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研究

2023-10-22 03:14黄泽红戴纬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10期
关键词:平面角倾斜度下颌骨

黄泽红,林 杭,戴纬婷,陈 晔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错颌畸形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畸形,不但存在下颌骨的矢状向发育不足问题,且存在下颌骨过度垂直向发育,是口腔正畸治疗的一个难点。前牙覆颌是一个表示上下前牙间的垂直向关系。研究表明,前牙覆颌异常主要是由因为颌骨与牙垂直向不协调。有学者认为,牙垂直向发育不调和开颌、深覆颌间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指出,面部垂直生长和下颌旋转有关另外,有研究认为,相对上颌而言,下颌生长与旋转对深覆颌有着更为显著影响,下颌角最为重要的一个骨性影响因素。基于此,在临床正畸治疗异常前牙覆颌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上下颌骨旋转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前牙覆颌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以63例不同程度错颌畸形患者和牙周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前牙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腭平面角倾斜度(PP-FH)的变化,探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口腔科诊治的63例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纳入研究组。纳入标准:(1)恒牙列齐整,未出现牙齿缺失;(2)既往无口腔正畸、正颌治疗情况;(3)18~30岁;(4)无严重颅面畸形;(5)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18岁;(2)合并牙周炎病史、口腔正畸治疗史;(3)颌面畸形或左右不对称;(4)上下牙列显著拥挤或者存在间隙。其中,男31例,女32例;年龄20~29岁,平均(22.1±2.8)岁;覆颌类型:深覆颌I度20例,II度24例,III度19例。选取同期到院体检的5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无口腔畸形、牙周病症,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其中,男26例,女24例;19~27岁,平均(21.8±2.6)岁。2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X线机(品牌:英迈杰,芬兰生产,型号:OC200D,上海天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行头颅侧位摄片,由同个放射科医师及同一台X线机按同一标准摄片。受测者行站立位,面唇放松,上下牙轻咬牙尖交错处,平视前方,头颅定位仪严格定位,将耳杆置入外耳孔,再通过激光定位器对头部调节,使眶耳平面和地面保持平行。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头影测量分析软件定点测量。所有头颅侧位片标志点确定均由研究人员完成。两周后重复测定,2次测量如差异在1mm或1°以上进行第3次测定,取最接近的2次数据计算平均值,以此作为最终结果。

测量项目:(1)前牙覆颌,在与功能颌平面垂直的平面上测得的上下颌切牙切端间距离(mm),正常或深覆颌记正值,开颌记负值,标准值为;(2)PP-FH:腭平面(PP)和眼耳平面(FH)之间的交角,当腭平面往前下方倾斜角度记正值,当向前上方倾斜角度记负值;(3)下颌角:由颌关节点、下角点及颏下点形成的角;(3)下领平面角:包括SN-MP、FH-MP,前者是下颌平面(MP)与前颅底平面(SN)的交角,后者是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软件对本研究临床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以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以t值检验;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前牙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对比

通过测定,研究组的前牙覆颌、下颌角均高于对照组,而SN-MP、FH-MP、PP-FH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前牙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 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前牙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 比较(±s)

2.2 不同前牙覆颌患者的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 对比

通过分析,深覆颌不同程度患者的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同前牙覆颌患者的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 比较(±s)

表2 不同前牙覆颌患者的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PP-FH 比较(±s)

2.3 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前牙覆颌变化与下颌角、SN-MP、FH-MP均呈负相关(P<0.05),与PP-FH不存在相关性(P>0.05),如表3。

表3 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

2.4 临床案例

女性,23岁,确诊为前牙反深覆颌Ⅲ度,通过口腔正畸矫正后,前牙覆颌得到显著改善,如图1。

图1 矫正前后图(图A、C、E 为矫正前正面,B、D、F 为矫正后)

3 讨论

错颌畸形是常见的口腔畸形,受到临床关注,是口腔正畸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虽然可以使成年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但手术存在的风险又使他们望而却步。那么,进行正畸掩饰性治疗,如何能够使下颌骨前上旋转以改善矢状向与垂直向不调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Gasson和Lavergne等人,曾提出腭平面倾斜度变化能够敏感反映出人的上颌骨旋转程度。另外Trouten研究认为深覆颌与腭平面向前下倾斜、开颌与腭平面向前上倾斜有着密切联系。最新研究认为,下颌向后、下旋转,合并腭平面上翘是恒牙早期前牙开颌的重要形成机制。上述研究表明,腭平面的旋转影响前牙的覆颌。但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前牙覆颌与腭平面角(PP-FH)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前牙覆颌与腭平面角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国外有研究对成人I类开颌的研究中,其亚类开颌组与亚类非开颌组之间PP-FH角无显莘性差异。临床研究人员对深覆颌组与正常覆颌组的对比研究,同样发现深覆颌组的腭平面没有发生旋转。这可能是由于前鼻棘、后鼻棘点的位置多受上颌骨自身的生长发育所影响,而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腭平面倾斜度的变化相对较小。

