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影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3-10-25 16:57吴林林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皮影编程智能

吴林林

皮影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科技不发达时期,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视听文化的繁荣,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难题。我们应该如何赋予皮影戏以新的生命力,并以此为载体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一、皮影课程开发的缘起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需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提升课后服务中学科拓展实践的丰富度与趣味性。基于此,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以“传统皮影”校本课程为基础,创造性地开发了“智能皮影”校本课程,将学科拓展实践与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使学生提升审美素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生对皮影戏颇感兴趣,但由于传统皮影制作材料昂贵,制作与表演的专业性强,其教学不仅要面临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的问题,也要面临经费困难的问题。基于此,学校组织教师群策群力,研究皮影的特点,探寻课程“改良”路径,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表演传统皮影戏时,皮影角色的动作需要通过手动操控操作杆来完成,而操作杆的操控有一定的技巧,操作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教师据此想到如果有一个让皮影角色动起来的简单操作方法,学生的表演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限制了。于是,液压皮影诞生了。教师推拉注射器带动皮影角色运动,以解决皮影操控难的问题。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以具体问题为导向,解决了诸多皮影课程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资源供给不匹配的问题。之后的教学中,很快有学生提出液压皮影操控的流畅性有待提高,建议采用机械臂操控皮影。教师团队充分注重学生的想法,深入研究了机械臂皮影的可行性和教育价值,最终确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智能皮影”课程开发原则,尝试对传统皮影的制作工序与表演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逐步开发了机器人皮影、虚拟皮影等课程内容。

“皮影”系列校本课程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学生科学探究路上的良师益友,教师为学生参与“智能皮影”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全面保障。

二、皮影智能化的主要表现

学校教育要为文化传承和创造服务。智能皮影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它将微电子技术、物理机械运动等应用于皮影剧表演,让皮影角色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按照编程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借助配音设备提升视听效果。这打破了传统皮影表演的局限性,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有利于皮影艺术的推广和传承。

智能皮影经历了液压皮影、机械臂皮影、机器人皮影和虚拟皮影四个发展阶段。液压皮影是第一代智能皮影,在传统皮影的基础上结合液压原理,通过挤压一端注射器活塞,推动另一端注射器活塞运动,由此驱动皮影角色四肢的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简单、有趣,容易操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动作的协调配合不太容易做到,会局限皮影角色的动作表现。

机械臂皮影是第二代智能皮影,解决了皮影角色四肢运动不够灵活等问题。操作中,学生要先将皮影角色固定在机械臂上,利用两台机械臂握住皮影角色的操作杆,再根据剧本要求,通过平板电脑给机械臂创建动作,进而带动绑定的皮影角色。表演时,学生只需要在平板电脑上点击“运行”,就可以让皮影角色根据提前创建的动作动起来。与液压皮影相比,机械臂皮影角色的运动方向更多、范围更大,科技味更浓。

机器人皮影是第三代智能皮影,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解决了皮影角色无法自动前进、后退及左右移动的问题。机器人皮影是在传统皮影角色的基础上加入麦克纳姆轮小车和舵机,通过编程控制小车和舵机的运动,进而控制皮影角色做动作及向不同方向移动。

虚拟皮影是第四代智能皮影,在第三代的基础上解决了手动编程及硬件组装相对麻烦的问题。首先,学生通过摆拍皮影角色的不同造型,得到虚拟皮影人物的不同造型,并将这些造型图片导入编程软件,然后通过简单的编程、录音,即可在电脑上实现皮影角色之间互动表演的效果。例如,学生依托《狼牙山五壮士》创编剧本,将五位壮士、日本士兵、山顶、枪支、子弹等素材用纸笔画出来,并拍照上传,通过程序软件编写各个角色素材之间的关联动作,并为每个角色进行电脑配音,最终形成一部情节完整、感染力强的《狼牙山五壮士》虚拟皮影剧目。

三、智能皮影课程的教学价值

在“智能皮影”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结合不同的科技手段,创造自己喜欢的皮影角色及表演方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社团活动和课后延时服务中提升信息科技素养、艺术素养等。例如,学校在皮影角色制作方面,引入了激光雕刻等先进技术;在影布背景设置方面,引入了激光投影等技术;在皮影展演方面,通过液压原理装置、机械臂、机器人以及编程软件等操控皮影人物;在皮影角色的言语输出方面,摆脱了传统的现场演唱,代之以电脑配音、配乐等。智能皮影顺应了时代发展,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同时,为了更好促进智能皮影迭代升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整合相关学习资源,交流、辨析皮影课程学习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探究智能设备的功能选择与创造性使用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能皮影”课程可以与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教学整合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学生以皮影为载体,将美术造型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皮影造型中,尝试根据经典课文片段创编皮影剧本,为皮影角色设计语言和动作,强化人物的表现力,还用英语给皮影角色配音,发展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不论用哪种方式演绎皮影剧,学生都乐于发挥创意,让舞台更加新颖,让剧情更加有趣。录制的表演视频既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也可以在线上与家长分享,促進了家校沟通。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皮影编程智能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月光皮影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