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技巧在专题片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25 04:13朱玉华
新闻传播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专题片技巧过程

朱玉华

(菏泽市广播电视台 山东 274000)

剪辑主要利用分解和组接等制作方法,将大量拍摄素材制作为具有鲜明主题的作品。剪辑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对专题片进行剪辑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地镜头拼接,而是需要一定的节奏感,以及良好的艺术呈现。这就要求相应剪辑制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合理运用各种剪辑技巧,呈现出具有完美艺术效果的作品。

一、专题片的定义与影响力

专题片可以对当下或者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集中报道,行业领域没有限制,能够凸显出时间的主题,并且形式比较多元化,具有鲜明的宣传性。专题片不仅具有新闻体裁的特点,也具有电视节目的特色,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独特艺术,不仅真实可靠,还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越来越得到大众的重视。专题片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别,从风格上划分,主要有写意性专题片和纪实性专题片。从题材上划分,可以分为风光风情类、人物传记类以及历史文化类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事件情况,制作相应类型的专题片。专题片不仅对群众的思想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还能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通过制作专题片,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宣传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带来更多投资,并且通过一些纪实性专题片,可以将人物内心的思想充分展现出来,获得人们的关注,实现文化传播的同时,还能获取一定经济利益[1]。通过使用各种设备,专题片可以将图像、配音以及文字等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将完整的作品呈现给受众。专题片的制作过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相关制作人员具有大量的经验,只有能够熟练运用剪辑制作技巧,才能有效保障专题片质量。

二、专题片剪辑制作的原则与流程

(一)专题片剪辑制作的原则

其一,要真实饱满。专题片在剪辑制作的过程中,应保障其真实性。一旦其中存在虚假内容,那么就丧失了专题片的真正价值。专题片的真实性主要是指能够从事实出发,将社会实际生活或者实际情况展现出来。同时,在剪辑时,应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剪辑技巧,对镜头进行取舍和组接,确保专题片的真实、有趣,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同。

其二,应明确主题,再确定风格。在制作专题片的过程中,应先明确主题信息,然后才能确定风格结构。要想保障剪辑制作质量,就要在剪辑制作的过程中明确主题信息,合理选择相应的宣传风格。专题片的内容比较多元化,所以创作手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的剪辑制作人员存在不同的创作倾向,导致最终制作完成的主题片存在各种风格。另外,在制作专题片的过程中,应大胆进行创作,并根据其主题,合理选择创作风格,这对剪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三,合理选择素材。在专题片剪辑制作的过程中,素材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剪辑制作效果。并且对于相同的素材,经过剪辑制作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剪辑素材一般都是有限的,需要相关剪辑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有限素材的充分利用,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专题片[2]。

其四,融入情感和自己的理解。专题片的剪辑制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合理运用各种剪辑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剪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剪辑制作技巧的合理运用,能够增强专题片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同时,在使用剪辑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剪辑制作人员应深入解读素材内容,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理解的情感,这样才能确保主题片具有饱满的情感,能够感染影响观众。

(二)专题片剪辑制作的流程

在完成专题片的拍摄工作后,就进入到剪辑制作环节,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应在保障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加工制作,确保剪辑质量。专题片的剪辑制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粗剪

在素材采录之后,首先就要进行粗剪,对所有素材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技术过关,曝光准确,图像没有存在失实的情况以及声音的完整性,确保这些内容都不存在问题之后,再对镜头拍摄的整体美学效果进行观察,主要是光纤、构图以及色彩这三个方面。最后对挑选出来的素材进行组接,将整体作品的框架剪辑出来。

2.精剪

在剪辑出作品的框架后,对其进行优化完善,如在特效方面,对于不同镜头之间的组合,可以使用各种转场技巧,如积累、淡入以及淡出等。在实际剪辑的过程中,应按照不同专题片的类型,合理进行剪辑,对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的专题片,应加强艺术化表达,如使用各种特技,或者加强渲染效果等,呈现给观众完美的视觉盛宴;而对于具有较强叙事性的专题片,应将事件明确表达出来,相较于技巧方面,应更侧重于内容的呈现,确保每一帧的质量,并有效控制其节奏,确保能够吸引观众。在完成画面的组接后,进入到声音制作的环节,主要包括音乐和人声等。同期声在粗剪阶段已经剪入声轨,音响也是一样。所以在精剪阶段不需再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主要加入解说词和音乐。通过添加解说词,能够对拍摄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专题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而通过加入音乐,能够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并且便于情感的表达,所以应根据剪辑内容,合理选取相应音乐,确保声音能够与内容完美融合,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3]。此外,为了更好地呈现内容,还需加入字幕。不仅可以将专题片中的所有声音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以起到说明解释的作用,便于观众理解专题片中的相关信息。

三、专题片剪辑制作的特点与技巧

(一)专题片剪辑制作的特点

相较于一般的影视作品来说,专题片更加严谨。所有在设定专题片的主题时,要确保其具有深刻蕴意,并且比较集中。在确定主题后,为了能够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影片内容,应确保整体框架具有逻辑性,脉络清晰。为了确保声音和画面的完美融合,并且能够打动观众,在剪辑制作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视听语言,并在其中融入专题片的内核。这样才能在转换画面的过程中,配合声音的流转,真正感染观众。另外,转场的流畅性和字幕切换的准确性都对整体剪辑制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专题片剪辑制作的技巧

