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10-20 22:14李菁杰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运动景观

李菁杰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现阶段的“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研究范畴中,很多研究者都将问题的研究重点投入到宣传形式、基础建设,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上,虽然这些实践路径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表面作用,但是对于乡村地区的“文化落后”现象却依旧无法起到缓解作用[1]。换言之,在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若不能够真正解决乡村居民的体育思想意识与文化观念问题,那么便无法实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基于此,在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过程中,则应及时从“方法论”困局中脱离出来,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去对其进行分析,这样的实践路径其持续性作用及优势远远要大于以往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体育赋能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景观传播作用

乡村景观最早与地理学的相关概念有关,具体所指的是不同时期的地球文明状态集合,乡村景观是乡村历史与人文活动的具体发展表现。乡村景观的具体构成可以分为自然乡村景观与人造乡村景观这两种,自然的乡村景观就是山川河流、植被林资等自然风景;而建筑、街道、商场甚至是文化遗址等等这些都是人造乡村景观,但是这两种乡村景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景观形象代表和具体的传播对象。判断一个乡村的整体乡村氛围以及乡村居民精神呈现也都是通过这两点乡村景观所实现出来的,乡村景观不仅是乡村传播的重要资源,更是增长地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地区和乡村而言,外来经济始终都是促进乡村经济上升增长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也就要求乡村自身在文化呈现上必须拥有足够的实际物质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乡村景观[2]。而对于乡村中的特色体育活动而言,就是宣传一个乡村具体景观的最好传播途径。因此,在特色体育运动活动的项目上,就要考虑到上述问题,结合区域或乡村的自身文化特征与独一性,在乡村特色体育运动活动的具体过程中突出乡村在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上的差异性,从而让人更了解乡村的整体样貌,这也是对于一个乡村最直观的传播。

(二)景观传播作用信息传播作用

乡村信息能够真实快速的传递给更多人就是最有效的传播,而自媒体也是当代人们最能够觉得贴切生活的。因此,体验式与沉浸式的感受型传播在受众的内外需求方面也都能够给予更多的切实感受,自媒体技术在体验性和沉浸式的发展方向上日益全面,逐渐也在朝着更生动和更鲜明的传播载体方向发展。有关乡村的传播始终都是包含着物质、精神、景观、市政等等多个方面的,因此,乡村特色体育运动活动与乡村景观之间的传播关系则是在自媒体的支持下,以乡村特色体育运动活动为具体载体,在多层综合的角度上更好的传播乡村之中人事物三者之间的乡村景观相互融合[3]。

(三)形象传播作用

乡村始终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与交流结构,但是人际关系与人文形象传播绝对是不可缺少的自媒体传播途径。因为社会的发展,始终都要依赖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乡村人文形象的传播,也是具体乡村居民的传播需要,因为乡村居民对于自己一直所生活着的地方是具有着极为深刻的情感认知的,因此才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住乡村的形象概念。和其他的传播相比,乡村人文传播的核心基础在于公共组织模式的传播共同体确立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而恰到好处的是体育特色运动活动对于乡村人文形象传播中的人际传播网络构建,正好可以提供网络传播与实际传播这两种具体的实现途径。在体育特色运动的活动过程当中,来自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汇集在同一个地方,通过在体育特色运动活动上的交流,不断延伸到乡村中的其他共同空间或者是地域中的乡村文化特色,进而使得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与不同年龄的参与者因为乡村体育运动这一实质举措完成跨越地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际网络传播建设[4]。

(四)文化传播作用

体育赋能与乡村形象之间的具体关系,绝对是相较之下既和谐又统一的关系存在。因为对于乡村形象而言,具体的乡村文化无疑就是这个乡村的核心部分,因为它更是乡村形象的呈现载体。因此,体育赋能更是体现乡村文化的精神核心的外在呈现,由此就可以看出乡村体育特色运动比赛其实不仅是乡村客观物质基础的体现更是乡村精神风貌的文化内涵,体育特色运动比赛与乡村文化的相互融合不仅能够让体育赛事的观赏性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够增加乡村的“文化仪式感”。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播而言也是不断增强乡村地区文化特色不断增强传播的具体传播策略,通过盛大的体育赛事,结合乡村的文化特点,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象征性或鲜明性的自媒体传播内容,将乡村文化与乡村体育精神一同传播出去[5]。体育特色运动比赛就是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媒介途径,通过体育特色运动比赛的基本属性、赛事倡导以及体育精神与坚持宗旨,与乡村发展历史以及特色性的地域乡村文化相互连接,传播赛事信息的过程中也一样将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民族精神等乡村文化层面信息一同传给更多的人,将体育特色运动与乡村地域文化内容相互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赛事主题宣传,实现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以持续交流。

