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的困境与发展趋势

2023-10-16 03:55赵永斌邱美玲郝亚南金太成王秀文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互联网+信息技术

赵永斌?邱美玲?郝亚南?金太成?王秀文

摘要:教育实践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备受大家重视。为了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大学、政府和中小学三方联合,形成了协同育人机制。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的困境,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前景,初步分析了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发展的机遇,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3FFUC004D);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赵永斌(1977-),男,汉族,陕西府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分子生态学及生物教学;

邱美玲(2000-),女,汉族,山东高密,本科,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生物);

郝亚南(1980-),女,汉族,吉林大安,自然地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鸟类生态学;

金太成(1978-),男,朝鲜族,吉林辉南,植物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抗逆生理及生物教学;

王秀文(1992-),女,满族,辽宁宽甸,生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及生物教学。

当前,在大力推广基于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师范类高校与中学互为“产品”输入与输出方,两者协同育人是实现这一环节的有力保障。目前,不论是基于GUS(政府、大学、中小学)模式还是UGS(大学、政府、中小学)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其高效运行的核心都是沟通与协作[1-2]。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推动下,高师院校逐渐改变了传统闭门造车的实践教学,积极与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联系,并摸索相关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对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对于高校教学目标与需求了解不深等问题[3]。然而,传统的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中学课堂,深度参与各种教学环节,这就要求中小学实践基地与高校教学计划紧密配合。在升学压力下,实习基地很难长期高效地“单向”服务于高校实践教学。此外,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热度逐年增加,这也制约了高校与中小学校的联动机制。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如微课、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不断出现,对传统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以此催生出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和利用好这些机遇,成为每个师范类院校不得不面对和研究的话题。

一、传统的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

(一)教育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很难得到保障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和继承性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教育研习是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教学活动,它们承担着支撑教育情怀、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等方面的角色,对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至关重要[4]。为了统筹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一般将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而教育见习安排在实习之前的学期进行。然而,由于见习和实习分别在不同学期进行,同一学生可能在不同的基地校参与上述两种教学活动,而不同实习基地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和考核都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教育实践各环节的连贯性和继承性。另外,第七学期是学生考研备考的关键时期,绝大部分学生都要面临实习和备考两线作战的窘境,一些学生可能会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育实习和研习,这无疑使教育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作为分布在不同地域的高校教育实践的基地,中小学校需要响应当地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而高校在制订相关教学计划时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保证高校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的有效协调,尤其在一些突发情况下,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很难得到保证。而如果将原本分配到其他地区的学生重新集中在少数几个基地,则无法满足每20个师范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的

标准[5]。

(二)高校、政府、中小学高效协作实施较为困难

如前所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高效运行的核心是高校、政府以及中小学之间有效沟通和通力协作。然而,现代化高效沟通渠道尚未完全建成,传统的交流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同时,在责任分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不够顺畅。尤其在“UGS”模式下,中小学校通常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被动配合师范院校,自身的主动权较小,且主动意愿也不大。尽管高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与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学生的高效教学实践,但如果缺乏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沟通协调、监督指导,高校与中小学的协同育人将受到极大的制约[7]。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协调平台,但往往还是通过线下的面对面沟通来解决双方在部分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随着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协同育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监督、协调方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不同地区对教育实践变革的认识程度和力度不尽相同,一个高校可能面对多个地方政府,同样一个地方政府也可能面对多个高校,因此,在线上基于高校、政府和中小学的协同育人策略还没有建设完善。从现状来看,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实习基地的沟通仍然不够畅通,还未形成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教育实践,考核内容和方法单一,可衡量性不足。学生在实习基地校的实际参与情况不理想,缺乏实践的机会,实践环节的指导也不充分。尤其在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考核方面,由于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沟通不畅,无法对中小学实践基地校的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考评。

(三)现有线上教学平台无法满足教育实践的变革

传统教育实践环节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实地深入到一线中小学教学课堂,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方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实践环节的安排受到明显的时间限制。如果教育实践也能够像其他理论或者实验课程那样,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者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教学[6],则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環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等难题,目前还没有针对教育实践的虚拟仿真平台。