1.镜头的挑选与组接

由于专题片类型存在差异,所以其风格要求也不相同。如对于风土人情之类的专题片来说,需要将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出来,并且突出当地的美丽景观,所以在选择镜头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色彩和构图更加优美的内容。而对于新闻类专题片,要求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在选择镜头的过程中,应选择构图更加集中,并且画面更加准确的内容。同时,在剪辑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专题片的艺术效果,增强其感染力,应将与主题内容相对的镜头放到一起,这样能够在实现渲染情绪目的的同时,增强专题片对观众的吸引力。同时,要大胆进行剪辑,将情绪比较相似的镜头放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凸显专题片的主题,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进而增强专题片的思想情感。另外,要想更好地呈现出主题片的内涵,就要合理组接镜头[4]。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专题片中,其中描述了各种美食的画面,通过对各种角度镜头的合理组接,将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全面呈现出来,并且画面构图非常优美,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认同。再如在《北京奥运》这部专题片中,在对其剪辑的过程中,剪辑人员使用了累积特效,将诸多微笑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充分展现出了笑迎宾客的情怀。

2.画面要求

在专题片剪辑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清晰的表现形式,规范的字幕文字排列,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内涵。而对于画面的应用,则要具有划、移、推以及定格等技巧,并且与镜头和人物的动作等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不能丧失其内涵。在对主体运动进行剪辑时,应将镜头、人物以及景物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并使用蒙太奇手法,配合镜头的组接技巧。其中蒙太奇手法在专题片制作中的应用比较普遍,虽然其原本是电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5]。在专题片剪辑制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所呈现的具体内容,结合方向转换以及具体的特技时间,合理使用特技,以免出现滥用的情况。

3.配音技巧

在专题片中,配音具有引导作用,不管是配音的节奏,还是语速,都能够带动观众。所以要重视配音的选择,确保符合影片特点。同时,解说的角度也能够引领观众的情绪,主要有平视、俯视以及仰视这三种视角,应根据具体的拍摄题材合理进行选择。如在专题片《任长霞》中,主要讲述的是任长霞面对群众所展现的侠骨柔情,以及面对歹徒展现出的一身正气,主要采用仰视视角来表现其感人事迹。

4.戏剧性效果剪辑

在专题片剪辑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整体视觉效果,起到渲染的作用,应合理控制镜头的时间,并合理安排戏剧性效果。在剪辑制作的过程中,通过镜头叙述,将事件的发展情况展现出来,并合理调整事态的重点。同时,通过故意延缓镜头,能够制造危机,呈现出戏剧性效果。通过这种剪辑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够将事件客观地呈现出来,也能起到吸引观众的作用。

5.把握剪辑节奏

节奏对专题片的呈现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节奏,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因此,相关剪辑人员应避免以一种方式掌控节奏,而是要根据专题片的主题,有效控制节奏,真正打动观众。如在对人物进入房间的画面进行剪辑时,可以将节奏加快,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行进感觉。而在人物到达房间后的内容,应放缓节奏,带给观众一种惬意的感觉[6]。剪辑人员应根据画面的内容,合理进行剪辑,增强专题片的呈现效果。

6.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专题片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跳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处理:其一,在跳轴镜头中间,可以插入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以改变镜头轴线,从而有效消除跳轴问题。其二,插入特写镜头,也能够减弱跳轴现象,但应确保与前后镜头的合理衔接。

7.后期包装

在完成专题片的剪辑后,为了增强其魅力,还需对其进行后期包装。主要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技术也更加先进,通过运用光效和特技等,深挖专题片中的细节,增强其吸引力。例如在处理历史类专题片时,对于已经损坏的历史遗迹,通过使用特技将其还原出来,能够更好地呈现一些细节内容。同时,还要对其中的色调进行处理,确保其与专题片的风格保持一致。在剪辑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回忆的内容,可以采用暖色调,对于伤感的情绪,可以使用冷色调。同时,对于素材存在的色调问题,也可以进行处理,确保画面的一致性。

四、专题片剪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不够科学

在专题片制作的过程中,决定镜头长度的因素有多个,如画面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等。对于专题片制作来说,由于剪辑工作在后期,所以对整体拍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不利于剪辑工作的开展。并且一些剪辑人员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在剪辑的过程中出现逻辑偏差问题。

2.相关人员缺少沟通

在专题片剪辑的过程中,由于编导和拍摄人员缺少沟通,导致拍摄画面不符合编导意图的情况比较常见。编导是控制专题片质量的核心要素,但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若不能及时与拍摄人员进行沟通,就会导致最终的拍摄画面与创作意图存在偏差,加大了后期剪辑制作工作的难度。

(二)应对措施

1.保障作品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专题片剪辑的过程中,要想保障作品质量,就要确保相应工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所以在选择剪辑点和剪辑动作时,应基于客观事实,确保其符合观众的思维习惯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例如,在画面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应延长画面停留时间。对于描述性镜头,应确保镜头长度的适宜性,确保观众能够理解画面内容,对于反映人物形象的镜头,应根据人物的情绪,合理确定镜头长度,并且确保能够完整呈现出人物的情绪,能够打动观众[7]。

2.加强编导与拍摄人员的沟通

在专题片剪辑制作的过程中,良好素材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剪辑人员从大量的拍摄镜头中选出最佳的镜头,确保能够呈现出专题片的主题。为此,需要编导人员加强与拍摄人员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明确告知给拍摄人员。同时,剪辑人员应明确所有工作都与编导的创作意图相符,并充分结合专题片的主题。在剪辑的过程中,还需确保画面时长和景别等符合专题片的要求。所以在专题片剪辑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剪辑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专题片整体制作过程中,后期制作剪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影片最终呈现效果。因此,后期剪辑制作人员应正确理解专题片的内涵,找出具有表现力的素材镜头,熟练运用剪辑技巧,制作出优质的专题片。

猜你喜欢
专题片技巧过程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