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

2023-10-18 08:07张玲娟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7期
关键词:传神托尔斯泰刻画

张玲娟

记叙文中关于人物的描写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相貌、表情、服饰、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总是与他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社会地位等密切相关。因此,外貌描写不仅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有助于读者从外在形象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及生活状况。外貌描写的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因此,要写好人物外貌就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对刻画人物的性格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如鲁迅《故乡》一文,“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看到这段外貌描写,大家都会立刻想到这个人是“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征,从头到脚、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绘,使杨二嫂的形象鲜明、生动、准确,圆规般的身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文中关于闰土外貌的描写,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中年闰土则“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少年闰土的阳光和中年闰土的木讷在鲁迅笔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少年英雄”变成了“中年木偶”,形象的变化也见证了人物成长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由此可见,好的外貌描写不在多,而在“精”,要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特征,用最简洁的话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善用修辞,激发想象。

运用确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进行外貌描写,更能激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使人物形象在作者的文字中“鲜活”起来。

如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抓住主人公的脸庞、长髯、眉毛及胡子的与众不同,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托尔斯泰的“立体肖像画”。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既表现出托翁独特的外貌,又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三、刻画眼睛,画龙点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达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写作中注重刻画人物的眼睛,更能突出人物的情感。

如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個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作者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深邃、智慧且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眼睛,让读者能通过托尔斯泰犀利的眼神感受到他粗鄙外表下的独特灵魂。

又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于人物眼睛的描写也十分传神,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王熙凤则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都通过眼睛来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在描写人物的眼睛时,最好把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眼神变化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加以描绘,这样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不仅更加生动、立体、传神,也更能展示出人物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

四、描写服饰,体现性格。

“人靠衣裳马靠鞍”,服饰描写也是外貌描写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服饰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服饰有时候也见证了人物的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物的信念追求。抓住人物服饰的不同特点,就能刻画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既写出了父亲内心的难过和伤感,又把浓浓的、无私的父爱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子里。首先,服饰颜色蕴含着哀悼的意思,点出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祖母死了”“奔丧回家”;其次,“黑布”反映了家境困顿,也照应了前文“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父亲赋闲”,与全文低沉伤感的气氛一致;最后,父亲的穿着与上文“我”身上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境遇下,做父亲的却全然忽略了自己的窘态,一心一意地照顾二十岁的儿子。

又如鲁迅《孔乙己》一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可以看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身份很独特,是介乎于“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中间的尴尬角色;“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体现出他作为旧社会读书人的穷困潦倒、迂腐、懒散和虚荣;“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从长衫到破夹袄的变化,说明孔乙己终于脱下了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却也迎来了他的悲剧命运。孔乙己两次出场不同的服饰描写,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变化。

记叙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上几点外,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但要注意避开以下误区:

1.特征不明,千人一面。

不少同学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是模式化的,有时为了美观,甚至会虚构事实,对人物进行美化,如小孩子大多是亮晶晶的眼睛,老人的眼睛都是炯炯有神……这样会导致人物特征不鲜明,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

2.描写过度,影响主题。

记叙文中常常会用外貌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但有的同学在写作时,对文中出现的人物不分主次都进行外貌描写。这样不仅会占据大量的篇幅,也会导致作文中心不突出、主题不明确,使读者在阅读中无法区分人物主次。

3.随意盲目,没有目的。

记叙文写人不仅仅是简单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外貌描写,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不能随意、盲目地提笔就写,而是要根据作文的主旨立意和行文需要,进行合理取舍。

猜你喜欢
传神托尔斯泰刻画
诗中人物贵传神
七颗钻石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忘记自己的人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