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协同”走好深融路线
——以“世界青年科学家传播中心”为例

2023-10-29 20:53王乐乐
传媒 2023年18期
关键词:温州峰会科学家

文/王乐乐

媒体融合跨界发展是时代之问、必由之路,而央媒地媒联动、深度探索融合是媒体跨界的新路径。2022年,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新华网浙江频道,创新构建合作项目——“世界青年科学家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传播中心”),在媒体经营跨界转型上发力,为媒体融合突破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和渠道拓展做出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在三年深度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提供会议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温州晚报通过理顺合作关系,发挥地方媒体的接地气和央级媒体接天线的优势,协同创新峰会政务服务,从媒体转型为宣传服务者,搭建了青科会中央厨房和全媒体矩阵,开创了以央地联合体为国际大型会务进行全案宣传策划执行的媒体经营模式先河。

青科会是二十大之后首个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国际性活动,传播中心集中放大峰会声音,传播中国科创故事,提升峰会和全球青年科学家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硬科技”插上“人文”的宣传翅膀,在海内外形成宣传互动,形成正向的国际舆论场。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峰会期间,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9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聚焦报道温州,刊发各类宣传报道900多篇,全网阅读量超3.17亿;海外媒体刊发宣传报道350余篇,阅读量超300万。

一、敢为媒体先,探索建设传播中心

媒体央地互动不算是新举动,在各地均有尝试,多以业务指导等浅层合作为主,甚少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青科会是面向全球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峰会,由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联合发起并共同主办,温州作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2022年为第四届)。峰会聚焦“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青科会专致贺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信表示感谢,多个重点活动被纳入联合国成立75周年活动框架,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秘书长青年特使、秘书长特别助理等多位高级官员先后受邀参会。已成为中国青年科技外交的重要品牌和主办城市链接全球资源的重要平台。

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打造“中国青年科技外交”的国家品牌,搭建全球青年科技交流的国际平台)、暑期学院计划(形成青年科学家学习交流、互惠共享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温州世界青年科学家成长基金会等青科会标志性项目持续推进。每一个项目都是重磅新闻。

在三年办会的经验基础上,2022年青科会有了新的调整,提出了“月月有活动、双月有亮点、年度有青科会”的要求,峰会时间从原先的开幕式及主体活动集中在一周时间内,改为从5月持续到12月(错峰举办41场活动),开幕式及主体活动时间为11月12至13日,开幕式前后共举办20场重点活动。2022年还走出海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设置欧洲分会场开展中欧青年科学家对话未来活动。

面对市级重大项目,活动前三年温州晚报积极深入参与青科会,尤其是2019年,温州晚报敢为媒体先,组成“青科会”执行团队,作为一家传统地市级媒体承担国际性赛事的会议、宣传、执行、组织等环节,积累了大量的峰会经验和资源。但是通过活动后的总结发现,服务局限在峰会期间一周时间内,并未进行深入拓展、挖掘,依然停留在会议本身的宣传上,没有对峰会的成果转化进行跟踪式宣传,因此没有满足宣传全周期、全流程的跟踪服务需求,没有形成媒体跨界的深度探索。

在峰会错峰举办的大方向调整和跨境海外举行分会场的变动下,原先单一、阶段性的政务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情况、满足新需求。2022年1月,温州晚报抓住机遇,和新华网浙江频道谋划,探索组建央地“联合体”,传播中心应运而生,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的长效转化宣传,满足峰会的全程宣传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峰会。

二、摒弃媒体固有观念,合署办公建立央地“联合体”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事实上,任何一家媒体都有其短板和长处,两者除了竞争关系,还可以有合作协同关系,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更好建立融媒体传播体系,满足不同的需求。

2022年6月,新华网、温报集团抽调专门力量,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备,成功组建青科会传播中心。办公室设在温州晚报大厦,双方共派出8名专班人员进行合署办公。搭建了包括青科会官网、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自有平台,利用温州发布、温州日报、温州晚报等市级平台,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平台,以及法新社、美联社等170余家国际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

