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意蕴阐释

2023-10-28 01:19张卓文张定鑫
老区建设 2023年9期

张卓文 张定鑫

[摘 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智慧问题研究不能“缺席”。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意蕴还是在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领袖为创立、丰富完善这一思想路线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哲学意蕴可归结为三个层次:“实其事”“求其是”“务其实”。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及其引领下的中国人民自觉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丰富完善也离不开创造“两大奇迹”的实践“淬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正是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意蕴所昭示人们的必然结论。

[关键词]中国发展“两大奇迹”;哲学意蕴;思想路线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9-0003-08

[作者简介]张卓文,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张定鑫,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       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基金专项重点课题“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素质构成研究”(SZ211006);江西省青马工程项目“‘南方谈话’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研究”(21QM07)

一、中国发展“两大奇迹”值得作哲学“盘点”

如何估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的百年奋斗史角度继续了这一“结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2]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角度再次继续了这一“结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3]。

就中国发展第一个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具体成就而言,我国由从前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国发展为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包括国防工业体系)的工业国,由从前的以小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以商品经济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的中国扔掉了曾经的社会主义“穷”帽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达四亿人口的中等收入阶层,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我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中国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中国发展第二个奇迹即“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具体成就而言,今天的中国已经由旧中国的战乱频仍走向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由一度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乱转向整个国家长期持续的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日益推进,属于“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以自我革命领导人民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而日益坚强与成熟,民主治理、法治国家、公平正义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与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感、自豪感空前增强。

哲学界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新中国发展这“两大奇迹”故事里的哲学智慧问题研究不能“缺席”。国外已有学者提出中国崛起“标志着西方普世主义的终结”[5],这个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第一个非英语国家的世界第一大經济体“将深刻影响全球地缘经济重心之转移,随之而来的还有政治力量的变迁”[6]。其实,中国发展“两大奇迹”蕴含着奇迹创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必定凝结着“奇迹”创造者的哲学智慧,包含着值得人们咀嚼的哲学意蕴。从人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式视角看,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意蕴在于我们党在一百多年里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二、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离不开党的领袖创立、丰富完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哲学工作”

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便开启了关于“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问题的思索,率先同我们党内一些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重错误倾向进行坚决的思想理论斗争。他当年在党内鲜明地确立起这一思想路线的“有的放矢”原则即“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7],便深情地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融入了这种“实事求是”的品质。正是靠这种实事求是的品质,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与动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最终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发展“两大奇迹”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条件。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后重拾党的实事求是原则、突出“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精神武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定位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过程,迈开了在对外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江泽民同志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问题和世纪之交国际国内新挑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执政党的本质问题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世纪之交具体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威力。胡锦涛同志围绕着执政党如何切实做到“三个代表”,深入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新问题,揭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威力。

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体上思考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崭新的科学判断,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推动中国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8]。在新时代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威力。

可以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关键时刻都凸显其“在场性”,其哲学内涵正是经过党的领袖这些“哲学工作”而随之持续地获得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存在三个层次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哲学意蕴十分丰富,它总体上可以解析为三个层次。

其一,“实其事”,就是对《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的“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采取一种批判精神或科学态度,即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9],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说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10]。遵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对客观存在着的理论或经验、对实践问题或实际情况都抱着唯真是求的批判精神,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给予全面的考察与甄别。

就“客观存在着的科学理论或成功经验”这一侧面而言,就要像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首先必須学会把它的字句和实质区别开来”[11];像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所说的那样,“反对”那些“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的“本本主义”或“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的“形式主义”[12];就要像邓小平同志当年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那样敢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打破框框”[13],打破思想上僵化或半僵化状态。中国共产党善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

就“实践问题或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民意并始终冷静看到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暂时落后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14]。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直面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想人民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行人民之所愿。

应该看到,在谈到作为党的思想路线范畴的“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命题时,以往人们比较多地注意到那些客观存在着的“实践问题或实际情况”这类“物质”层面,对那些“客观存在着的理论或经验”这类“文化”层面则被遮蔽或关涉得少。在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仅指向前者,还指向后者即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15],对这二者包括“文化”层面都采取“批判”态度即科学分析态度。

其二,“求其是”,就是把对“马克思主义”之“文化”层面和“中国实际情况”之“物质”层面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本质或规律层面以达到对其系统性、精准性的把握,即毛泽东在《实践论》所说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么一番抽象思维功夫,就是“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岀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16]。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范畴的“实事求是”不是“跟着感觉走”,而属于对客观现象力求一种真理意义上的理性认识境界。这种“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那里,主要呈现为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崇尚法治;在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那里,主要呈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那里,主要呈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那里,主要呈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批判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新态势,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三,“务其实”,就是使“实其事”“求其是”之“认识世界”的精神成果服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17]。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点”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便反映了“务其实”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主张人的认识活动即理论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20]和所引用的明代林鸿《饮酒》名言“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21],这些都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性和战斗性品质。

