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分布趋势研究

2023-10-16 03:28朱国梁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4期
关键词:研究

摘要:根据对互联网流量分布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截至2022年12月互联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2.98亿人。与此同时,人均每周的上网时间高达29小时,说明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时间较长。长此以往,我国互联网是否能够承担如此大的网民流量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互联网流量分布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流量;分布趋势;研究

朱国梁(1983.10-),男,汉族,北京,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互联网故障处理。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给互联网流量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内部资源的增加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访问流量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重视提升用户增长和接入带宽的整体效率,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这种变化,互联网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无法正常运行。

一、互联网流量的参与主体

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流量的传输是通过比特流动来实现的。这一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包括使用方、供应方和管道建设方等。

(一)流量使用方

从流量使用方的角度来说,使用方主要包括手机、电脑以及传感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们在实践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根据2022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基础运营相关企业发现,电信固定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达到约6亿,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更高达15亿[1]。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运营商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而这主要是个人使用电脑和手机流量导致的上涨趋势。此外,在用户使用期间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包括在线办公、医疗、网上外卖和网约车等服务,而这些领域的供应商主要是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并通过流量促使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流量分发方

根据对当前的流量分布需求的分析,主要涵盖了视频、直播、游戏等多个方面的应用。据2020年的市场份额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等供应商占据了大部分互联网流量的分配份额。此外,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4月,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约为6,000万千米,寬带接入端口达到了10亿个。此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运营商提供的管道在考虑用户数量和接入流量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单位时间内的并发流量。在未来的发展阶段,运营商还应根据峰值流量和平均流量的利用效果,全面拓宽宽带网络,以避免在流量高峰期出现阻塞等问题。

二、影响互联网流量的因素

通过对当前互联网流量的信息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总体流量还是其他流量,目前的互联网接入多采用BGP协议。从2018年到2021年,互联网流量数据增长约为30%。然而从整体变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用户数的角度来说,202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预计增加5000万人,年增长率为4.23%。此外,三大基础运营企业的固定互联网用户增加了2000万人。蜂窝物联网的终端用户数量也增加了约2亿人。不过,随着终端市场的饱和,互联网接入用户增长的速度将逐年下降,这对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然而作为管理者,我们仍需了解当前的活跃用户数量。截至2021年12月,整个互联网市场的用户规模非常庞大,维持在12亿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互联网用户数量趋于饱和,绝对用户数增长可能会减缓。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每年的用户数和增长率。

其次,从使用时长的角度来看,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高达29小时,比去年底增加了一些。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后续变化的分析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例如,江苏省的互联网用户每周上网时间高达38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较去年底增加了两个小时。此外,部分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上网时长普遍较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短视频行业是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增长速度非常快。根据数据分析,短视频在2019年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互联网流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2022年第一季度整个互联网的累计接入流量达到了619亿GB,比其他时段增长了约20.8%。从3月份的用户情况分析来看,整个互联网接入流量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也表明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接入流量可能会呈爆炸性增长。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准备,确保未来互联网流量的有效使用,避免功能失效等问题。

总结来说,在未来发展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当前流量增长趋势的深入分析来判断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流量将受到终端数量和用户在线时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次,从2017年到2019年,我国互联网流量呈大幅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视频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后续继续出现大量流量消耗的视频应用,未来互联网流量仍将呈大幅增长趋势。再其次,个人用户终端数量和在线时长已趋于饱和,视频应用比较稳定,这说明未来应用的稳定性也会提高。预计年度终端增长率不会超过4%。如果未来几年的增长仍主要来自视频等高流量应用,那么每年的互联网流量总增长可能达到20%甚至30%。最后,在未提供涉及物联网流量数据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互联网趋势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虽然上述分析内容当中没有对固定互联网及物联网的流量数据进行描述,但在未来发展当中,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整体仍然可能会呈现上升趋势,而物联网的流量占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三、区域因素

(一)流量使用方

根据对第一季度互联网数据的收集和信息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各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占比增长速度更快。然而,在对2021年的互联网流量数据进行年度分析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东部地区流量增长的总体趋势更强劲,而其他地区的增长相对较弱。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发达地区整体趋势的差异化变化。此外,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如云南和西藏等,以及其他地区的用户每月的平均流量也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优化效益,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有效的措施和形式。