传播中心围绕中国科协、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浙江省科协、温州市科协的指导要求,开展品牌化的传播;制定和实施青科会融媒体中心发展规划,负责融媒体中心日常工作;组织和实施融媒体研讨会、媒体走访等策划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负责扩展“媒体+”服务范围,增强媒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发挥传播中心的联络作用;承担青科会公众号、网站等融媒体本土原创内容的策、采、编、审、发;为青科会和国际青年科学家高端学术交流合作提供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发布传播平台。

在专班人员组成上,抽调采编一线人员、视频人员、策划人员,由新华网温州办事处主任、温州晚报总编辑牵头,由新华网温州采访中心主任、温州晚报活动部主任具体经办,形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全媒体人员构成,搭建全媒体多渠道的传播矩阵。

三、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搭建全媒体形态中央厨房

除了“貌合”,央地联动更重要、更难的是“神合”。作为从无到有的创新产物,在搭建传播中心的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出新,建立具体工作框架,细化工作职责,建立信息报送、联动传播等机制。

在组织架构上——传播中心由峰会秘书处指导,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主管,专班组运行。传播中心专班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素材组、内容采编组、视觉产品组、融媒联络组五个小组。探索建立了青科宣传信息报送机制、周策划、月计划制度。为切实提升稿件信息质量和水平,扩大青科会与科协的影响力,对各区县科协和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信息报送实行每月红黑榜晾晒制,倒逼鼓励宣传积极性。

在责任分工上——峰会期间由新华网主导,日常由温州晚报主导,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媒体融合整体优势,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工作目标上——搭建一个稳定输出的“媒体平台”,负责建设、运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网站,为峰会提供智力支持,为峰会献计献策;打造一套可持续的媒体联动传播体系,实现央媒、省媒、市媒、海外媒体等各大传播载体的有机联动,做到传播形式不拘一格、传播手段各有迥异、传播平台精彩纷呈;建立一套有影响力的海内外传播体系,促进峰会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提升峰会和全球青年科学家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优势互补,全媒体矩阵传播峰会好声音

传播中心在2022年6月成立后,以媒体视角来看峰会,主动有为、积极创新,挖掘媒体所需,作为青科会宣传组的主要力量(宣传组由浙江省科协宣传部、温州市委宣传部、传播中心组成),制定峰会全案宣传方案,全程参与9月在北京举行的2022青科会新闻发布会,创新设立“青科会好新闻”奖,牵头开展媒体看峰会等活动。

1.健全新闻信息共享机制,扩大峰会整体影响力。一是创新推出“青科会好新闻奖”。进一步扩大青科会影响力、转化青科会成果,引导、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关注青科会,峰会前,传播中心策划、执行“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好新闻”,对评出作品给予适当奖励,力保峰会传播“质效”不减。评选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作为指导单位,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执委会与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二是中央厨房充分供稿供料。传播中心将所有的活动信息进行梳理,提前准备新闻信息稿,第一时间共享现场记录稿和图片、视频等资料,充分进行供稿供料。传播中心还搭建了共享云盘将前三届青科会重要素材进行梳理,同步会前预热的宣传素材,供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二次制作剪辑,做好全面报道。开幕式当天的直播,邀请所有媒体建立全媒体直播矩阵,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2.扮演好媒体服务者角色,强化海内海外同频传播。一是架起媒体和峰会的“连心桥”。10月后,传播中心全员入驻到青科会集中办公地,开始进入峰会“战场”,对每场重点会议均列席参会,消化每场活动的亮点,制定每一项子活动的宣传计划。作为对外宣传的联络渠道,传播中心承担着峰会信息中枢和“新闻官”角色。二是承担宣传智库角色。9月29日,在北京举行青科会新闻发布会。传播中心参与前期文案的协助梳理,提问的设置等工作,并且当天作为随行人员来到北京,和中科协宣传中心对接,保障全媒体宣传的进行和服务。三是拓展海外媒体“朋友圈”。充分利用新华社和新华网海外平台影响力,协同意大利 ANSA 安莎社、法新社、美通社、华尔街在线、德国每日镜报、雅虎等海外媒体刊发宣传报道350余篇。

