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上将关心彭雪枫烈士墓园、陵园建设二三事

2023-10-19 10:36史文敏
党史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彭雪枫半城张震

史文敏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前线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1945年2月7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的追悼彭雪枫大会,明确指出:“雪枫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牺牲了,全民族和全党都悲痛这个损失。为了补偿这个损失,应该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彭雪枫的亲密战友,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党中央、毛主席对雪枫同志的高度评价,使我们深受鼓舞,激励着我们把雪枫同志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雪枫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拿起他赠送我的照片和题字‘战斗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引起对他的无限怀念和深切悲痛之情。”为响应毛泽东关于“应该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的号召,教育子孙后代,张震在著书立说大力宣传彭雪枫等革命先烈抗战精神的同时,还不辞辛劳,积极为彭雪枫烈士墓园、陵园的保护与建设奔忙,付出了大量心血。

指示重修半城彭雪枫墓园

为对敌斗争需要,彭雪枫牺牲的消息起初没有对外公布,他的灵柩被秘密运送到第四师师部所在地泗南县半城镇(今属江苏省泗洪县),并于次年2月7日安葬于此。1945年5月12日,中共淮北区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半城彭雪枫墓地营建淮北烈士陵园,由行署主任刘瑞龙任建筑委员会主任,钱正英任工务科长,周华青任工程处副处长,艺术工作者鲁莽等参加筹建。陵园坐西朝东,占地10.45公顷,内建“淮北解放区抗日根据地抗日将士纪念塔”一座、“彭故师长雪枫墓”一陵,铸造彭雪枫半身铜像一尊,铭刻彭雪枫和淮北抗日阵亡烈士英名录碑13通。陵园大门上端和两侧有时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淮北烈士陵园”门额和“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吊忠魂”的对联。陵园于1946年10月竣工后,淮北党政军民举行了首次谒陵式。

1946年6月,国民党军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1月下旬,苏皖边区政府奉命撤离半城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在侵占半城后,穷凶极恶地破坏彭雪枫陵墓,惨无人道地扒墓劈棺、抛撒遗骨、焚亭毁碑。新四军退伍战士李哑巴闻讯后,冒着生命危险将彭雪枫的遗骨一块一块捡起来装入蒲包内,连夜送至在洪泽湖坚持斗争的中共洪泽湖工委,由工委书记姚克组织游击队员妥为安葬。李哑巴因此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47年1月7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张震,派出七十七团、八十一团、骑兵团二大队和干部大队组成的淮北挺进支队3300余人重返淮北地区,于3月4日解放了半城地区,严惩了破坏彭雪枫墓园的主犯和杀害李哑巴的凶手。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的胜利,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在欢庆胜利之时,更加思念良师益友彭雪枫。他在《张震回忆录》中写道:“我在雪枫同志领导下,工作近10年,特别是抗战以来的7年,与他朝夕相处,并肩战斗。”1月30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二,张震怀着沉痛的心情到达半城彭雪枫墓地,看到墓地破败残损的景况,十分悲痛,立即指示当地党委、政府重修彭雪枫烈士墓园。1949年3月25日,中共宿县地委、宿县地区专员公署成立后,地委书记李任之、行署专员赵一鸣等按照张震的指示,组织人员实地调查,作出计划,拨粮5万公斤给泗南县政府,由陈圩区委、区政府以工代赈,组织实施,重修了彭雪枫烈士墓园。后将彭雪枫烈士遗骨迎回半城,重新入殓。该墓位于淮北烈士陵园纪念塔北,新墓前竖立了刻有彭雪枫革命史略的石碑。墓园几经易名,后定为半城“雪枫墓园”。

探访宿州“彭雪枫烈士陵园”

为更好地学习宣传彭雪枫的英勇精神,教育子孙后代,1951年9月,中共宿县地委、宿县地区行政公署研究决定并报经上级批准,在彭雪枫曾经战斗过的宿城(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北划地156亩,筹建彭雪枫烈士陵园(现为宿州烈士陵园)。经过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陵园于1959年建成开放。园内主要建筑有陈毅元帅亲笔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纪念塔一座,烈士公墓和彭雪枫将军的汉白玉雕像一尊。该雕像由著名雕塑家邹佩珠主持制造,中央美术学院施工建成。雕像全高8米,其中基座长、宽、高各4米,正中央刻有曾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吴芝圃與张震共同撰写的《彭故师长雪枫同志史略》,园内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凭吊抗日名将彭雪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后经过扩建,又名“雪枫公园”。

