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3D装置视域下的花鸟画的融合与美学实践

2023-10-21 12:02罗嘉霖张诗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花鸟画媒介装置

罗嘉霖 林 佳 张诗莹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1 3D装置视域下的花鸟画审美呈现

1.1 审美心理定势的含义和成因

1.1.1 什么是审美心理定势

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心理准备状态是对后继同类审美对象的知觉及审美心理体验的倾向性。个体的审美需要、价值观、情绪和习惯等都是其形成根源。以价值定向为准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定势能使审美对象产生偶像化和美化,并进一步辐射开来,由具有吸引力的某一点或几点扩散到对象的全部,甚至通过形态转化到与审美对象相关的其他人、事、物上[1]。

1.1.2 审美心理定势形成的原因

构成审美心理定势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是:主体早先多次获取的审美经验,这被称为频因;主体刚刚获得的审美经验,这被称作近因。近因较之频因更为重要和有效,人更容易受近因的控制。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情绪和审美价值的观念也常常构成审美心理定势的因素。

1.2 当代中国花鸟画的现状及花鸟画题材的大众化选择

当前中国花鸟画艺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状。在这种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熏陶下,现代的审美定势对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花鸟画家在创作中展示自己的个性,用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手法来表达不同的绘画风格,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2]

当代中国花鸟画从题材来看,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还出现了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题材,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现代题材被纳入其中,这也受到欣赏群体的关注。

2 3D装置视域下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呈现

对于装置艺术中中国花鸟画意境的呈现特征,以3D装置艺术的呈现形式与价值、中国画意境的多元材料媒介呈现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无论是在自身的创作观念方面,还是在作品中选择的表现形式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等一系列特点。观者通过沉浸作品体会中国花鸟画意境的情感交流。

2.1 3D装置艺术的呈现形式与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媒介呈现形态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各种媒介的交互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发展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流行趋势。通常情况下,单一媒介的展现会导致艺术效果比较单一,进而使艺术存在的模式和艺术的感知方式趋于雷同。而多种媒介形式的混合应用,则能够使艺术类型、艺术存在方式以及艺术感知方式形成有机融合。清代画家石涛认为“笔墨当随时代”[3]。

将花鸟画应用到装置艺术设计中,要以花鸟画为基础,与3D装置有机结合,如综合材料等,使得整个艺术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其享受视觉盛宴。不同于以往的花鸟画艺术作品,装置艺术的融入使得装置艺术作品不受空间的束缚,能够带给受众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画面,作品更加生动,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4]

2.2 中国画意境的多元材料媒介呈现

以往的国画作品多装裱画框中,于展墙之上悬挂,这些作品所处空间感不强烈,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各个展馆中似乎持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如今,当代艺术形态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展示的空间也应得到发展,对视觉之外进行多种形式的转变。

在3D装置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对中国画意境呈现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创作时多元的媒介材料可以构建传统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内涵。我们站在今天的世界语境中,把传统纳入当代文化体系诠释文化精神,解读传统母题意象,把传统意境学建构在当代,使其成为具有当代文化内涵的当代意境学。比如在设计里应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卷轴”元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艺谋导演在北京奥运会中设计的百米长卷。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存在直接的关系,通过对新媒介的优势以及特点进行全面发挥,可以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时代的特性和时代的精神面貌,最终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例如,徐冰仿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创作出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图1)。再如,夏小万将他的以传统山水画为蓝本创作的空间绘画装置《宋山水长卷》(图2)震撼了无数观赏者。其作品采用多层透明媒介将平面绘画解构成独立的图像形式。这些透明图像重新构建一个具有纵深的三维立体空间,既有绘画性,又含有装置元素。

图2 夏小万作品《宋山水长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层面。在此影响下,传统文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创造了良好契机。中国传统国画和陶瓷绘画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意境和笔墨线描上都显示出共性。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国画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艺术装饰,在陶器的装饰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美感。如,王清丽的作品《暮色》(图3),她将粉彩花鸟吸收传统工笔的风格技艺上,充分发挥陶瓷材质的特性,创作出融合传统文人审美与民间趣味的雅俗共赏的瓷板画艺术。

图3 王清丽作品《暮色》

3 3D装置视域下的中国花鸟画艺术融合和美学实践

3.1 花鸟画美学设计可能性的探讨

绘画可以和任何艺术门类结合,以往的花鸟画仅仅通过笔墨纸砚等工具进行创作,而现在综合材料绘画大大增加了创作的可能性,可以将鞋子、金属、报纸等进行绘制。当代花鸟画与综合材料的结合,不仅促使花鸟画艺术家不再拘束于传统思维之中,而是革新传统花鸟画的架构,对花鸟画有了新的尝试,将花鸟画与生活拉近了距离,给当代花鸟画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

3.2 花鸟画艺术的3D装置制作

3.2.1 艺术家涂少辉的系列作品

《黑洞的猜想》(图4)是涂少辉教授近年期间的作品,涂少辉教授采取不锈钢、大头针等不同的材料在绢本上进行创作。无数的大头钉好像繁星点点按压在绢本上,画家在创作过程当中会根据自己的创作情感的需求,会选择放弃原先自己的知识储备的方式,它并没有在绢本上破坏画面的完整程度。

图4 涂少辉作品《黑洞的猜想》

3.2.2 艺术家曾建勇的作品

曾建勇展出的作品《大洪荒》(图5)运用了聚氢酯、纸浆等材料,竹子结合水墨上色。他不固守在传统媒材当中,即使采用传统皮纸,但对其材料不断尝试与探索,引发它可能出现的可能性,使材料的不同状态被激发出来。在画面的安排上,做出了特殊的处理,正反面都做了画面内容,且背面占了整个画面一半以上。

图5 曾建勇作品《大洪荒》

严格的程式化方式使艺术家无法大胆地表达自我的内在感受,过去的花鸟画都以装裱形式挂墙展示,二维空间营造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而这些作品为当代的青年艺术爱好者带来了新视角、新样式,探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粹也可以在装置艺术领域绽放它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花鸟画的多样性和延伸性。艺术家们针对当下发生的改变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将花鸟放置于新的时空中,这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与艺术家产生时代性的共鸣。

总之,随着我国国民在物质生活追求上的提升和不断满足,衣食住行已经不再是大多数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唯一标准。文化的富足,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也正是这一契机,让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各式活动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铺开,让地方特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被全国所熟知。以花鸟画为主体的装置艺术作品调动观者的各种感官,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暖风,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吸收中国传统优秀精华。最后新鲜的艺术文化体验经历打破沉闷的传统文化刻板印象,这种新型艺术方式将以星火之势蔓延开来,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奋楫笃行。

猜你喜欢
花鸟画媒介装置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书,最优雅的媒介
轰趴装置指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