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3-10-25 16:57裴晓玲程松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蚕宝宝泡泡科学

裴晓玲 程松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猜想、记录信息、交流表达等五个环节。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过程的核心,它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其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又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主动建构过程。

一、幼儿本位的活动设计

活动的设计包括选材、拟订活动方案及课前准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要充分考虑幼儿实际。

选材方面,教师应该选择反映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人体科学等的内容,以及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且适合集体学习的内容。如大班的“会变魔术的镜子”活动,要求幼儿感知平面镜的特点,并迁移这一经验,解决用镜子“变出”多个物体的问题。这个目标是对所有幼儿的要求,适宜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进行;而探究两面镜子夹角成像等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可延伸至区域活动中。

拟订的活动方案要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接受水平。选好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水平拟订活动方案。有时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同时在大、中、小班中教学,如“有趣的泡泡”活动可在各个年龄段实施,但目标定位与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小班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中班是运用安全、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大班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能用泡泡做哪些有意思的游戏,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过程。

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对科学原理的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演练。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幼儿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行为。为了确保幼儿科学探究顺利进行,教师在活动组织前必须研究科学活动中应用到的相关原理,找准每个科学活动对应的知识点。

教师应反复演练实验过程,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做到胸有成竹。如为什么用蜡烛写的字在水中会显现(油水分离)?同样坡度的斜坡,为什么重的球滚得快?又如,大班的“快乐转转转”,教师通过反复研究与演练,得出让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主要条件是重心低,则稳定性好;轴垂直,轴心正,能减少摇摆;圆面,能减少阻力。同时,陀螺转动效果还受作用力的大小、圆面的大小、轴尖的圆滑程度、接触面的摩擦力、转动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二、精心准备材料

科学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应体现探究的价值,体现隐性指导。教师要围绕活动目标给幼儿提供材料,以确保活动效果。

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多样化。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如在“让纸和笔站起来”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让纸和笔站起来所需要的外力,如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纸和笔站起来?有哪些站起来的方法?再提供相应的帮助纸和笔站起来的多种辅助材料,如夹子、橡皮圈、胶布、橡皮泥、盒子、绳子、积木等。

二是严谨性。操作材料应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如小班的“掉下来了”活动要让幼儿观察什么材料是直落的,什么材料是飘落的。由于室内高度的限制,实验现象往往不够明显,为确保幼儿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教师选择鸡毛、纸花、彩带为飘落材料,选择积木、橡皮为直落材料。

三是结构性。操作材料可提供成品、半成品或废品,供幼儿自主选择,辅助幼儿深入探究。如“修椅子”活动中,教师提供的钉子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尖的、扁的、圆的、弯的等,锤子有大的、小的、双头的等,辅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比较研究。

四是适量。操作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为宜。材料太少缺乏挑战性,材料太多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有趣的复制”活动,教师如果提供过多印章,大多数幼儿会沉浸在印的活动中,反而会限制他们探究画、写、折、剪等方法。

三、灵活调控活动过程

科学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调控能力。

首先,鼓励幼儿积极探究。科学活动的结束并非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束。如“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幼儿不仅完成既定目标,还发现纸张越大,卷成的工具吹出的泡泡越大,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大的纸张,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究。

其次,在幼儿遇到困难时适时引导。在“有趣的柳哨”活动中,教师先提供样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制作柳哨的方法。然而,大部分幼儿都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让有经验的幼儿示范,讲述柳哨的做法,并特别强调用小刀轻轻刮柳条皮的关键环节。每个做出柳哨的幼儿,教师都会指导他吹响柳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再次,共同解决幼儿的质疑。教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鼓励幼儿通过探究找到答案。幼儿发现蚕宝宝不吃东西,就会产生疑问:“蚕宝宝为什么不吃东西?”他们有很多猜想,教师不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应提示:“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觀察找到了答案:蚕宝宝要换衣裳时(蚕眠)不吃东西、蚕宝宝刚刚换好衣裳时不吃东西、蚕宝宝要吐丝前也不吃东西。二是鼓励幼儿并尽可能和幼儿一起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如关于“神舟六号升天”,幼儿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看电视、看书、看报纸、听广播、求助成人、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取信息,让幼儿明白信息获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最后,归纳提升,总结经验教训。幼儿在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浅层和零碎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如学习“有趣的泡泡”后,幼儿得出的结论是“我看到的泡泡都是圆的”,教师应帮助幼儿进行提升,理解泡泡的成形与工具的形状没有关系。教师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并始终关注幼儿的成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叹,为成功而欢呼雀跃。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方式对幼儿表示肯定,与幼儿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当然,失败在所难免,幼儿尝试了失败才会在失败中自我修正,寻找到成功的途径。如“空气的压力”实验失败,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实验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手帕没有全部塞入杯中;倒扣入水中时,杯子倾斜;还没完全拿出水面时,就将杯子往上翻等。幼儿还得出了实验操作要领——手帕要在杯子里塞紧,杯子要垂直倒扣入水中并垂直拿出水面,并且速度要快。

(作者单位:裴晓玲,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建中小学;程松,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长堰幼儿园)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幼儿园去‘小学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JB239)、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第六批教师个人课题“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去‘小学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G372)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蚕宝宝泡泡科学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蚕宝宝养成记
点击科学
巨型泡泡
科学大爆炸
蚕宝宝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和鱼一起吐泡泡
蚕宝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