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得什么

2023-10-25 16:55黄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学段生字

黄艳

所谓“一课一得”,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项学科基本技能。在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学视域下,“一课一得”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一课一得”的“得”指向“一课”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即理解一个语文知识,或明白一个人生道理,或掌握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或学会一项语文技能,或内化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相较于其他教学理念,“一课一得”是一个很传统的“有效教学”理念,但这种教学理念在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学视域下,仍然有著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结合学情,精准把握“一课一得”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教学理念,必须首先精准理解“一课一得”的内涵:“一课”是一节仅有40~45分钟的课堂,而不是一篇可以分成若干课时的课文,“一得”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一个收获,而是一节课中最主要的一个收获,其他的收获是次要的。明确了这些,教师才可能在“一课”教学中切实落实“一得”。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写“我”在上学途中看到水泥道上落满了梧桐树叶,这些树叶就像金色的巴掌铺在地上,美丽极了,表达了“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笔者将本文的教学时长设定为3个课时,将课文总体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6个:①认读“洼、印、凌、增、棕、靴”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院”等13个生字;②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④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⑤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⑥培养学生借助生活细节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的能力。其中,教学目标⑥是文本承载的人文主题,其他5个教学目标是文本承载的语文要素。结合学生从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实际,笔者将上述目标④、目标⑤设定为教学重点,将目标⑥设定为教学难点。

笔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如下考虑。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认读、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所以文本总体教学目标①、目标②旨在巩固学生在第一学段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不是本文教学的重要“一得”,教师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三年级上学期正是从识字学习向语句学习过渡、从看图说话到习作表达过渡的关键节点,学生对如何理解词语含义、如何体会句子含意,以及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没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教师教学时应将这些学习任务(文本总体教学目标③④⑤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掌握这些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中的“一得”。

二、细化学习目标,让“一课”有“一得”

文本总体教学目标是文本教学的总纲,必须通过具体的课时教学来实现。这就意味着文本总体教学目标应该被分解到每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每一节的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都有“一得”,最终“得”到文本所承载的人文主题和所有的语文要素。

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笔者将文本总体教学目标切分为三部分,分别置于3个课时中。第1课时包括教学目标①②③,其中,教学目标①②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对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该节课的教学中属于非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③既是该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该课时教学的难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③是第1课时教学“一课一得”中的“一得”。第2课时包括教学目标③④⑤,其中,教学目标③是对第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在该课时的教学中是非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④是该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⑤是该课时的教学难点,从教学任务角度看,教学目标④⑤都是第2课时“一课一得”中的“一得”。第3课时包括④⑤⑥三个目标,其中,教学目标④是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延伸和巩固,在该课时的教学中属于非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⑤是该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⑥是该课时的教学难点,显而易见,教学目标⑤⑥才是本节课“一课一得”中的“一得”。

把文本总体教学目标细化、切分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每一节课堂教学就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侧重点,以及清晰的教学详略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会因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而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三、“一课”之中有详略,“一得”之中有主次

“一课一得”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一节40~45分钟的课内只求“一得”,而是要把这“一得”作为教学重点。在这一节课内,教师不仅要侧重于“一得”的落实,还应该兼顾这一节课堂教学中所承载的其他教学任务。

比如,笔者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1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一课一得”教学理念采取了“六步教学”策略。

第一步,笔者结合季节特点导入新课:“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天空是美的,田野是美的,校园是美的。有一名儿童作家居然能从水泥道上发现美,老师非常佩服他发现美的能力。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这名作家是如何写水泥道之美的。”

第二步,笔者示范朗读文本,要求学生根据笔者的范读,把握朗读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能借鉴笔者的范读流利地阅读文本。

第三步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文中画出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笔者巡回指导,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共性问题,统一指导解决。 第四步,笔者让学生默读文本,在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将这些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第五步,笔者先请3名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结合笔者的范读对3名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然后,笔者从朗读的重音、语调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情感可以通过朗读的重音、语调体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把握文本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笔者让学生通过“我读你评”“你我共品”“情感在哪里”等朗读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六步,在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运用、语句表达和情感重点等方面说明普通的水泥道美在哪里。有的学生说“‘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中,作者将落下的梧桐叶当作地毯,普通的水泥道就美起来了”,有的学生说“‘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中,作者直接点明了水泥道就美在梧桐叶的不规则图案上”,还有的学生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中,作者把梧桐叶看作小巴掌,而且还是金色的,很可爱。这些‘小可爱铺在水泥道上,水泥道肯定很美啊”。

分析这些教学流程,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步不仅顺利导入了新课,更暗示了本文的人文主题,为第3课时的教学做了铺垫;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主要解决本节课的非重点语文要素;第五步和第六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心,也是本节课的“一得”所在,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本中发现描写对象的美。这样的教学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很好地体现了“一课一得”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汉川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学段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波三折磨课记
关于写作教学课的几点思考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