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茶园茶饼病监测调查与防治研究

2023-10-19 04:05褚飞洋易继平仇方方冯德品胡光灿黄声东
湖北植保 2023年5期
关键词:茶饼病斑防治效果

褚飞洋,易继平,周 颖,仇方方*,冯德品,胡光灿,黄声东

(1.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2.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湖北 秭归 443600)

近年来,秭归县大力发展茶产业,2021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7 726.6 hm2,产量7 982 t,产值约9亿元,涉及全县12个乡镇、95个村,带动11万多人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战略支柱之一。茶饼病又名叶肿病、疱状叶枯病,是重要的茶树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整个茶蓬的发病嫩叶呈焦枯状,并逐渐凋谢脱落。茶饼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1],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021年5月,调查发现九畹溪镇、郭家坝镇和茅坪镇等地茶饼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试验针对秭归地区代表性茶园开展茶饼病监测调查与防治研究,探明茶饼病发生规律,并筛选防治药剂,以期为茶饼病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设置情况

1.1.1 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白茶基地监测点

建东白茶基地监测点:东经110.95°,北纬30.78°,海拔140 m,面积16.66 hm2,品种白叶1号。该茶园只采摘春茶一季,采摘模式为立式采摘,日常有专人看管,管理水平较高。

1.1.2 秭归县茅坪镇双山茶厂监测点

双山监测点1和监测点2,除海拔高度不同外,其他环境因子基本相同。经纬度:东经110.88°,北纬30.77°,品种为宜昌大叶种,监测点1海拔680 m,面积13.33 hm2;监测点2海拔880 m,面积6.66 hm2。茶园为密植型茶园,常年机采,病虫害发生严重,茶园长势一般。

1.2 供试药剂

绿颖矿物油乳油,韩油能源有限公司生产;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山东鲁抗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西班牙艾克威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山东秀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药剂筛选试验点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双山茶厂,试验设计见表1。共设6个处理,每小区50 m2,不设重复。试剂稀释倍数均以试剂推荐浓度作为标准配制。

表1 药剂筛选试验处理

1.4 调查方法[2]

茶饼病发生规律调查:从3月1日开始,到11月底结束,每周1次,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叶。每次调查,在遵循5点法则的基地上,以目测法在调查区选择重病区作为取样点,以新梢的芽下第3叶作为取样叶片,调查100片叶,分级统计各级病叶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药剂筛选试验调查:茶饼病始见期施第1次药,药前调查发病情况,间隔7 d后根据防治效果施第2次药,第2次施药后再每7 d调查一次茶饼病发生情况,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茶饼病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整张叶片有病斑5个以下;

3级:整张叶片有病斑6~10个;

5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1~15个;

7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6~20个;

9级:整张叶片有病斑21个以上。

计算公式:

发病率(%)=(发病叶片/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饼病发生规律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建东白茶基地监测点:从4月上旬开始显症,5月达到发病高峰,6月病情急剧下降,7月零星发病,8~9月受干旱影响未见发病,10月但见零星病斑,11月停止发病。建东白茶基地监测点平均发病率1.8%,平均病情指数为1.0。

图1 茶饼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折线图

双山监测点:监测点1和2发病规律一致,从4月中旬开始显症,5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7月上旬病情骤降,8月不见发病,9月见零星单个病斑,10月抗旱茶园略有发生,11月上旬所见病斑有可能上10月发生。双山监测点1和2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和10.2%,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4.7和5.0。

综上,秭归地区茶园茶饼病发病规律为4月开始显症,5月到达高峰期,6~7月病情降低,8~9月无病情,10月有零星病斑,11月结束。

2.3 药剂筛选结果分析

由表2可看出,各药剂处理对茶饼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效果;在第1次施药后,药后7 d各药剂防效普遍偏低,效果不明显,于是再喷施1次试验药剂;第2次施药后,各药剂防治效果明显。在药后7 d,绿颖矿物油的防效最高(39.99%);在药后14 d,硫酸铜钙500倍液的防效达到最高(48.01%);在药后21 d,绿颖矿物油100倍液和多抗霉素600倍液防治效果最高(76.39%、76.41%)。病情指数降低、防治效果快速升高原因可能在于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光照时长增加;而防治效果不升反降可能与当地多年单一使用该药,导致茶饼病病原菌产生抗性有关。

表2 不同处理对茶饼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的影响

综上,绿颖矿物油和多抗霉素在喷施药后21 d对茶饼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成本原因,绿颖矿物油价格较高,故推荐使用多抗霉素在茶饼病发生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次防治茶饼病。

3 结论与讨论

3.1 发病规律

秭归地区2022年茶园茶饼病发病规律为4月开始显症,5月到达高峰期,6~7月病情降低,8~9月无病情,10月有零星病斑,11月结束。

3.2 影响茶饼病发生的其他因素

3.2.1 茶园海拔

3个监测点的发病情况,海拔140 m的建东白茶基地发病最轻,海拔680 m的双山监测点1次之,海拔880 m的双山监测点2最高,发病最严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发病率从1.8%升至10.2%,病情指数从1.0升至5.0,危害逐步加重。这可能是因为茶饼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步降低,湿度渐渐升高,高山云雾日照少,这种环境有利于茶饼病担孢子萌发和释放。

3.2.2 茶树品种

宜昌大叶种为宜昌本地优势品种,其持嫩性、抗寒性较强,适宜在鄂西茶区种植。白叶1号为低温敏感型变异品种,其持嫩性强,抗性较弱。根据以上试验数据,白叶1号的发病率为1.8,宜昌大叶种的发病率为9.7和10.2,按照品种抗性分析,宜昌大叶种的抗性强,理论其发病率低,但试验结果相反,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茶园管理不同,双山监测点管理粗放,过度采摘,茶行间距窄,行间不通风,为茶饼病萌发提供了生长环境,虽然白叶1号抗性弱,但建东白茶基地监测点茶园管理精细,病害得到有效抑制。

3.2.3 气象因素

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根据以往谭荣荣的研究,湖北茶区从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降雨量增加,茶树嫩叶上出现病斑,7~8月达到发病高峰期,11月茶饼病消失[3]。2022年宜昌地区茶饼病发病规律却有所不同,原本7~8月为茶饼病发病高峰期,由于长期的高温干旱,雨水少,相对湿度低,茶饼病发病率低于往年同时期,原因可能在于高温低湿环境抑制了茶饼病病菌孢子的繁殖,降低了孢子的数量。

3.3 防治药剂

根据茶饼病药剂筛选试验,结合当年茶园气候环境,得出的结论为: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治疗性药剂多抗霉素间隔7 d连续喷施2次,即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防效为76.41%。

猜你喜欢
茶饼病斑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泡茶品茗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