在教育领域,虽然有一些网络教育资源及案例系统通过提供教学过程文档、视频教学案例库和微课案例库等,推动师生专业技能提升,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这些系统毕竟不能高度仿真地模拟真实教学环境,学生无法真正体验班主任等实践活动。

二、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实施线上教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传统的实践教学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实践锻炼时长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分布在不同实习基地的学生接受的实践机会也存在差异,导致对实践效果的评判不准确。目前,随着智慧教室的建设和教室网络设施的配备,学校普遍具备了在线教学的能力。这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可行性。通过与中小学基地校进行有效的沟通,高校可以将实习学生纳入基地校的线上课堂,实现同学观摩不同年级和班级的课堂教学。这样做既保证了所有实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又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同时,这种做法不会影响基地校的正常教学。同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可以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班主任工作机会较少的问题。通过邀请师范实习生参与基地校班主任工作的线上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教育经验。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可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和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将线上与线下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例如,学生可以在线下跟随指导老师进行实地观摩课堂教学,辅以线上集体观摩;他们也可以在线下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基地校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线上教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合理调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当然,这种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所实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略有不同。我们可以将大学四年作为整体当作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前期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例如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生在参加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学习同时,无需停课进入中小学基地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到了第三学年的特定时间内,学生可采用线下教学方法,深入中小学课堂实地见习。而第七学期,学生则可以进入真实课堂进行教育实习和研习。由于前期在线上已经进行了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因此第七学期的实践活动可以适当缩短时间,这样既避免了实习和研习活动与考研冲突,又保证了教育实践活动总时长大于一学期的要求[5]。

(二)建立协同育人网络平台,减少对中小学校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需要师范实习学生深入中小学课堂,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对教材的理解力远逊于一线教师,中小学校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繁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重压,一般不愿意接收师范生见习、实习和研习,担心打乱原有教学计划,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換句话说,中小学在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利较小,因此积极性不高[7]。将部分实践活动放在线上进行,将极大减少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地校教学秩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地校受到的“伤害”。同时,线上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能够较长时接受同一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避免了过去指导教师刚刚与实习学生熟悉即面临分开的不利局面。由于学生与指导教师可以长达2-3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中小学各个教学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分担校外指导教师部分教学任务,客观上减轻了校外指导教师的负担,提高了他们指导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通过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利用线上教学与基地校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基地校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教育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当然,构建一个完全基于线上的协同合作网络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平台,大学、政府和中学可以更加方便地共同制定任务计划、开发相关课程、参与督导、开展评价研究以及统一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标准等活动。这将大大降低对基地校相关教学人员教学活动的影响,增加基地校与高校协同合作的意愿。同时,基于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共享也会使得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基地校更加快捷地了解和熟悉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可以及时获得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基地校的反馈信息,从而针对性地优化培养体系。

(三)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必然改变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线上教学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从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保证学生了解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实验项目。不过,当前的线上教学平台大多只能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和图片等资源,尚不能全面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这确实是线上教育实践的一大痛点。

当前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如果能结合这些技术构建网络课堂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实习学生和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授课和学习交流。同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现实课堂、虚拟班级和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场景中让实习学生体验真实的课堂环境。利用当前异常火爆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虚拟学生模拟真实教学环境(包括课堂上不可控事件的模拟),从而更加高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相信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可以重塑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形态,形成高效、多元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8]。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实际教学场景相结合,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期师范类专业教育实践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这种协同机制并没有深度融入“互联网+”教育教学发展浪潮中,导致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动力,从而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理论课程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进展较为顺利,一大批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推出,必然倒逼教育实践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传统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可替代性而故步自封,而应以当前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求更高效方法,从而推动教育实践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赵永斌 邱美玲 郝亚南 金太成 王秀文

吉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4,35(08):107-112.

[2]李中国,辛丽春,赵家春.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以山东省教师教育改革为例[J].教育研究, 2013,34(12):144-148+159.

[3] ]刘伟,李高林,卞玉洁.UGS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管理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3):56-58.

[4]张宏亮,杨铭.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5):152-15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017-10-26].

[6]曹美媛,覃凤,周莹,等.浅谈疫情下虚拟仿真技术在PLC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2,35(11):157+160.

[7]马艳芳.“U-G-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实践优势、冲突与优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1):17-21+52.

[8] 白静.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视域下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的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64-168.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互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