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辅导能力培训探究

2023-10-30 01:04颜宁江谌凌飞姚珂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8期

颜宁江 谌凌飞 姚珂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现状以及当前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情况,阐述培训的过程要求,即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及形式、明确培训过程、测评培训效果,并提出培训实施建议。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助人能力培训 培训流程 慕课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086-05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频发。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也大都成立了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然而笔者在大量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学各院系缺少相应的培训手段及标准,导致朋辈心理辅导队伍难以发挥大的作用。探讨如何在短期内将一批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辅导态度、基础心理辅导技能和责任感的朋辈心理辅导者,如何将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组织好、培养好、使用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保障校园安全穩定和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研究结合前期心理辅导队伍培训实践,探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的内容与流程设计,以期有效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现状

(一)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组成及特点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是指一支由学校心理社团成员、学院心理工作站成员、年级心理部长、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联络员组成的开展朋辈心理育人工作的大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其中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是主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委员是指学校各班级设立的班级心理工作的负责人,即班级心理委员,其最早于2004年在天津大学试行,随后被各高校效仿。其主要负责观察班级范围内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本班同学提供基础的心理援助。宿舍心理联络员指以宿舍为单位设立的心理工作负责人,其工作职责是及时发现、干预宿舍心理危机,调和宿舍关系,搭建学校心理机构和宿舍之间的桥梁。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相辅相成,他们可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全方位地预防、干预学生突发性重大心理危机,助推构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校园。

大量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具有普及性强、深入面广的特点。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与其他学生之间在年龄、生活习惯、所承受压力等方面相似性极大,且相较于教师团队,其与学生在日常交流方面更为频繁,能更好地把握、理解、疏导学生的由日常学习、校园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能深入到学生群体内部,与朋辈共同学习和生活,比较深入地了解同辈,能及时发现并干预同辈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利用宿舍、班会等特殊场所与有心理问题的同辈进行深入交流并疏导,在早期预防、中期应急、后期安抚中发挥极大作用,有效构建和谐友爱宿舍关系、弱化宿舍矛盾。但是,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绝大部分不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及手段,难以对求助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援助。有一些成员由于对心理工作者的职责及重要性缺乏了解,在开展具体的心理工作时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地帮助求助学生化解负面情绪及其他心理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难以担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工作责任。

(二)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知识水平较低

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对学校预防学生重大心理危机、提升学生幸福感起较大的作用。但由于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中的学生大多数未曾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教育,缺乏心理学知识,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辅导意识与技巧,一般很难很好地履行职能,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理论知识学习和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训练。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直接从未曾学习过任何心理学知识的零基础的学生中选拔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并把它当作一般的班级管理成员看待;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地对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进行一次性的基础辅导和简单的训练,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进行基础性学习和训练,大多数学校未建立比较完善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机制和标准。总体上看,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较低,以致辅导效果差强人意。笔者经过大量实践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员如果没有具备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必要的心理助人技术和心理干预方法,那么很难有效干预有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朋辈,也不能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问题,因此对朋辈心理辅导者进行系统培训极为必要。朋辈心理辅导者只有参加了系统培训后,了解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工作技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当中,当好朋辈心理辅导员。因此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机制,制定规范的培训标准,用制度化建设、标准化培训来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持续有序、科学有效地开展。

二、当前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情况

(一)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主要方式

心理委员岗前培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让一群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在短期内初步了解,并且能很快上手心理辅导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寻找最佳的培训方式,例如体验式教学法、心理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但更多高校则采取心理委员慕课培训的方式。心理委员慕课培训是在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的带领下,于2017年开始实施的培训方式,由包括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1所高校29名专业教师录制了14个不同专题的心理委员基础知识能力培训课程。学生可以在“毫末心委工作平台App”上免费观看学习。学生一般在心理委员、宿舍联络员、各学院心理工作站的带领下观看相关视频,完成课后习题,达标后申请并获取“高校心理委员MOOC培训合格证”。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也是高校采用比较多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方式,效果较好。

