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来凤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2023-10-30 08:52张瑞金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来凤县鸭疫渗出物

张瑞金,曾 均

(湖北省来凤县农业农村局,湖北 来凤 445700)

湖北省来凤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畜禽养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1],养鸭业已成为来凤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当地养殖以恩施麻鸭、番鸭为主,因其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导致鸭群常出现呼吸困难、拉稀、部分瘫痪症状或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经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2,3],可侵染鸭、鹅和野鸭等[4-7],死亡率一般在5%~70%,有时高达90%以上[8]。多见于1~8 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床诊断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9,10]。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关节炎为特征,常引起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广大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1],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细菌病。

本研究通过对来凤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进行分析,探究其病原物的特征特性和传播途径,并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描述,结合实验室诊断方法和临床判断,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1 流行病学

1.1 流行病学调查

2020 年4 月至2022 年10 月,对来凤县1 158 户养鸭专业户中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共计调查113 895 只恩施麻鸭和番鸭,其中17 家农户有发病情况,养鸭8 420 只,累计发现病鸭3 532 只,死亡725 只,死亡率为20.53%,情况详见表1。

表1 来凤县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情况

1.2 病原物

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黄杆菌科里默氏杆菌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具有荚膜,不形成芽孢,无法运动。菌体单个、成对或者呈短链状排列,大小为(0.2~0.4)μm×(1.0~5.0)μm,瑞氏染色可见明显的两极浓染。该病原菌具有多种血清型,全球已经确定的血清型有21 个,中国常见13 个,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12]。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室温条件下大部分菌株能够存活3~4 d;接种于肉汤培养物中,在4 ℃条件下能够存活2~3 周;但在55 ℃的温度下,12~16h就会完全失活。

1.3 传播途径

雏鸭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发病,尤其是地面育雏时还会由于垫料粗硬、潮湿损伤雏鸭脚掌而致感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带有病菌的空气、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被污染的环境和器具也能成为间接传播途径,有时还能造成远距离传播。

1.4 发病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中冬、春季气候寒冷和条件较差时发病严重。潮湿、低温、阴雨的季节相对多发,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均易造成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场地环境拥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且常与大肠杆菌病并发。不同品种的鸭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水鸭、番鸭、半番鸭等都可以感染发病,以番鸭为多发。主要侵害2~8 周龄鸭,尤以2~3 周龄的番鸭最易感,病程短,常为急性。一周龄以内的雏鸭,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则很少发病。

该病常表现出明显的“疫点”特征,较为严重的鸭场周围其他鸭场也多有流行[13]。死亡率的高低与当地疫病流行的轻重程度以及是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鸭群饲养密度过大、鸭场环境卫生较差、通风不良等不良因素会加重病情,加快流行。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2.2 急性型

病鸭精神萎靡,出现缩颈、嗜睡、眼球浑浊有分泌物、眼周羽毛黏连、鼻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淡绿色水样腹泻、嘴拱地、腿软、行走不稳、死前摇头、背脖、腿伸直呈角弓反张或栽跟斗、双脚麻痹、头颈后仰或转圈、抽搐等病状。病程一般为1~3 d,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约1~2 h,少数病例超过12 h。

2.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主要是7~8 周龄的仔鸭,病鸭精神萎靡,出现少食或不食、卧地不愿走动、双脚软而无力、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等病状,最后消瘦而亡。病程持续较长可达一周以上,病鸭通常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平均体重较正常体重低0.5~1.5 kg,有时甚至不及正常体重的50%。

3 病理变化

临床剖检,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剖检,可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该病原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机率较高。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观察到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或取心血、肝脏、脾脏制成涂片,经过瑞氏染色、镜检,能够观察到两极明显浓染的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变脑、肝脏组织和心包渗出物等,在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在37 ℃条件下培养24~48 h,长出圆形露珠样的透明小菌落,菌落直径1~13 mm,表面光滑、略微突起。挑取典型菌落,采用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试验结果呈阳性。

5 类症鉴别

5.1 与鸭大肠杆菌病的鉴别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神经症状,导致病鸭的肝脏、心脏表面出现较薄的渗出物,脏器颜色变淡且比较湿润。而鸭大肠杆菌病会引起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不具有神经症状,剖检会闻到特殊的臭味,其肝脏、心脏表面出现干酪样渗出物,较难剥离,脏器颜色加深,其中肝脏往往呈铜绿色,并发生肿大[14,15]。

5.2 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

鸭衣原体病是鸭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症相似。但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往往会导致病鸭排出白色的黏稠样粪便,并伴有头颈震颤、歪斜等神经症状,而感染鸭衣原体病的鸭排出的粪便呈黄绿色、水样,并散发恶臭味,无神经症状。

5.3 与鸭沙门氏菌病的鉴别

鸭沙门氏菌病也引起心包炎和肝周炎,其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和全身痉挛抽搐等。病程稍长的表现为肝脏变绿、变黑、黄白色坏死点及肠道炎症等病变特征。

6 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死亡率的高低与当地疫病流行程度的轻重以及是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密切相关。为降低其流行程度,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改善环境条件。注意鸭舍卫生条件,定期灭蝇、灭鼠,保持圈舍的通风、干燥和防寒。

2)加强饲养管理。满足鸭的生长营养需求,降低其饲养密度,勤换垫草,在发病期间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3)全进全出。同一批次鸭群同期出售,清空鸭舍,便于对鸭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不同批次鸭群形成交叉感染。

4)疫苗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减少鸭的死亡率[16]。7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大肠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1 周后可产生较好的免疫力,肉鸭接种1 次即可,蛋鸭、种鸭于30 日龄进行第2 次接种,形成免疫力。

5)药物治疗。合理采用药物治疗,是控制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17]。针对发病鸭群,全鸭群可按每150 kg 饲料添加50 g 浆膜速治药剂(10%氟苯尼考粉),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 d。每400 kg 水添加100 g 金氟平粉剂,混合均匀后饮用,每天1 次,连续使用3~5 d。对于病鸭,可按体重肌肉注射4 mg∕kg庆大霉素,每天2 次,连续使用3 d,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可以促进康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也有一定效果。黄连、黄芩与氟苯尼考组合,具有药性相加的作用[18]。

猜你喜欢
来凤县鸭疫渗出物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