在党的思想路线这三个层次中,“实其事”“求其是”两个层次属于“认识世界”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世界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系统性要求;“务其实”层次则属于“改造世界”范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世界或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性特质或革命性要求。如果离开“实其事”“求其是”,“务其实”必定走向一种短视、碎片化或忘却事物本质的“实惠主义”即像我们党的历史上的“机会主义”现象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修正主义”现象,不可能达到持续的或真正的“务其实”境界;如果偏离或脱离“务其实”要求,则“实其事”“求其是”则必定走向繁琐哲学即像我们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本本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教条主义”,必定阉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属性。党的思想路线这三个层次合起来,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这一根本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这一哲学品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属于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认识论范畴,在价值观上体现着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种讲求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之实践效率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便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效能即实践性品格。

四、中国发展“两大奇迹”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互相作用”

如果说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由自觉性,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这一实践过程具有“典型”的自由自觉性。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国发展“两大奇迹”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学说、资本批判理论、社会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理想,并把它们与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践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坚信并通过恰当的形式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觉能动性。在创造“两大奇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科教兴国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论、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这些充满中国智慧、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结晶。所以,当一些人把中国人开拓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式“解读”为“中国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走!”[22]时,邓小平斩钉截铁回答道:“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23]。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成功“秘密”与其说在于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的具体做法或具体结论,不如说在于在哲学本质上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意志,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世界文明发展的普遍性法则。正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引领与能动作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才能持续地排除各种教条特别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洋教条诱惑,避免了旧“逻辑”在中国延续、洋“逻辑”在中国“翻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而成就了中国持续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4]否则,中国发展“两大奇迹”在哲学世界观即哲学认识论上便无“根”了。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上的建树及其丰富完善过程不是单靠头脑的“抽象”过程,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机械“复制”过程或简单的“对象化”过程。虽然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借助理性观念引导而富于计划性或自觉性,但那些借以影响人类行为走向成功的理性观念本质上都不是上天赐予的、自己的脑袋先验地“想”出来的,甚至也不是别人恩赐的或从别人那里照搬来的。其实“科学始于问题”[25],渗透在中国发展“两大奇迹”里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果是在那些革命、建设、改革“问题”中产生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产生的条件是,当既有的理论或话语形式能适应新“环境”或直接破解新的实践难题时,不会出现什么“思想路线”这样的“哲学问题”,但是,当前者不能直接满足后者的需要,出现究竟是“遵照”既有的“定论”或话语形式还是“听”实践“呼声”——突破常规、创新话语形式这样的历史关头,必定发生“解放思想”、发生“与时俱进”、发生“求真务实”、发生“守正创新”这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必定进行一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工作——创造新的话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种“历史关头”提出,“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26]。他把现代文明发展的普遍性原则同“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区分开来,批判地提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老路是走不通的”[27]、不搞“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8]之“新发展理念”这一新话语形式。这样中国不仅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等领域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从这个意义说,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生动地展示了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论域、新形式。

恩格斯说,“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2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果既产生于这种“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中,又正是在这样的“痛苦”过程中获得丰富发展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杰作——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创作的《反对本本主义》、在延安创作的《实践论》实际上就是在激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斗”出来的,前者基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向当时党内盛行的“左”倾教条主义,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雏形;后者站在辩证唯物主义高度继续指向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构成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名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杰作——邓小平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怎样恢复农业生产》、在1978年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都是在充满烟火味的斗争实践中“斗”出来的,前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精神武器指向党内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左”的错误,构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哲学思想始点;后者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向党内“两个凡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思想“宣示”,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名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名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名篇。因而,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丰富完善过程存在这么一个规律性现象:党在思想路线问题上收获的任何一项重大的原创性哲学思想成果都离不开革命性的实践的“淬炼”即“奇迹”创作过程的“洗磨”。

五、结论

既然中国发展“两大奇迹”从哲学认识论视角看得益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那么,要保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持续稳健发展,仍需继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无产阶级“看家本领”。

当今世界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增多。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发展“奇迹”大多属于跳跃性发展或“并联式”发展,在许多方面出现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遇到多种国内外矛盾或挑战。与此同时,实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有的地方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有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简单化,存在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等问题。”[30]这些情况更要求人们秉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一哲学“基因”而不可待之如冬天“穿上”而夏天“脱下”的“棉袄”,我们既要为祖国“两大奇迹”而骄傲,也要为续写祖国“奇迹”新篇章而谦逊——谨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中华民族古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31],党中央今年春发布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32],正是中国发展“两大奇迹”的哲学意蕴所昭示人们的必然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15][24][3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张莉,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6]Michael A.Peters.The Chinese Dream: Xi Jinping Thought on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n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Vol.49,No.14,2017.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9][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唐]颜师古.汉书补注[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5.

[11]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1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2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0][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2]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5][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7]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0]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23-03-15(01).

[32]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N].人民日报,2023-03-20(01).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in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Zhang Zhuowen Zhang Dingxin

Abstract: The Marxist philosophical circle in China cannot be “absent” from studying the philosophical wisdom of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still lies in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leaders of the CPC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enric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is ideological line, wh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levels: “reality”, “seeking it to be”, and “doing things in fact”.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the full pla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conscious initiative under its guidance. The enric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refining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 the “two marvels”.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stated that “keeping in mind that empty talk harms the country while hard work makes it flourish”, as well as the “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upholding the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the CPC” propos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in the Work plan for promot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out the Party, are the inevitable conclusions revealed by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two mar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Ideological line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