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

2023-10-27 22:59
剑南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候鸟温暖青春

□ 晓 渔

在这个冬天,最寒冷的清晨,走在上班的途中,忽然深觉幸福。而这幸福的源头,只是源于那只踏水而行的候鸟。雾霭沉沉的江水中,它冒出小小的脑袋,悠然地游弋。或许是同伴的呼唤,又或许是那远处的水中有它喜爱的鱼虾,从游弋到踏水的姿势改变,只是瞬间,它的脚掌在水面连续滑动,水花四溅,波纹一圈圈向着我荡漾过来……一种巨大的感动,弥漫在这个深冬的清晨。我看着那波纹,并从中看到人们通常感觉难以言说的幸福,那种消逝已久的感受,从将出未出的日光中,从江面漾起的薄雾中,从狗娃们清澈的眼神中,从红嘴鸥追逐阳光的飞影中,从天天相遇的陌生笑容中……氤氲而来,将我的冬天严严实实地包裹出一种别样的温柔。

阳光

不知道从何时起,雾霾成为了气候常态。无论是在新闻中,还是在与朋友们的聊天里,雾霾似乎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冬天,空气凝滞,尘埃密布,阳光被推拒到更遥远的地方。

而今晨,天色尚未大亮,当我看见狗们眼睛里映出的那一弯清月时,我知道,今天必定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某哲学家曾说:“阳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间善恶。”正是由于阳光具有这样的属性,我从冬天的清晨走过时,那日常看起来有些浑浊的芙蓉溪,在太阳的红光中,竟然像一块晶莹的彩玉,那水中央,红得艳丽,渐次到边缘,是剔透的黄,再一点一点淡去,便是水应该有的样子——清澈通透。如同此时此刻的我,对于人生中所有的际遇,具有了不嗔不痴不贪不怨的安宁。

于是,在这样的寒意里,我看见江边的芦苇,几近干枯,却在阳光的映射之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映着那一湾水,俨然一幅意境深邃的水墨画作,以大地为纸张,以天际为画框,以阳光为颜料,以温暖为主旨,徐徐展开。

安·普

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都想把温暖带给安·普(我的两只爱犬的简称),让它们在阳光下自由奔跑。我能想到的最温馨的画面,就是与安·普在阳光下,在河堤上,在花园中,在柳荫下,细细数着步子,数着岁月,不计晨昏,安然度过。

每一个喜爱小动物的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神灵。这神灵,让人远离嚣闹与功利,心里充满宁静。正如朋友圈一位姐姐所说的那样,养狗的人,养的是狗的身体,而狗,养的是人的心灵。

弗洛伊德说,狗爱它们的朋友,咬它们的敌人,和人不同,后者无法纯粹地爱,在客观关系中,总是爱恨交织。人类的爱恨交织,其实就是王朔在《说穿了,你就是一个俗人》中所描述的那样,人在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在欲望得到满足时无聊。无论是痛苦无聊,还是爱恨交织,都是欲望使然。而这欲望,无休无止,更上层楼,从不管白日已尽,明月松间。

而一只狗的愿望,无比简单,吃点狗粮,散点小步,晒点阳光,然后,将它的一切交付于你:时间给你,命运给你,生命也给你。陪你装疯卖傻,与你深情凝视……如同一个智者,把它创世以来累积的所有智慧,盛进小小的躯体里,它不用言语,它以行动、以肢体语言告诉你,你就是它的英雄,是它的天地,是它的整个世界。

当世界予我以冷漠、暴力或其他伤害时,安·普暖暖地蜷缩于我的怀中,用它们的眼神平息我的躁动,用它们的温暖激活我的能量。

就像今天,离开家门,走在清晨的阳光下,想起它们。它们的眼神里总有一种让人安定的沉静。一个更慈爱、更温柔的世界呈现在正在经过的岁月里。

候鸟

一切的幸福感,源于一只候鸟。踏水而行,轻盈极了,灵动极了,像这个冬天的精灵。

我缩手缩脚地走过时,它在潜水,柳叶一片一片飘零时,它在飞翔……当阳光喷薄而出,照亮每一个角落时,它们,像是与无数光线一起出现的天使,在冬季寒冷的天空中扇动翅膀,使那被寒意凝固的空气逐渐热烈起来,使这萧索的季节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并不确切知道,这个城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纳一群迁徙的鸟类的。是那片逐渐清澈的水域和天空?是那些愿意花点时间去喂食鸟儿的人们给予了它们更多的安全感,还是一座城市具备了包容合作共生的精神和文化?看着它们逐年增多的飞影,一只只小候鸟在水中悠然游弋,为这座城市的冬天增添生趣与灵动,我感动,并感恩创造这繁华景象的一切因素。

