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与实践研究

2023-10-24 05:59梁洪嘉
戏剧之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白族大理文化遗产

梁洪嘉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31)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非物质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云南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保护探索。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大理市教育体育局共同合作,早在2007 年开始积极探索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工程”项目。但非遗文化发展的危机仍未解除,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挑战,各地非遗文化在传承、发展、保护等多个方面依旧有待提升。

一、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相关概况

(一)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历史渊源

“霸王鞭”是一项体育与音乐舞蹈艺术相结合的传统民族运动,又称“连厢”“莲湘”“花棍儿”“金钱棍”等,是白族、彝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体鸣乐器,在白语中被称为“搭哇瞥”“得嘎且”“的度靴”①。相传楚汉争霸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一路所向披靡,每当攻下城池便挥舞鞭子、高歌劲舞,与将士们共庆胜利,“霸王鞭”也因此得名。为了区分乐器与舞蹈,学者们明确了这种传统民族运动“霸王鞭舞”的特定称谓,其中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是云南大理白族近百种民间舞蹈中最具特色、流传最广的传统舞蹈。它不仅在“绕三灵”“三月街”等多种民俗中存在,在建房嫁娶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性、地方性、代表性的特色环节。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白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也随之不断变化,历史悠久的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传承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挑战。

(二)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传承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社会环境转变 多样多元发展

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经济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项目由于整体环境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②,因此非遗的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白族人民自古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由于大理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便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传统的东西被片面地认为是落后的。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学习现代知识技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从早期的自主学习转变为了被动了解。

2.现代文化冲击 文化承继转变

现代文化的不断渗入,我们取其精华不断学习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因此有了较大转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喜欢现代流行文化。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下,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使得人们更容易忽视民族文化。其次,受益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保存传承知识文化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借助媒体网络平台等宣传、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下文化承继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大理白族霸王鞭舞师徒式传承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拓宽传承路径,顺应时代发展。

3.后继传人缺失 传承濒临危机

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传承发展遇到了现实考验。一方面老一辈的传承人年龄偏大,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对这项需要长期学习和传承的技艺喜爱度较低,他们认为学习传承非遗不能支撑生活,导致传承人的传承断层现象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传承人普遍文化程度低,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媒体平台增加曝光度进行宣传,久而久之有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进一步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传承人缺失的挑战。

二、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校园传承现状

(一)各级各类政策引领 落实不力

云南省自1996 年起将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于2000 年5 月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3 年开始进行为期两年半的民间文化资源普查。2007 年,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大理市教育体育局响应国家政策共同合作实施“六个一工程”项目,同时研究编写了《白族文化荟萃》一书助力非遗传承保护,于2008年在大理市各中小学开始推广使用。由于没有相关研究指导、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效果不明显,该项目于两年后停止,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相关部门对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欠缺,导致落实的质量程度无法保证。体现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要有政策的引领支持,还要有专业、科学的实施办法进行落实。

(二)城乡传承差距显著 均衡性不够

大理市内学校有较多的资源条件,例如教育设施、师资队伍、资金支持等,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并运用先进技术、媒体平台来推广,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乡镇学校不仅推广度低,普及度、参与度也难以提高。一方面乡镇学校多位于偏远地区,导致硬件教学条件差,推广难度大;另一方面师资力量弱,无法推动非遗文化的教学。总的来说,在乡镇地区让学校打造本土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加强保护传承发展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当下出现的传承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也是非遗文化在传承保护的道路上遇到的新挑战。

(三)实践展示活动缺乏 持续力不足

在校园中,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主要以广播操的形式在进行传承普及,鲜有特殊的活动进行展演。一是因为学生其他学科以及升学压力较重,空闲活动时间少;二是与社区沟通不够密切,导致失去了较多展演的机会,也失去了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扩大普及范围的机会。社会重视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大打折扣,教师们的教学动力、热情也趋于下降,不利于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保护发展。