二、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宣传以乡村地域特色为主的体育赛事

宣传加强以乡村地域特色为主的体育赛事品牌文化,是自媒体视阈下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策略之一。而体育赛事又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因此体育赛事在世界各地也更加注重于地域文化的品牌构建与文化内涵传播,这也是体育赛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将具有国际性与地域性的体育赛事与承办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相互结合塑造并开发,以此来实现体育赛事与乡村地域特色文化的良性资源结合,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所有品牌的构建与传播都离不开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如果一个体育赛事的品牌文化只具备外在而缺少内涵,没有背后的文化追求,最后的结果也就只能是被人遗忘[6]。因此,只有特定的文化构建与传播才是对于自身体育赛事的不断创新与形象维护再结合一定程度上的质量与服务提高。

因此,在加强以乡村地域特色为主的体育赛事品牌文化传播过程中,想要获得长久性的地域特色自媒体传播发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策略以及战略性的发展角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思考并且做出即时性的规划。同时还要根据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乡村发展趋势对于体育赛事做出长期性的发展规划。始终坚持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这几个核心主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育赛事性质,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村地域特色文化周期性或长久性体育赛事,结合乡村文化与人文情怀为品牌文化的影响因素,实现自媒体下体育赛事品牌文化对于乡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广与传播宣传。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一定是体育赛事品牌文化传播的自媒体基础,只有满足了这一基础的体育赛事才能够拥有无限的魅力与鲜明的特点[7]。它能够以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以及体育赛事品牌的形象构建核心。为此,就应该构建出具有乡村体育赛事品牌文化与乡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乡村体育赛事品牌文化的自媒体形象构建与塑造,以体育赛事文化带动乡村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得以实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进而更加科学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创新乡村体育活动内容

对于乡村体育活动内容创新而言,虽然当前的理论阶段已具备十分成熟的研究基础,但其在活动内容上却有待更新。基于此,在实施乡村体育活动内容创新的过程中,组织者在活动内容方面必须要做到努力创新,使乡村居民能够在乡村体育活动内容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身体素养与精神意志,同时组织者还应清晰认识到根据乡村居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乡村体育活动内容以及课程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区分专业与非专业的活动方向,突出乡村体育活动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而在乡村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组织者也应侧重理论知识与运动项目实践的权衡关系。让乡村居民在各种乡村体育运动项目中,得到体育运动的愉悦感受。体育运动项目与传统的全民运动等项目不同,其鲜明的对比在于不仅具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同时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8]。而乡村居民对于乡村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则是其投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关键,而非由于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因此,组织者若依旧沿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活动模式与活动内容,过度重视乡村居民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训练强度,这样则会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于体育项目的感受与参与性。基于此,组织者在体育运动教学内容方面则应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到更多的运动活动中,在课程内容方面以体验式沉浸式为导向,让乡村居民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感受到体育项目自身的魅力,从而实现其综合素养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前提。

(三)引进高质量体育运动教育人才

在推进实施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场地季节等外部因素影响外,乡村体育教育人员不足也是影响其乡村校园运动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因[9]。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乡村地区很多学校在运动方面均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教师对于运动课程在专业性与课程种类方面的认知也有待提升,很多教师在任职之前均未接触过体育运动,因此在很多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均无法实现其自身的专业性,这也导致很多学校在开展乡村校园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指导不当或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缺乏专业性的问题。基于此,若想要实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更好成效,则应积极引入高质量体育运动教学人才,从而不断扩充自身的乡村校园体育运动教学队伍,让乡村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专业的体育运动教学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各乡村地区的学校应积极聘请更多体育专业的任课教师,以外聘的形式对乡村居民进行专业课程指导。与此同时,各地域中的乡村学校还可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体育专业培训,组织校内各体育教师参与到专业的体育项目培训之中,从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运动实践等方面入手,让教师能够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指导技巧,从而更好的培养乡村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10]。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效率,同时也能增强乡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而这一优化过程不仅是对于乡村校园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实施的促进,同时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乡村地区的体育运动校园化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体育赋能对于乡村振兴的景观传播作用、信息传播作用,以及形象传播作用来看,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质内涵不仅仅在于短期可见的“表面工程”,更重要的赋能促进性同样也表现在“文化赋能”这一范畴之中。所以在未来的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探索过程及实践路径中,其实践重点不仅要重视到短期成效,同时更要对其进行深度赋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体育格局的自觉性、自主性,以及自律性发展格局。基于此,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则应坚持以“文化赋能”作为最终导向,宣传以乡村地域特色为主的体育赛事、创新乡村体育活动内容、引进高质量体育运动教育人才,由此真正实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运动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