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歧疑韵辨》的文献价值与不足

2023-10-27 08:57李冰清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
关键词:诗韵体例

【摘要】在清代恢复科举的时代大背景下,杜蕙所编的《歧疑韵辨》作为旧体诗写作辅助工具书应运而生,该书集韵书与辞书为一体,旨在帮助诗文初学者辨析互见字。杜氏旁征博引,释义精确,条理清晰,便于查阅,改变了以往大型辞书卷帙浩繁的状况。本文即以《歧疑韵辨》释义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歧疑韵辨》提供的大量史料作出梳理,揭示其编排体例、释义内容、价值与不足等几方面的内容,以期对汉语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歧疑韵辨》;诗韵;互见字;体例;释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5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16

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十分普遍。用同一个字形表示几个读音和意义不同的词,少造一些汉字,这无疑体现了语言文字发展中的经济原则,但同时也给人们学习语言文字带来了不便,容易混淆、出错,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一字多音现象都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韵书发展的一千七百多年间,明清是韵书发展的最高峰,韵书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大型官修韵书《佩文韵府》一出,对于清代学术尤其是诗韵系列韵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诗韵系列著作的发展逐渐走向简化,清代乾隆年间出版的《歧韵韵辨》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有关《歧韵韵辨》的研究较少,笔者就此书提供的丰富史料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填补此书研究的空白,丰富汉语史研究。

一、作者及成书

杜蕙,字树亩,江西南丰县人,乾隆六十年(1795) 以舉人任旬阳县知县, 嘉庆元年(1796)调繁紫阳县任知县,后又任汉阴厅抚民通判。杜蕙与厅中士绅发起倡议,在汉阴创立了“育英书院”。时白莲教起,翁禄玉、林开泰于大小米溪;王可香、成自智于安岭;胡知和、廖明万、李九万于洞汝二河起兵响应。杜蕙应对乏术,抗击无力去职。杜蕙在自叙中提道:

“读书难,识字亦不易,字发为声,声谐为韵,言韵者多称沈约,然以吴音一天下之音,每以方言致音韵之病嗣,后历代韵本繁略适当意见多歧惟。《佩文韵府》一出,四声分义确有畦町。” ①

读书识字并不容易,将字读出声,声音相谐就形成了韵,押韵多以沈约韵为准则,但是以吴音统一天下的声音并不可能,人们常常用方言学习音韵,这会造成许多讹误,以至于历代韵本详略不一,不同主意、见解纷纭。《佩文韵府》的出版,让四声更能区别意义。杜蕙本人自己不擅长吟诗作对,却喜爱辨别字的意义,幼年在家中私塾上学时偶然间向先生提问:

“先大人曰:‘宛读平声,穿读去声者’,其义安在?”先大人曰:“宛本音琬,元韵,大宛国也,《韵府》不列西都赋大宛之马乎?穿本音川,霰韵,贯穿也,《韵府》不引论衡义相贯穿句乎,读诗不考《佩文》犹盲人摘杖而行,欲识千门万户,其曷能得予?” ②

由此对话可以看出《佩文韵府》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后来作者在参加乡试时发现,诗的对仗工整不容易说,但押韵一定要准确。互见字在汉字和诗文习作中是一个重要又易出错的部分,《佩文韵府》毕竟体量庞大,不易查阅、记忆,杜氏在给学生讲学时被学生问到“诗有兼韵,可悉举其数乎”,于是杜氏编写《歧疑韵辨》,将一千三百余互见字编入书中,供初学诗赋者学习、翻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1辑第10册(经部)收有此书,为清乾隆五十七年李鸿仪刻本。本文以此影印版为底本研究。

二、《歧疑韵辨》的编排体例

书封面左侧印有隶书的“歧疑韵辨”,书前分别载有两篇内阁中书舍人加一级谭廷栋与门人特宁额顿所作的叙以及作者本人所作的一篇叙。《歧疑韵辨》全书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编,共五卷,其中上平声一卷,下平声一卷,上声一卷,去声一卷,入声一卷,依照平水韵一百零六韵排列。杜氏在目录各韵目下列明每韵部中的重见字数目,每韵部前又另类目录,列出所辨析小韵,四声共计一千三百二十四字。卷终又在第六卷附《口音辨讹》《韵字旁通》《转音摘要》《字形汇考》,《口音辨讹》检出互见字重新注音,以防人们受方言影响,读错字音平仄,《韵字旁通》摘录异体之字,略加注释,以说明此类字形体虽别,其义则同,如逾踰栖棲等。《通音撮要》取经传中之通假字,分平仄两类摘句注出之。《字形汇考》取字形相似意义迥别之字一一辨正之,以避免误会字形以致出韵之弊。