(四)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吸引力不足

多年来大理白族霸王鞭舞在校园里的主要普及方式均为广播操,因此出现了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表演类非遗传承人普遍文化程度低,在推广普及、教学形式创新上未能给予科学的建议;另一方面流行文化盛行的环境下,民族特色文化既要受到良好地保护传承,也要与欣赏学习者的“口味”相合,使得教学难度提升、创新进度缓慢。单一的教学内容形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度直线下降,并不利于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

三、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实践

大理白族霸王鞭舞在校园传承实践方面,可以通过特色课程、课间操、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挖掘其丰富内涵的同时,努力拓宽传承渠道

(一)引进师资开展课堂教学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理白族霸王鞭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关单位组织以及各县文化馆联合行动,邀请传承人和专业人员共同开展课堂教学传承。这一举措为校园传承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传承人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者,将他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经过系统学习,不仅减轻了传承人的教学负担,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非遗技艺相结合,为后续的教学方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系统提升传承师资培养培训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相关单位组织对专业人员进行了系统地培养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舞蹈技巧等方面。这使得专业人员不仅在技术层面得到提升,还更深入地理解了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背后故事和文化背景。例如,2020 年7 月15 日,大理州群众艺术馆为来自大理市11 所大中小学和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49名教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进校园活动。

(三)完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在引进师资和提升传承师资培养培训的基础上,专业人员以及传承人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返校后教师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从做中学”、体验式教学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大理白族霸王鞭舞,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教学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舞蹈动作,还能够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为了将校园传承实践与学校教育紧密衔接,学校要在传承实践中努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广播操这类形式在第一课堂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非遗学习。虽然有较广的普及度,但教学时间短、教学形式单一。而在第二课堂,学校可开设兴趣小组、举办展演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实践空间。这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还能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四、大理白族霸王鞭舞校园传承展望

(一)丰富传承形式 拓展传承路径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目前“非遗进校园”的已知形式主要为广播操,虽然普及面广,但形式的单一局限了非遗知识亮点的展示。“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氛围的过程,创造良好的非遗校园氛围是推进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③。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开展相关非遗传习活动,邀请非传承人到校举办相关活动并巧妙运用科学技术,既可以辅助教学,也可以辅助实现传承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二)开发特色课程 完善课程教材

目前我国已有针对文化课程、艺术课程的相关标准政策,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属于缺少状态。以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为例,作为非遗项目由于传授发展受到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外来文化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了地域差异。因此,白族霸王鞭舞为一个总称,其还有多个分支,例如洱源霸王鞭舞、剑川霸王鞭舞等。没有教材的统一规范不仅教学难度大,教学精准度也难以把握,容易有教学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因此学校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双向交流机制”,相互学习研究探讨,并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进行教材编写。

(三)培养专业人才 强化师资力量

“非遗进校园”是目前最有效、普及面最广的传承方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信息传播的媒介、知识创新的平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底蕴深厚、学术氛围浓厚。地方高校可聘请非遗传承人在校任职教学,进行专业化教学的同时与教学研究专家探讨、合作、研究大理白族霸王鞭舞。同时,推进高校相关课程的建立、培养方案的设置、更新教学方法,推动构建高校非遗人才体系,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为“非遗进校园”进一步优化做好铺垫工作。

(四)生发创新动能 数字技术赋能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遗保护手段进行了升级优化,例如在普查、收集时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归类,更加细化高效地完成储存记录工作,为进一步的传承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技术同时也赋予了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传承发展新的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VR、AR 技术创造身临其境的非遗体验,打造虚拟学习平台,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未来的校园传承中,数字技术将成为推动大理白族霸王鞭舞传承发展的创新引擎,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互动和丰富的非遗体验,使这项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将焕发新的生机。

五、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传承发展有了很大提升,“非遗进校园”更进一步推动了它的保护传承。但是在大理白族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传承方式单一等。因此,保护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仍需要及时面对和解决传承过程中的新问题,社会变迁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工作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

注释:

①石裕祖.简论白族霸王鞭舞[J].民族艺术研究,1989,(6):48.

②朱振民.浅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的原因[J].艺术科技,2014,(02):119.

③罗浩.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2009,(09):11-12.

猜你喜欢
白族大理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做梦都要去大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