3.创意驱动新媒体产品亮点纷呈,社会氛围布置全面启动。以策划创意为杠杆,以青科会视频号、科技武林门视频号、温州发布视频号等平台为依托,传播中心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新媒体产品,抢占新领域的流量和眼球。其中,10个倒计时系列短视频、5张倒计时海报、《2022青科会来了》、《从5个“W”看青科会》、《一图读懂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青科会的前世今生》等原创作品,全面揭秘2022青科会亮点;联合新华网睿思大数据平台,发布峰会舆情监测报告及影响力报告《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传播分析报告》 ,深度分析峰会舆情数据。在传播中心建议下,11月5日起,在杭州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开始播放2022青科会视频。11月7日起,在华数开机屏开始播放倒计时海报。推动市委宣传部制订下发《关于做好“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社会宣传氛围营造工作的通知》,做好会议场馆、重点交通道路,部署标语、道旗等。

五、合作共赢,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央媒加大地方分支机构的建设力度,县级的融媒体能力增强和壮大,地市级媒体面临着更加紧迫的生存压力和生存挑战。

由此,地市级媒体进一步拓展央地联动合作领域,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媒体转型发展的需要。在筹建传播中心的过程中,也深感任何一家媒体的局限,只有合作联动,才能形成广泛的传播语系,发挥媒体融合的整体优势。

1.提供了更高平台和全球视野。央媒在人才、技术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央地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提供更高平台和全球视野。

就本次青科会来说,本次峰会具有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等特点,在进行相关国际报道传播工作时,同样以一致的最高要求进行,以期获得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最大化的国际传播效果,对峰会的国际影响力起到明显而积极的推动效果。依托新华网的外媒优势,通过将盛会的好声音传播到国际去,在国际舆论场主动发声。

相关传播内容以国际主流媒体为重点,兼顾大众媒体,同时注重在网页端和移动端进行推送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稿件获得了包括美国美联社(AP)、法国法新社 (AFP)、意大利安莎社(ANSA)、英国雅虎(YAHOO)、德国每日镜报 (TAGESSPIEGEL)等诸多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传播语言涉及英语、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传播范围覆盖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落地媒体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丹麦、印度、菲律宾等多个 国家,所有传播内容包括推送、转载等总落地媒体家次达到约 370多家。

2.打通峰会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地方媒体多年深耕当地,在当地具有丰富的媒体资源和执行经验,同时在当地具备较强的社会粘度和较广泛的粉丝群体,可以发挥所在地执行优势。

就传播中心来说,日常上,温州晚报对接市科协各处室、各区县科协、各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相关青科会单位,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满足日常的新闻宣传需求,弥补央媒的人员短板。在峰会期间,温州晚报做好媒体服务者的角色,统筹考虑“接地气”,将高大上国际型的会议进行落地宣传,在此过程进行全民科普宣传,提升科学素养,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家、尊重知识的氛围。

峰会期间,在市委宣传部支持下,传播中心谋划思路,市属媒体刊发《“峰”动城变》《“峰”起兴业》《“峰”来才聚》等峰会系列报道2000余篇,“我的青科故事”通过人物故事和连续性综述报道,将峰会成果进行新闻化转化,宣传科学家精神,鼓舞科学家士气。邀请本地小记者现场参与青科会菠萝奖,近距离采访科学大咖,扩大活动的本地影响力。做到市属宣传日日不重样、天天有亮点,夯实市属媒体营造氛围强化声势的主阵地。

3.互相促进延伸和拓展新领域。央地媒体实现合作,双方之间互撑是基础,理顺合作关系是前提,完善合作机制是关键,分工明确清晰是保障,相互补台不拆台、相互补位不缺位是重点。

技术是地市级媒体的软肋和短板,然而传统媒体要成为全媒体,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技术赋能媒体发展。作为媒体国家队,央媒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加具备优势。双方在构建央地共同体的过程中,地方媒体也获得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同样,央级媒体在项目落地上存在着资源、人员缺乏的不足和束缚,亟需落地承接方和属地助力者,实现效益最大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双方跨界转型上的经验,是双方的共同内在需求。在合作传播中心的过程中,双方资源共享,以传播中心为模板,向本地展会、论坛等重大活动方向延伸和拓展,做大央地协同文章,做强央地落地联合体,也探索走出一条央地协同,创新峰会政务服务,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温州峰会科学家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假如我是科学家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历届峰会回顾
难忘九二温州行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