凡例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歧疑韵辨》编排方法,以便人们研究学习。

1.作者认为韵书是为了辨明平仄,因此不通押的韵书中不涉及,坊间专讲音韵的书很多,不必再重复梳理、解释,只有歧韵的字纷繁复杂,容易让初学者混淆、困惑。

2.杜蕙遂摘取一韵内互见之字及某字同某某、亦作某某的字,都用兼韵概括。

3.同韵部平声通平声的字就应该详细指出两个平声表示的意义;平声通仄声就应该详细指出平仄交错出现的意义。平仄韵律重见就详细合计数韵律不同的意义。杜蕙在“又”字旁加三角形符号“△”表示义有层出,在“亦”字旁加两个竖直排列的小圈“  ”表示此字剩余的意义不相通,但这个意义可以相押。

4.解释本部的韵,各自所通部内字义分前后,释义不同的放在前面,意义略微相同和部分相同的次之,大同小异的又次之,意义相同的放在最后。如果只有不同便只注不同意义,如果只有相同便只注相同意义,综合考察意义,不致看起来杂乱无序。

5.每个字的解释引证严格遵循《佩文韵府》与《康熙字典》,不敢增加自己的见解,若两书意义有冲突之处,另列注解以备参考。

6.一字兼数韵,有井详前韵的,后来兼任韵内,只要注明“详上如此韵”,另外标明一个韵部前部有兼本部的字,并注明“详前某部”,以表示常见不忘的意思。

7.作者在引用书名、诗歌、文章、姓氏的时候,不拘时代顺序。

8.字音相抵触的情况很多,最忌游移影响引证注,有专读一声的字,有平仄可以通读的字,读者必须在辨字后另加音注,以防错读。

9.俗字的区别必须严格精校,务必使点画遵合。

10.字典众多,六书各有所取义,不敢减省,以免滋生错误。

三、《歧疑韵辨》的释义内容

从释义内容来看,《歧疑韵辨》对前代辞书有继承与发展,以《康熙字典》为例。《康熙字典》全书体量庞大,共收字 47035 个,是中国字典集大成著作,对后代字典辞书的编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奠基了后世字典编纂的基本形式。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歧疑韵辨》的异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康熙字典》对后代书籍编撰的影响,同时明确《歧疑韵辨》对《康熙字典》的继承与发展。

与《康熙字典》相比,《歧疑韵辨》省略了部分义项与引文出处,大大节省了篇幅。杜蕙直接说明每个字音所属的韵部,然后注音释义,引经据典,做到每个义项必对应其音,不会令读者张冠李戴,将又音下的义项误当作本音的义项,使读音与释义不相混。此外,作者还能够辨析字形,选取《康熙字典》中没有的典故或诗句,是一个拓展。《康熙字典》引书例证繁多,需要读者自己查询甄别,耗费时间,杜氏的做法节省时间与篇幅,按也更加详细,达到了写作工具书的效果。

四、《歧疑韵辨》的价值与不足

《歧疑韵辨》是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类书,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态度看待它,挖掘它的价值与不足,对其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利用该书。

(一)《歧疑韵辨》的价值

1.定位清晰,功能明确

《歧疑韵辨》作为一部供初学者辨析重见字的小型类书,继承了之前韵书、辞书的优秀成果,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其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该书的问世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恢复了科举试诗制度,对诗赋的要求极其严格,这对清代的诗学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当时虽然已有《佩文韵府》《康熙字典》这类官方书籍,但这两部书毕竟卷帙繁重、价格昂贵,对一些诗人学子来说,不仅高昂的价格令他们望尘莫及,携带上也很不便。出于人们的现实需求,体量小、覆盖全面的韵书、辞书在当时十分风靡,杜蕙正是出于让初学者方便辨析重见字的目的编写了《歧疑韵辨》,充分发挥了其社会功能,达到了工具书的目的。

2.简明扼要,便于查阅

《歧疑韵辨》以调系韵,分五卷编写,在每韵目之下标明该韵部所包含的重见字数目,仅收一千三百余重见字,编排体例合理,这使得辨析不清重见字的学子能够快速查阅、理解、记忆字音、字义,并掌握相关的典故和诗句范例,帮助学子们提升了旧体诗创作的水平与能力,为科举考试服务。