1981年7月28日午后,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震,来到宿县地区看望当年的抗日根据地干部群众,并在老干部、老战士参加的座谈会上,和大家一起回忆当年打鬼子、除汉奸的艰难岁月。张震语重心长地说,为着民族解放,许多老同志、老战友战死沙场,我们活着的同志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遗愿,要努力把四化建设好。现在搞四化困难不少,但同过去抗日打游击时候比,有天壤之别。我们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会后,张震走进彭雪枫烈士陵园,看着苍松翠柏中的烈士纪念塔和彭雪枫将军塑像,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说:“彭雪枫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是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为教育子孙后代,应该把公园建设好,发挥作用。”1984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在宿州市(县级市)召开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40周年座谈会,张震和张爱萍、刘瑞龙委托国防工委顾问黄林代表参会,并亲笔题字:“雪枫同志殉国四十周年;学习共产党人好榜样,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他还对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习发扬彭雪枫等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参观彭雪枫纪念馆

按照国家和安徽省有关领导的意见和要求,1985年,中共宿县地委、行署研究决定,在宿州烈士陵园西北角,投资180万元,兴建彭雪枫纪念馆。在参建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纪念馆于1989年彭雪枫殉国45周年前建成开馆。纪念馆主体设计为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黑瓦,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分3个展厅,正厅陈列彭雪枫生前珍贵照片80余幅,成为学习传承彭雪枫等革命先烈英勇精神、教育干部群众的课堂。

为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50周年,1994年5月上旬,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在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等陪同下,来到宿州烈士陵園,同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政委陈培森,中共宿县地委书记耿光宽,宿州军分区司令员汪怀志、政委杨万兴等人一起,向彭雪枫烈士汉白玉雕塑像和宿州革命烈士纪念塔分别敬献了花篮、花圈并致哀三鞠躬。在彭雪枫雕像前,张震向耿光宽等人回顾了彭雪枫1938年10月带领373人的抗日游击支队,从河南竹沟誓师东征豫皖苏敌后抗战,经过6年艰苦奋战,发展成为2万余人的新四军第四师,创建了地跨30余县、2万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的传奇经历,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走进彭雪枫纪念馆,望着设计大气、造型优美的建筑群,想起良师益友彭雪枫,张震心情激动,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一边观看历史照片,还不时补充介绍当时的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张震听取了地方党政军领导汇报后,称赞彭雪枫纪念馆建得好,要求大家发扬宿县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学习彭雪枫的英勇精神,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把宿县地区建设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亲笔题写了“纪念雪枫同志,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的题词。他还对如何进一步建设好雪枫公园提出了建议。

再访雪枫公园

按照张震等领导的意见和要求,中共宿县地委、行署和宿州市委、市政府(县级)组织力量对雪枫公园进行了整修,并请张爱萍上将题词。

1999年5月15日,85岁高龄的张震上将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岗位上离休后,不顾年事已高,又一次来到宿州市(地级市)雪枫公园。漫步在公园中松柏成荫的步道上,他边走边向时任宿州市市长陈树德等人讲述自己在宿州地区的战斗岁月,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就有4451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加上淮北地方党政军人员,牺牲达万余人,我的良师益友彭雪枫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我们日子再好也不能忘记他们,要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教育干部群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走到彭雪枫塑像前,张震肃然立正,默哀三鞠躬,以表对良师益友的缅怀。走进彭雪枫纪念馆,看到馆内布展一新,不少地方都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张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告诉陈树德等人,宿州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在这里打过仗的开国将军有近80人,加上地方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有100多人,留下不少革命遗址遗迹。这些红色资源都是宝贵财富,要保护好、利用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后,张震在陈树德邀请下,为纪念馆挥笔题字,以资鼓励和纪念。

在张震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共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不断加强雪枫公园的建设,在公园西侧,建成雪枫广场,广场中央竖立起总高8米的彭雪枫骑马青铜像,两侧分别设有新四军第四师官兵抗日和皖东北人民支前的群像,以此纪念彭雪枫殉国60周年。2006年,为纪念彭雪枫100周年诞辰,中共宿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投资2000万元,改建、扩建雪枫公园,重新进行硬化、亮化、绿化,改造成以彭雪枫纪念馆为中心的北部纪念瞻仰区、南部水池绿化休闲区、西部彭雪枫广场区、东部花草树木观赏区,总面积达10.4公顷。2009年3月20日,雪枫公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彭雪枫半城张震
以死相报
Nonlinear propagation of an intense Laguerre–Gaussian laser pulse in a plasma channel*
黄天其教授谈重庆下半城改造建设的“复兴梦”
致命的暗喻
柳秋白
戏霸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以刀会友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