下颌角是反应下颌骨形态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对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前牙覆颌与下颌角存在显著相关性,表现出负相关,也就是覆颌越深,下颌角就越小;覆颌越浅,下颌角就越大。如此证实了下颌角的开张程度与前牙覆颌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下颌角与前牙覆颌存在显著相关性,下颌角在开颌组中最大,在深覆颌组中最小。下颌平面角是反映垂直骨面型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下颌骨生长旋转的指标。也有学者认为,高角型患者以垂直生长型、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为主,大多具有开颌或有开颌趋势。这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趋于一致:覆颌越浅,下颌平面角越大,呈高角趋势。反之,覆颌越深,下颌平面角越小,呈低角趋势。并且,本研究结显示前牙覆颌与下颌平面角(MP-SN)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前牙覆颌与下颌平面角(MP-FH)的相关系数。这表示下颌平面角(MP-SN)更能体现出面部垂直向生长与下颌旋转的密切相关。当前,临床普遍认为应用下颌平面角(MP-SN)来判断下颌骨的旋转,但由于颅面部中鼻根点(N点)可能存在变异,从而影响前颅底平面(SN平面)的倾斜度,因而在前颅底平面(SN平面)相对于眶耳平面(FH平面)显著较大或较小时,需要对前颅底平面(SN平面)进行校正,以免产生假性高角或低角的错误诊断。另外研究表明,下颌平面角度与下颌后缩及后旋程度有关。后颌平面倾斜度还与下颌平面角显著相关,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受下颌骨体形态及下颌后旋程度的影响,而后颌平面倾斜度与代表下颌骨形态的下颌角并无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下颌骨有关的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与前牙覆颌均呈负相关,且前牙覆颌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前牙覆颌与下颌角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这表明与下颌角相比,前牙覆颌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性相对更强。与既往针对深覆颌患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在深覆颌中下颌角是最重要的骨性因素,比下颌平面角(SN-MP)更能反映下颌平面的旋转。临床研究还表明,前牙覆颌与下颌平面角(SN-MP)具有很弱的相关性。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不一致,考虑可能与样本量、样本人种、样本年龄等因素不同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下颌骨有关的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与前牙覆颌密切相关。下颌角越大,且下颌平面角越大,开颌的倾向越严重;下颌角越小,且下颌平面角越小,覆颌加深的倾向越严重。由此可见,下颌角的角度及下颌骨的旋转对前牙覆颌程度影响较大,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当下颌平面角增大呈高角时,患者多数存在开颌或开颌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拔牙方法进行正畸掩饰性治疗,使后牙向前移动,降低颌间距离,减少前牙的开颌度,同时下颌可能向上、向前旋转,在恢复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侧貌。深覆颌的矫治主要通过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治疗。对于高角型深覆颌患者,升高后牙会导致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从而影响面型美观。而对于有生长潜力的低角型深覆颌患者,升高磨牙打开前牙咬合的同时增加了面下高度。但低角型患者咀嚼肌力较大,磨牙伸长相应的阻力也大,往往影响其矫治效果及稳定性。国内有研究指出,对于唇齿关系和笑线关系正常的高角或成年低角患者,压低下切牙整平过深的Spee曲线是矫治深覆颌的最佳选择,并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言,错颌畸形患者前牙覆颌会随下颌角变大而减小,随下颌平面角增大而减小,但与腭平面倾斜度不相关。基于此,在矫正错颌畸形前,应对患者进行颅侧位X线检查,明确前牙覆颌相关因素,及其重要性,这能为临床正畸治疗方案制定及临床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平面角倾斜度下颌骨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上颌不同区域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
怎样求二面角
如何使用平面角单位符号“°”“'”“″”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地表面倾斜度与踝关节护具对垂直着地运动中地面反作用力、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效应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威金斯气柜活塞倾斜度运行分析及改进*
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承载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