3.引证丰富,尊重传统

《歧疑韵辨》承袭了历代优秀书籍的体例、内容与音释。在训诂学中书证是考据的核心材料,因此大量铺排书证称为训诂学的基本范式。③《歧疑韵辨》虽然是一部小型类书,但其引书上博采众长,广列经史子集和著名诗文词赋,还引用了医药、方技、佛道等方面的书证,引书种类、数量十分丰富,以《歧疑韵辨·卷二·下平声·六麻》为例,麻韵仅收互见字12个,作者却列举了白居易、张耒、李后主、高启、嵇康、殷文圭、刘兼、李商隐、王周、李群玉、温庭筠、梅尧臣、贯休、孟浩然、李白、丁鹤年、王昌龄、张彧、韩愈、柳宗元、徐锴、杜甫、辛弃疾、杨万里、李中、苏轼等人的诗,《三秦记》《诗经》《西京赋》《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禮记》《后汉传》《庄子》《急就篇》《尚书》《楚语辞》《周礼》《王莽传》中的内容作为书证,仅仅12字下征引书证、例句超50处,涉及面广泛。在字音辨析上,以《歧疑韵辨·卷一·上平声·三江》的降韵为例,降又见绛韵,音绛,关于降读为平声还是去声一直有争议,杜氏引用了几部书证,又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唐韵正》:“凡降下之降,降服之降,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今降下之降读去声,相沿已久,究非正音。”《类篇》:“降字无平声非。”按厘降,羽鸟日降,《康熙字典》入平,《佩文韵府》列入去声,义通。杜氏之书对词义史和语音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二)《歧疑韵辨》的不足

杜氏为达到方便翻阅、携带的目的,不得不简省篇幅,在释义与引证时,有时会因为过度精简而导致对字词义的理解产生偏差。对字词训释应该谨慎,从当下的话语中找到精准、恰当的词语进行解释,寻求词义概括性和具体性的统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否则可能会导致释义不清或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杜氏在援引书证时,对于引书出处往往只摘取精华,如《诗经》《尚书》简称《诗》《书》。在《歧疑韵辨》卷二下平声四豪韵下芼小韵,作者援引了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的“野蔬盈倾筐,颇杂池沼芼”,出处仅标注“柳宗元诗”,这对想要学习全诗的读者来说不够便利。类书中例句的准确性很重要。举例的方法可以是自造例句,也可以援引书籍。作者采取了第二种方式,虽然更加科学、严谨,具有时代性,但难免缺乏创见,个别例句由于年代久远、也不够通俗、贴切。

五、结语

明清之际韵书数量之多数不胜数,《歧疑韵辨》的诞生与旨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能够从诗歌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出发,检出重见字,严谨辨析、编排这部书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杜蕙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这部旧体诗继承了前代优秀书籍的传统,具有一定的诗学价值与文献价值,其丰富的音释有助于词义史和语音史研究。该书虽然创见不多,并未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近体诗的创作历史源远流长,正是像杜蕙这类对学术、类书创作具有极大热忱的广大学者不断辑录重要韵书和类书,考正韵字,辨识韵字的同音、通音和转音现象,编撰出书,才使人们读书作文有书可依,奠基了人们诗歌创作的语言文字基础,帮助人们更好地度过诗歌创作的初学者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歧疑韵辨》的时代意义无疑超出了其现实上的具体价值。当下中国社会,仍然有大量的旧体诗爱好者,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旧体诗学习也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旧体诗创作需要训练,一部好的写作工具书必然有助于旧体诗的学习和创作。如何编出一部适合现代人的规范的旧体诗工具书呢?这离不开对古代优秀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前人韵书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发扬旧体诗独特的风味。

注释:

①(清)杜蕙:《歧疑韵辨》,1792年李鸿仪刻本。

②(清)杜蕙:《歧疑韵辨》,1792年李鸿仪刻本。

③王东海、王丽英:《汉语辞书理论史热点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313页。

参考文献:

[1](清)杜蕙.歧疑韵辨[M].李鸿仪刻本,1792.

[2]李子云.辞书释义简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1).

[3]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康熙字典(检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周奉真.后学之津梁 诗家之宝筏——论《诗韵合璧》的文献价值及诗学功能[J].图书与情报,2021,(1).

[5]李娜.《诗韵音义注》释义研究[D].温州大学,2021.

[6]王东海,王丽英.汉语辞书理论史热点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

李冰清,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韵学、文字学。

猜你喜欢
诗韵体例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菊花诗韵
来稿体例
来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