(二)流量供应方

从当前流量供应方的角度分析,他们需要综合考虑用户覆盖情况和技术构架,并进行全面部署。以阿里巴巴为例,在建立核心节点时,主要选择在张家口、南通、河源等地部署,而腾讯则更倾向于天津和重庆等地。同时,运营商在互联网流量供应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建立配置优良的IDC机房是必要的,以完善整体流量布局的形式。另外,考虑到互联网企业已经占据了60%以上的流量份额,未来该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该行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以满足用户对互联网流量的需求和期望。因此,供应方应全面考虑用户覆盖和技术架构,并与运营商合作,确保流量供应的稳定和顺畅。

(三)成本因素

CDN算法的整体效率对于流量供应方至关重要。如果CDN算法无法有效提升效率,那么供应方在最终的节点布局上必须要重视时延是否可以达到今后的发展要求。在考虑时延条件的情况下,供应方需要重新审视整体的价格布局,确保在最低价格下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省份和城区的IDC之间可能会逐渐相互覆盖,重点考虑带宽的价值。另外,互联网流量的计费通常采用九五计费原则,有些有能力的厂家会对调度算法进行精确计算,以控制设计不完善的时间段来节省流量费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成本整体因素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四、政策因素

(一)骨干直联点及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在目前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已经开通了19个具有代表性的骨干直联点,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区。除此之外,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新型的互联网交互中心,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和中卫等四个区域。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骨干直联点和互联网交互中心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差异。首先,从主导方的角度来看,骨干直联点主要由运营商主导,而互联网交互中心则由我国政府领导。其次,从接入方式的角度来看,骨干直联点可以通过打通的方式使用,而无需依赖实体运营商的支撑。而互联网交互中心在具体的接入过程中需要具体的运营商实体来进行接入,并且需要设置机房主体来促进其发展和运营。最后,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骨干直联点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的省份支持来满足运营商业务互通的需求。而互联网交互中心的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和运营商的共同参与,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这也说明,在实践中,互联网交互中心的复杂程度相比骨干直联点更高。

通过对当前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交互中心很难发挥其作用,数据运营商的整体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第三方数据中心还是相关政府部门,在技术和建设方面都必须形成更完善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支持未来的发展。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互联网交互中心,但由于三大运营商的阻碍,部分流量的占比仍然较小。

(二)“东数西算”

在21年5月,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体系算力枢纽的方案。根据这些方案,长三角、港澳大湾区、贵州、内蒙古等多个地区都应该实施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和应用。这是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基础,旨在建立更完善的国家网络枢纽节点,确保互联网的自身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工程的逐步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中心的整体占比量呈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的中心数据总量则呈上升趋势。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相比,东数西算工程的差异较大。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用水和用气需求,而东数西算工程则采用了间接的方式满足需求,但可能无法有效保证后期产生的一些成本问题。因此,公司员工在应用算力方面时,应借鉴大数据相关规范的知识。在传统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设备收集数据,并增加额外的力量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确保最高效地获取数据,还应在后续发展中关注测量变量。换句话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数据分析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根据相关报告,计算力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当计算力指数在未来发展中提高时,数据经济和GDP也会相应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掌控,将问题尽早解决。这是管理人员需重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我们应该注重行业能力。从互联网的角度來看,了解计算和存储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发展中,其影响难度也难以改变。对于制造业来说,我们应重视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和控制等技术,以实现更智能的交互体验。这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意义,推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和优化。相关企业还可以通过西算渠道实施这些战略。在西部地区扎根计算力,促进人员流动,将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这将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各地区的全面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此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互联网主体的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流量使用方、供应方和分发方。随着流量的使用和发展,个人用户终端数量逐渐饱和,而视频应用的增长也逐渐平稳。要正确改革流量分布,需要了解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并针对东北地区的乏力问题进行调整。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借助东数西算的相关政策和调整,重点关注制造业等行业。要确保充分发挥制造业的整体作用和价值,这也是需要相关人员重视的重要话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各地区实现全面平衡发展。

作者单位:朱国梁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参  考  文  献

[1]马蕴颖,梁汗臣.互联网流量分布趋势研究[J].通信世界,2022(12): 36-39.

[2]曲晏宏,陈凯,彭京蕊.基于平均日增量对互联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1):42-45+57.

[3]叶才卫.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智能手机流量分析[J].移动通信, 2012,36(13):68-70.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