物故事,接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盲侠”郑举选是改革开放后汉正人中的翘楚,学生从他的创业故事中学习其身残志坚、不甘落后、自食其力、敢想勇做、善于总结的经营之道和拼搏精神。此外还有王仁昌王仁忠兄弟、博士后商人王明的创业故事……学生看到一代又一代经营者不断续写着汉正人的传奇。

“汉正街的前世今生”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与汉正街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深层链接,激发学生对家乡最朴素的情感,让他们为自己是“汉正人”而感到自豪。同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也在充满积极价值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

铸魂:深化教育内涵

汉正街是学生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有他们的童年记忆,背后也有着一个个家庭为生计而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串联起商贾百态,编织着汉正梦想。这里为什么叫“汉正街”?“汉正街”为什么闻名天下?有人说,汉正街卖的都是“水货”,是真的吗?大人说,如今汉正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可怎么办呢……这些问题曾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盘桓过,但面对过于熟悉的环境时反而少了那份强烈的探索欲望。汉正街附近有历史悠久的药王庙、古韵犹存的新安书院、富有传奇色彩的沈家庙、宏伟壮观的山陕会馆……尽管每天上学放学都会路过,但很少有孩子能够主动了解探究——往往越是熟悉的环境,越容易被忽视、被遗忘。

为此,学校开展“换个视角看汉正”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个“有心人”,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环境,重新发现那些被习惯性忽视、遗忘的历史印记,形成时空意识,与身边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建立情感联结,唤醒对乡土的记忆与归属感,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

建于1992年的汉正街博物馆是汉正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博物馆内陈列着清代汉正街商铺的石质横梁、老字号谦祥益布店的匾额、既济水电公司墙角界石等实物,以及记录改革开放初期汉正街发展历史的各类书刊报纸,不仅展示了汉正街的历史风貌,传播了汉正街的商贸文化与创业精神,更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商贸旅游示范区的转型发展号角。学生纷纷争当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在竞争上岗的过程中通过一场场精心准备,实现对汉正街的认知升华,成为汉正街历史文化与精神的宣传者,成为服务社区的志愿者与推动转型发展的参与者。

“换个视角看汉正”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看、听、学、思、讲、做”中获得关乎个人与社会的真实体验,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筑梦:赋能责任担当

“文化旅游商务区”的定位预示着汉正街即将在五百年历史底蕴之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座历史名城即将华丽转身,成为“现代之城、记忆之城、景观之城”。今天汉正街小学的学生将是明天推动汉正街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为此学校深感责任重大。

学校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性原则,积极协调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的力量,让学校教育教学、立德益智的作用与家庭言传身教、家风传承的作用双管齐下,让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形成“左膀右臂”的合力,培养具备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商业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汉正新人”。

就学校层面而言,一是开展“我的汉正我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发动学生寻找最能代表汉正街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商业精神的一个人物、一件物品、一幅图片、一个地标、一个景观并讲述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我能为现在的汉正街做些什么”。二是开展放眼未来的“我梦想中的新汉正街”设计创作大赛。通过让学生以未来主人翁的姿态设计自己梦想中的汉正街,引导学生思考“我能为20年后的汉正街做些什么”。上述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打破学科限制,实现语文的信息收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美术的构图能力与色彩运用能力、数学的归纳整理能力与图表统计能力等各学科素养的综合培养,实践能力、服务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得到充分发展。

就家庭层面而言,家长们大多就在汉正街谋生,他们都是勤劳、朴实、善良的劳动者,个个身怀一技之长,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让汉正街充满了迷人的烟火气儿。学校以此为切入口,开展“饮水浇园——我有我特长”综合实践活动,请家长们走进学校,传授孩子们来自汉正街的生存本领。例如:请当搬运工的家长教孩子整理物品并进行打包,请卖针线的家长教孩子进行简单的縫缝补补,请卖风筝的家长教孩子扎简易的风筝,请卖馄饨的家长教孩子包馄饨……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密切家校联系、融洽亲子关系,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未来汉正街的孩子们会和他们的家长一样具备一技之长,发扬会劳动、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优良传统,继承勤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格,让汉正街的文化与精神薪火相传。

立足汉正街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学校开发了“汉正街的前世今生”“换个视角看汉正”“我的汉正我宣传”“饮水浇园——我有我特长”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从简单走向多元,由表及里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的活动内容和不断拓展的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将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为契机,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汉正街精神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虎虎生威见精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拿出精神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城市公共政策逻辑下的旧城更新机制演变——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