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2023-10-24 05:59
戏剧之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演唱者音乐作品气息

崔 晗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声乐艺术往往借助演唱者的声音表演来对歌曲进行诠释与表达,演唱者在声乐作品表演中占据主体地位,基本无需借助其他表演工具。因此,声乐艺术对演唱者的艺术能力素养有着较高要求。一方面,声乐艺术要求演唱者具备高水平的演唱技巧,演唱者需要熟练控制气息与腔体,让音色表现更加优美,并对歌曲的节奏起伏与演唱速度进行合理调整,提高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声乐艺术还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歌曲的情绪感染力,引发听众情感共鸣,赋予声乐作品以灵魂。下面将对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训练展开探讨。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对作品表现力的影响

(一)声乐演唱中演唱技巧对作品表现力的影响

声乐艺术中演唱者的声音是音乐作品的表现主体,要想利用优美的声音来充满艺术表现力地诠释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表达,就需要演唱者具备高水平的演唱技巧。倘若演唱者对气息与腔体控制不够科学熟练,就很容易出现跑调问题,使得声音旋律与歌曲本身旋律出现差异,在歌曲的高音区与低音区部分也会出现不标准音调以及不和谐音色等问题,会破坏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甚至会让听众感到刺耳、不适,难以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另外,演唱技巧中对歌曲节奏起伏、速度变化以及高低强弱的控制也会给音乐作品的艺术呈现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与艺术素养,才能够通过共鸣腔的科学运用与气息的平稳控制来让演唱者的声音表演与歌曲情感内涵相吻合,利用演唱者的身体机能来展现优美动人的声音,全面提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对作品表现力的影响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作品更强调对情绪感受的直接表达,只有让音乐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才能够充分彰显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同样地,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作品中也需要倾注足够多的情感,在保证音调、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利用音色变化与节奏强弱起伏来表现音乐作品想要体现的情感内涵。在声乐演唱中,优秀的演唱者应明确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与情绪感受,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与艺术鉴赏感知能力来营造歌曲意境,再借助成熟的演唱技巧与恰当的情感表达来准确流露歌曲内涵,将这份情绪传达给听众,才能够让听众更深切地领会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效果,让听众的内心被打动,使听众获得声乐艺术的美的洗礼[1]。

二、声乐表演者演唱歌曲时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声乐演唱技巧掌握不足

科学熟练的演唱技巧是声乐表演的基石,演唱者只有全面掌握基础演唱技巧,才能够结合音乐作品的表达内涵来调整唱法,让歌曲更具备艺术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但现阶段很多声乐表演者对基础演唱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呼吸方法存在问题,难以在演唱时保持平稳流畅的气息,易发生音调不准的现象;对共鸣腔体的运用不够科学,在高音或低音区会出现音调与气息不稳的问题,所呈现的音色也不够优美动听,咬字上也会存在发音不清晰的问题;再加上对歌曲演唱速度、节奏起伏以及声音强弱缺乏有效控制,导致所呈现的声乐作品音色不够和谐,情绪表达过平。无法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记忆并唤起听众的情绪感受,难以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声乐演唱者缺乏感情投入

声乐演唱是用声音传达情绪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准确传达给听众,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深刻打动听众内心。但现阶段部分声乐演唱者缺乏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艺术审美素养,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缺乏了解,难以准确识别并把握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在进行演唱时,部分声乐演唱者无法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有效传达给听众,导致歌曲最终的呈现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听众无法获得情绪上的共鸣与心灵上的打动,难以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与体验。一方面,部分声乐演唱者缺乏想象力与共情力,与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之间存在较大的情感隔阂,难以将自身的情绪感受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另一方面,部分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不够成熟,难以熟练运用演唱技巧来表达音乐作品本身以及自身所要传达的情感内容,导致声乐作品所呈现的情感表达处理不够到位,艺术表现力被大大削弱[2]。

(三)声乐技巧表演用力过猛

在声乐演唱艺术领域,往往存在一部分声乐演唱者演唱技巧较为成熟扎实,但在音乐作品情感呈现与表达上水平相对较差,这类演唱者通常过于关注演唱技巧而忽视了声乐表演的本质目的是传达情感,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往往会堆砌大量不必要的声乐技巧元素,将声乐演唱变成了炫技之作。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旋律结构、歌词内容、情感内涵缺乏了解的基础上随意使用各类音乐技巧进行表达,导致声乐表演用力过猛,难以准确传达歌曲情绪内涵,无法真正打动听众内心,让声乐表演的美学价值大打折扣。

三、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的具体要点介绍

(一)深入解读音乐作品内涵

为更好地在声乐演唱中进行情感表达,演唱者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内涵,为后续演唱做好准备。如调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者的人生故事和个性特征,搜集作品创作相关资料信息。其次,演唱者需要运用乐理知识对音乐作品的旋律结构以及节奏强弱等细节进行分析,了解歌曲的整体风格及其在音乐谱系中的所属流派,在分析过程中大致勾勒出作品的演唱方式与目标呈现效果,把握音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的基本情绪走向。此外,很多声乐作品往往会配有歌词,演唱者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掌握歌词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或情感内涵。将每一句歌词的内容要素与歌曲旋律节奏进行逐一对应,根据歌词语言选择合适的咬字发音方式,对演唱技巧进行合理控制,使最终呈现的声乐表演效果能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相贴合,让声乐演唱有足够高的艺术表现力与情绪感染力[3]。