站在这片土地上,在时代的声音里,我听见候鸟的歌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传来,从太阳的方向传来,从水面传来。那是颂扬奋进的声音,是歌颂光明的声音,是勇敢无畏的声音,是带给人希望与温暖的声音。

它们与阳光一并出现,一并飞翔,在三桥的上空,像布满天空的诗行,每一行都意蕴深远。

陌生人

我又看见了他,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也可以说是陌生的熟悉人。

天天沿着一个既定的路线,上班,回家,我会与很多人在桥上相遇。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是和我一样,沿着一个固定的路线,在一个模式里成长并老去。

这并非坏事。我曾经一度以为,未来没有预估的可能性,这样的人生才足够充满刺激和挑战。但安·普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之后,我知道,我未来的每一天都会与它们一起,成长直至老去。这对于我余下的生命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

因此,当我在桥上遇到一个人,每天经历着擦肩而过的微妙心理,脸上虽然是波澜不惊的平静,但内心里已经若干次地跟他打过招呼:“嗨,早上好”“咱们又见面了”“上班愉快”“早点回家”。在我心里,已经将他看作老朋友一般,甚至很多时候,会将他当作失散多年的发小,猜度他的人生,想象他的妻儿父母,祝愿他平安喜乐地过完一生。

我想,这才是世间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状态。遇见的每一个人,陌生也好,熟悉也罢,彼此之间以爱、以祝愿、以温暖相待,那么,曾经充斥在世间的那些暴力、冷漠、血腥便不会肆虐。

唯其如此,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真正柔软。

青春恒在

极其偶然的,在央视综艺频道的《朗读者》节目中,看到著名冻土科学家张鲁新的两代学生为他们的师长深情朗读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青春不是年华,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心境、意志、想象和创造,是美好、欢乐、希望、勇气和力量……

在过往的文字中,正如上文一样,我对省略号的使用往往情有独钟。在我的意绪里,省略号无非包含着言不尽意,此中意味深邃悠远的况味。但我往往在与人交流,或于夜深人静探寻自己的未来时,也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省略号的画面,仿佛觉得这人生,这命运有着无穷尽的延续,更深觉未来很长,长到看不见尽头。

但事实上,于迷离斑驳的现实之外探寻自己的未来时,对我而言,往往看见的是与今天完全一致的生活。一天一天,年岁渐长;日复一日,意志消沉;日甚一日,志气如灰。直到我听到《青春》。

2006 年7 月1 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通车,被人们冠之以“天路”的称号。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朝圣之路”,纯净的蓝天白云,神秘的宗教圣地,吸引着千千万万有信仰的人们,跋涉着、前行着。同时,张鲁新们,用另外一种方式跋涉前行,他们的梦想和信念,是通过奉献自己的青春,抵达真实与科学的殿堂。

我反复阅读《青春》,并从中比照出自己的形象。那从蓝天白云间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信号的天线,已经过早地低垂。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曾说:“一个人应当摒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路,长长短短,宽宽窄窄。无论长的路,短的路,宽的路,窄的路,最为重要的是,记住自己的初心。出发的原因和方向,前行的状态、心境和目标,决定你为人的品质,决定你人生的价值。如《青春》所言:“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我恍然记起,少年时的勇气与信念、激情与梦想,是激励我一天天砥砺前行的客观存在和基础。今天,我的心底,依然温暖柔软,依然波涛万丈,这就是青春,无关年龄和岁月的青春!

春天即将抵达。2017 年距离春分还有十天的那个黄昏,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奶奶去世了,享年90岁。在她弥留之际,我看着她努力地呼吸,费劲地运行那些能维持生命的器官功能,我很悲伤,却只能无助地等待……在她活着的最后几年,因摔倒骨折卧床不起,难见斗转星移,季节轮回,甚至连控制自己的身体都很困难。她日复一日地挣扎着想要站起来,想要走出去……但她最终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我永远记得,那些日子,她看着儿女们活蹦乱跳的身影,听着孙辈们脆亮悦耳的声音,眼里所流露的,是无尽的欣羡……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今天——我毫不在意地即将过完的今天,正是奶奶奢望的明天和未来。她期望的明天没有了,而我的今天正在继续。

是的,今天,正是我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此时,春意正浓,青春正好,年华正美,有什么理由不给家人以幸福,不给朋友以温暖,不给世界以欢乐?

猜你喜欢
候鸟温暖青春
温暖冬夜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爱·温暖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