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澳小馆”的中华文化情怀

2023-10-30 11:25冯创志
源流 2023年9期
关键词:郑观应小馆拍摄者

■ 冯创志

8月13日,一班古琴爱好者来到中山三乡岐澳小馆,参观馆中古琴,并与馆主人余乃刚交流。前一日,广东省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专委会、私立博物馆专委会与市个私协文促会在岐澳小馆、成荣美术馆的交流活动顺利举办。类似这样参观交流的事,今年岐澳小馆试业以来,已有数十次,小小岐澳小馆今已在湾区名声响起。令人惊讶的是,岐澳小馆至今都是免费接待,从不收一分一毫。不但如此,还自掏腰包,请客人们尝他们制作的点心。

今年2月试开张的“岐澳小馆”取名基于所在的岐澳古道。而岐澳古道已被时光湮没了八十余年。馆主人是余乃刚,号“香山老樵”,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注册执业药师,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政协第十二届中山市委员会常委,中山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名誉主席。合编诸多博物馆类书籍。

记者踏入“岐澳小馆”,碰巧,一队人马正在紧张拍摄,而馆主人余乃刚摆着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董一一向拍摄者介绍:这个是清康陶瓷,那个是明末陶碗……一打听,才知这一队拍摄者来自广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他们从《触电新闻》等媒体获悉余乃刚新办这个集古董艺术于一馆琳琅满目的“岐澳小馆”后,即组织9人的艺术拍摄学习团队前来作访,为向人们介绍古董艺术授课之用。整场拍摄讲解整整二个多小时,讲者侃侃而谈,听者津津有味,拍摄者聚精会神。广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艺术家们纷纷说,余乃刚现场讲解及“岐澳小馆”展品令他们眼界大开。据悉,半年来小馆几乎每天观客满门,人们到此不仅是探奇观赏,更是为了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

说起馆主人余乃刚,就是一位沉迷古董艺术的“艺术工匠”。他不但精心收藏整理数以百计的古文物,还在云迳寺南段发现一处极珍贵的古碑刻,出资立碑者是著《盛世危言》的郑观应,内容为许真君格言。余乃刚拿出一本分五册的繁体《盛世危言》给记者观赏,这是他的“镇馆之宝”。余乃刚告诉记者,郑观应是中山三乡当地人,当地设了郑观应故居,他打算将这“镇馆之宝”的其中一册赠送给郑观应故居,让之发挥更大作用。

中山市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对博物馆收藏古董一事,余乃刚可谓倾情倾力。2022年4月,中山市博物馆主办岭南藏珍,粤港澳大湾区藏品联展(陶瓷专场)的展品征集工作,委托余乃刚负责带队。对这件十分吃力的事,余乃刚二话没说,一力承担。历时一个多月,他及另一位同僚走遍十多个市。中山市有关部门只补贴一些旅差费,余乃刚对此毫不计较。对新老藏家推荐出的古董,他极其认真一再鉴别,最终征集展(藏)品146件,全部得到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通过,今安放在中山市博物馆中。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植根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世代传承发展的过程。余乃刚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免费开放接待各地来客,是要告诉人们,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振兴。此事,再次展现了这位“岐澳小馆”馆主的中华文化情怀。

猜你喜欢
郑观应小馆拍摄者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光影艺术的灵魂之美 重庆八万四千小馆智能灯光案例
茶客歌
格外小馆 醉意间飞越疯人院
无巧不成图
蜀味川香好诱人
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
郑观应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触摸的岁月痕迹
郑观应边防思想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