(二)创设音乐作品演唱情境

现阶段,很多声乐表演者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与演唱功底,但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往往难以投入情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把握不准确,情感处理不够到位,导致声乐作品最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无法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为解决这一问题,声乐演唱者可以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其整体意境,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调动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歌曲意境与情感氛围的烘托下创设特定的演唱情境,想象自己身处于这一演唱场景中,跟随音乐作品创作者一起体验和感受特定情境中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绪感受。从而加大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投入,让歌曲所呈现的情感更加丰富、浓烈,深刻打动听众内心,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进行自我投射情感代入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很多演唱者会与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存在一定情感隔阂,难以深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绪感受。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拉近演唱者与音乐作品创作者之间的情感隔阂与审美距离,演唱者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各类情绪感受投射至音乐作品中进行情感代入,激活自己的共情能力。在演唱过程中尝试复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并熟练运用演唱技巧将这一情绪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让音乐作品的呈现饱含情感,深刻打动观众内心,赋予音乐作品以灵魂。

(四)有效控制气息

声乐是关于声音与音乐的艺术,如果将人体看作一架吹奏乐器,那么演唱者的气息模式就会直接对人体这架乐器的音色特点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学习演唱技巧时,最基础的内容即为对气息的控制,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常情况下会使用腹式呼吸法来保证气息的绵长、稳定、有力,利用气息让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也让音调更加标准,以便准确呈现音乐作品的旋律结构。在训练气息控制技巧时,演唱者需要保持喉咙处于打开状态,让气息更加平稳舒缓,避免气息波动与演唱疲劳等问题。演唱者可以模拟打哈欠来感受喉咙打开时的身体状态,并在下一次训练时记住这一状态,将喉咙两侧肌肉向下拉伸,使用喉结部位来发声[4]。此外,演唱者还需要掌握换气技巧,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旋律分布与节奏安排来找到偷气和抢气位点,根据音乐作品每一句歌词的长短与尾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气息回收方法,确保最终呈现的声乐演唱有足够的气息支撑,音色足够和谐饱满,提升听众的音乐欣赏体验。

(五)科学运用腔体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对共鸣腔体的科学运用能够对声音品质与作品呈现效果进行明显改善,演唱者在演唱技巧训练中也需着重关注对共鸣腔体运用方法的掌握,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旋律走向、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内涵,选择合适的共鸣腔体运用方法。当音乐作品高音区分布较多时,演唱者可以选择使用头腔共鸣,使声音进入到固有频率较高的头腔内部,产生高泛音的效果,让演唱音色更加辉煌嘹亮;演唱者还需要掌握口腔共鸣技巧,让声音更加饱满圆润,但需要保持口腔的自然活动,稍微提起笑肌,模拟打哈欠时的口腔动作,使口腔外部呈现出接近喇叭的形状。此外,在强调中低音演唱的音乐作品表演中,演唱者需要科学运用胸腔共鸣,在低音区域降低呼吸压力,让胸腔保持震动,产生浑厚的低音效果,并在声音抵达并通过咽腔时张开口腔让下颚共振,产生宽厚庄重的声音效果[5]。

(六)把握节奏速度

音乐作品的节奏与速度是其重要组成成分,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有着重要影响。演唱者在进行声乐演唱时,需要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规律,并合理控制演唱速度,利用节奏起伏与速度变化来呈现特定的意境氛围与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节奏速度较快的歌曲通常表现出具有欢快、愉悦、轻松的情绪感受,节奏速度较慢的歌曲则通常会表现出柔和、庄重或悲伤的感觉。演唱者在表演时需要掌握每一小节旋律以及每一句歌词所要传达的情绪感受,在此基础上对演唱速度与节奏进行调整,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提升听众的审美体验。

(七)声情并茂演唱

为进一步提升声乐作品的演唱效果,将歌曲的情感内涵准确传达给听众,演唱者就需要声情并茂地进行演唱。首先,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咬字技巧,做好对演唱过程中每一个音节的准确把控,不仅仅让听众通过演唱者清晰的咬字来听清楚歌词内容,还需要利用咬字技巧的转变来烘托歌曲所传达的情绪,让平稳、绵长的气息在唇齿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做好每一句歌词的尾音处理,从而带给听众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语言的咬字方式存在一定区别,演唱者需要根据歌词语言的不同调整咬字模式,准确传达歌曲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是现代音乐体系中备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声音在声乐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声乐对演唱者的艺术能力素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演唱者需要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学会控制气息咬字与腔体运用,利用共鸣腔与平稳的气息节奏来展现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与音色,调整演唱速度、演唱节奏与声音强弱,让音乐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此外,演唱者还需要了解作品的旋律编排与歌词内容,明确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演唱过程中结合歌曲创作背景设置合理的音乐情境来加深感情投入,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演唱者音乐作品气息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自然的气息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