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江三角洲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10-18 13:54王元英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技能

王元英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32)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党中央将长江三角洲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1]。《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到2035年,长江三角洲世界级机场群运营规模、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国际一流;《“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以民航强国建设为导向,提升民航人才供给能力,为民航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并提出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率先高质量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完善,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聚集,生源质量相对较高,具备培养民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优越条件,这些均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职业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波音航空航天公司2022年发布的《飞行员和维修技师展望》,预测未来20年全球将需要61万名维修技师以支持航空旅行复苏并满足其长期增长需求,其中还预测我国未来20年对维修技师的需求为124 000名,由此测算,未来就业市场每年需要新增不少于6 200名维修技师。而根据近几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行业每年约增加执照机务人员3 000名,人员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任务艰巨[2]。航空维修是飞机运作的重要保障,其作为高门槛产业,对维修人才和维修技术均具有很高的要求,培养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需要3~5年的时间,而航空维修类人才具有标准化、国际化等高标准、高要求的特点[3],维修人才短缺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航空维修初级人才的重要场所,增加人才培养的数量和提高培养的质量,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关键。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发展现状,深刻把握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职业教育的特色,探寻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

1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概括

1.1 专业设置现状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一体化设置,在新版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如下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有飞机设备维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飞机结构修理等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可知,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22所职业院校设置航空维修类专业,其中江苏省最多,共有11所,占长江三角洲地区院校数量的50%,安徽省有5所、浙江省有4所、上海市有2所,具体专业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院校航空维修类专业设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设置航空维修类专业数量最多的职业院校是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均设置了专业目录中的4个航空维修类专业。在22所院校中,有6所院校设置了2个航空维修类专业,而仅设置1个航空维修类专业的院校有14所。由此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设置集中度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设航空维修类专业所需的专业实训设施及装备要求较高、投入较大,同时就业主要面向航空公司及机场等民航相关单位,就业市场相对较窄。

1.2 专业建设情况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指明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实施任务[4]。“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相近专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具有相互补充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既能提高仪器设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又有利于培养适合多个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141所),其中与航空维修类专业相关的专业群仅有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下属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入选,作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未能入选全国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反映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建设的不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设航空维修类专业的院校中,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航局直属院校,具有三十多年培养航空维修人才的经验,是上海市首家同时拥有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CCAR-147部学校)、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CCAR-66部考点)资质的院校,其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虽没能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但已于2022年顺利入选上海市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名单,这将有利于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的建设质量。而在22所院校中,有20所院校设置的航空维修类专业少于3个,说明目前这些院校还不具备组群实施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不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

2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1 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行业人才的支撑,而航空维修人员作为未来十年民航业最紧缺的四类人才之一,其人才供需情况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业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长期以来,各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仅考虑自身因素,服务本地需求,未上升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5],这不利于整个区域航空维修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区域就业市场需求。航空维修人才从事飞机维修生产一线工作,其从业人员除了来自民航直属院校以外,非民航院校设置的维修专业学生也是企业招聘的对象。而非民航院校与民航业的联系不如民航直属院校紧密,不能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就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变化。而通过建立长江三角洲职业教育和民航协调发展机制,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可以及时沟通信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使区域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优先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和发展,因此,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促进其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院校的航空维修人才培养,亟须打破各自培养的现状,应立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需求,统一规划专业点布局、招生规模、培养标准,避免人才培养出现偏差,从区域层面提高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匹配度。

