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摆——坐地日行八万里

2023-10-28 15:34齐莉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参照系灯带摆锤

齐莉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主席的著名诗句描绘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行,就算我们坐地不动也能日行八万里,欣赏无数星系的壮美浪漫景象。

自从16 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人类首次知道了地球自转的存在。现在,地球自转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基本常识。那么,如何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1851 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的最高穹顶下悬挂了一条67 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端是一个重达28 千克的摆锤。傅科用这个装置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向世人证明了地球自转的存在。这个装置也因此而得名:傅科摆。傅科摆作为科技史上赫赫有名的经典物理学装置,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中也能看到。它就像实验与发展馆的“扫地僧”,始终沉静地向世人展示着地球自转的轨迹。

中国科学技术馆傅科摆展品

所有的傅科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一个标示旋转角度的表盘,一根吊线和一个重重的摆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的摆惯性和动量大,可以把地球对摆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摆能够自行摆动,提高实验的精度,延长摆动时间。

摆锤在表盘上自行摆动

表盘上的LED灯带显示摆动的方向

不同的是,1851 年的傅科擺通过下方的长针在细沙上划出摆动轨迹,向人们展示摆的轨迹缓慢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了能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摆动方向的变化,直接用LED灯带与数字刻度做成标示旋转角度的表盘。摆锤每摆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其下方的灯带就会亮起。

傅科摆在北京的摆动周期约37个小时

傅科摆是一个近似于单摆的装置。在初始摆动起来后,按照惯性定律,应该始终在一个平面内进行摆动,针在细沙上划出的轨迹线应该是一条直线。然而,在傅科摆受到的外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摆动方向却发生了转动。是谁“改变”了它呢?这是参照系选择的问题。就像我们坐火车时,车上的人是静是动取决于我们是选择火车还是大地作为参照系。

把地球看作我们所乘坐的“宇宙火车”,我们身在其中,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系,我们自然无法证明它在自转。而傅科摆却是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的“窗外景色”。所以,我们看到傅科摆转动了,不是摆的方向变了,而是我们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这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的。

傅科摆的位置不同,摆动的情况也不同。在北半球时,傅科摆的摆动平面顺时针转动,在南半球则是逆时针。而且纬度越高,傅科摆转动的速度越快。在两极,傅科摆与地球自转同步,约24 小时转一周,在北京约37 个小时,在广州则为61 小时左右。而赤道上的傅科摆几乎不转动。

虽然人们长久以来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自转,但是台风的旋转方向、洋流的流动方向,地球上的每一样事物无不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甚至,是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交替才让我们能够有节律地生活。

我们常说的日夜交替、斗转星移就是选择了以太阳、星星作为参照系来证明地球自转的“上帝视角”,只是星星太过遥远。如果你想感受大地的转动,领略宇宙规律的奥妙,没有一颗星星能比傅科摆更懂你。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猜你喜欢
参照系灯带摆锤
人生要选好参照系
电路状态展示教具制作
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创新
影响摆摆动快慢的 因素实验创新
躲避大摆锤
便携式可收放LED灯带
隐形灯带点亮家的光芒
动能定理在不同参照系中的应用
小米杂货铺又添新品:支持1600万种色彩的灯带
塑料冲击试验机摆锤形状对空气阻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