2.2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需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其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长江三角洲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办学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培养标准不统一,而航空维修岗位具有高标准、国际化等特点,其对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是基本一致的。培养航空维修人才需要专业的实训设施、航空耗材、信息化条件等教学资源,成本高、投入大,因此,一个学校或单一专业配备的实训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校学生技能训练的空间,不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背景下复合型航空维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6]。“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通过课证融通,把证书的考核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嵌入课程教学中,避免了两者的重复和交叉,使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习的同时又能参加证书考核,甚至直接获得证书,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院校和企业应携手实施“1+X”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区域内维修执照培训和考试的便利条件,育训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内教育和培训资源合理流动、取长补短,合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从当前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职业教育层次来看,中职仅限于从本地招收初中毕业生,高职则本地、外地学生兼收,而职业本科刚刚起步。从招生现状来看,地域性很强,中职生只能通过中高职贯通教育或者参加当地的入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高职生只能报考当地的本科院校,这种情况使学生的选择范围较小,限制了他们的学历提升空间,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航空维修人才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职学历是最基本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初中教育阶段相似程度较高,在国家推行中职教育专业教学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跨地区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合作空间巨大。因此,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尝试跨区域的中高职贯通培养和组织“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职教高考,从而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院校航空维修类专业招生范围,使职校学生有更多机会深造,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升学通道,既能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培养航空维修人才,又能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建立协同发展组织机构,从区域层面推动共同发展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成立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职教联盟,形成航空维修人才链条培养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航空维修人才培养需要相关各方共同推动,通过构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院校、企业、教育专家等参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组织开展航空维修类专业规划、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丰富人才培养的资源和手段[7]。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动态汇总区域内航空维修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入开展学校教育、职前培训和职后适应的教育联动探索和实践,实现教育链和需求链的高效衔接。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师资机制,打造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航空维修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院校间教师互聘,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区域内师资力量的整体提高。建立区域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认真把关专业设置,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拓宽高职院校的招生渠道,试点跨地区中高职贯通培养,建立联合招生制度,推动区域内生源、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高质量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空维修人才,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2 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能标准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共生共长,职业教育满足并服务于区域人才需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职教联盟的目标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共同发展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航发展。由于联盟主体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把联盟内各职业院校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促进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地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补,拓宽教育的边界。集中区域内校企的优势和力量,研制航空维修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长江三角洲标准”,以标准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当前专业的建设情况,区域内有2所院校明显具备优势,分别是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这2所学校在专业设置、实训条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航局直属院校,已经取得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CCAR-147部学校、CCAR-66部考点)执照培训和考试资格,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所有院校试点实施“1+X”证书制度、建立统一的专业技能标准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依托区域内大型企业、优势院校、行业协会,借鉴外企先进理念、模式和技术,对维修一线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岗位技能进行跟踪调研,开发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定期举办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职业技能大赛,扩大参赛主体的范围,为师生、校企创造切磋技能、交流思想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专业课程、技能鉴定、证书考核等与航空维修岗位要求的有机对接。构建统一的、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机制,通过学生、毕业生、行业督导、校际督导等多个维度监控教学质量,成立由各校教师、企业人员组成的联合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联合教研等活动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检验教学质量,寻找差异、取长补短。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层面监控教学质量,发挥学生英语水平、信息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的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技能标准。

3.3 扩大对外交流,试办本科专业

随着民航信息技术的发展,航空维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版《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给航空维修执照体系带来了重大变革,对飞机维修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8],企业也加强了对专业英语能力和适应新机型、新维修技术发展的知识更新能力及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及时更新航空维修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民用航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有不少国内的院校参与国际合作培养航空维修人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航空维修类专业可以借鉴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行业院校开展民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欧洲、美国等航空实力较强的地区和国家开展合作,开设中外合作专业,联合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维修人才。同时,由于航空维修岗位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使航空维修类专业的学生对学历提升的愿望很强,不少学生希望专升本以后再从事航空维修工作,但是目前的专升本政策仅限于当地,且对口的学校和专业较少,招生人数也不多,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本科专业尚未开设,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实现学历提升的需求,一些学生只能通过读成人本科的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在新版专业目录下设置了职业本科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长江三角洲地区办学能力较强且符合条件的院校应尽快设立该职业本科专业,探索本科专业的技能标准和证书制度,既为企业培养更高层次的航空维修人才,也为学生提供升学渠道,促进教育和行业协同发展。

4 结语

民航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维修技术技能人才,而院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会影响区域民航业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是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职教联盟,引导联盟内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借鉴成功经验,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多方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技能标准,共同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维修类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维修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技能
高级技能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非贸易的进展与展望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国经济区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设计咨询企业设计流程与方法初探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