(二)慕课培训平台内容比较陈旧

心理委员慕课培训视频及相关课后习题自2017年初步完成后至今少有改动,虽然其视频所展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心理委员解决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又会面临新的问题,诸如内卷、就业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尤其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封闭学习和生活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新增不少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明显增多,因此出现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疫期心理综合征”的心理问题。但是过去的培训视频却没有有关“疫期心理综合征”的内容,与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法对接。这些比较陈旧的视频已经不足以帮助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完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心理委员慕课培训课后习题部分也较为陈旧。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找到相关答案,并没有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取得培训预期的效果。课后习题答案提前流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答案,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学生失去参加培训的兴趣。这种在未经认真观看视频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抄答案的练习、“完成”培训的方式,让培训变成一种收效甚微的形式。因此,“高校心理委员MOOC培训合格证”也就成为一种没有多大含金量的“水”证。

(三)培训方式单调且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

笔者调查发现,单纯的慕课培训方式难以让学生的相关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大部分心理委员及宿舍联络员表示,单纯的观看慕课视频的培训形式枯燥、单调,难以专心学习下去。这种灌输式的培训缺少对话交流与互动等环节,缺乏课堂中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遇到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丧失。笔者同时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同辈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或者出于更多功利性的目的。他们没有意识到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不了解心理委员及宿舍联络员的责任及义务,心中难以建立起自助他助的责任感。单一的培训环境、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功利性极强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很难保持良好的状态,很难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他们在长时间的单调的培训中也就逐渐感到疲惫,出现敷衍培训的现象。因此,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培训过程缺乏执行标准

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者培训问题一直为众多高校所关注,尤其是心理委员慕课培训推出后,各高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心理委员慕课培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笔者总结前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的经验,发现由于在具体培训过程缺乏执行标准,培训的设计人员不了解培训中各个环节的意义及作用,导致培训过程中缺少部分必备环节,培训结果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研究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标准化,对现有的心理委员慕课培训平台进行改革、优化培训流程极为必要。培训内容应当符合时代要求,能够反映、解决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培训流程应该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且具有专业特色性;培训结果应该能反映受训者是否具有胜任心理委员或宿舍联络员的能力及态度。这样才能构建高质量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

三、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的过程要求

笔者通过近5年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成果分析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目标应当依照三个维度,即情感、知识、技能来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心理委员慕课培训资源的基础上,要想使朋辈心理辅导发挥最大作用,培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培训目标

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主要包含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联络员两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培训目标。宿舍心理联络員的培训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会维系宿舍关系、缓解宿舍矛盾的方法和技巧,具备感知宿舍成员心理危机的能力,在其心中树立自助、他助的意识。心理委员应在寝室心理联络员的基础上明确心理委员基本职责、掌握心理委员四大基本能力、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

(二)设计培训内容及形式

第一,培训内容:朋辈心理辅导基本能力。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成员应具备四大基本能力,即辅导基础素养、宣传教育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干预问题能力。培训内容要围绕赋能朋辈心理辅导者零基础快速成长目标而设计,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能力要求设计四大培训板块。第一板块是基础素养赋能板块,包含明确角色定位、知晓岗位职责、树立专业辅导意识、具备良好心理健康素养等;第二板块是宣传教育能力赋能板块,包含学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掌握并分享常用心理辅导专业资源、学会设计与组织心理主题教育活动等;第三板块是发现问题能力赋能板块,包含知晓心理异常与心理危机信号、特殊场景问题模拟分析技能等;第四板块是解决问题能力赋能板块,包含掌握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谈心谈话技巧训练等内容。

第二,培训形式。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慕课培训。心理委员慕课培训主要依照传统的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培训,即学生在微信上关注“高校心理委员工作平台”公众号,并在“毫末平台”上进行相关的视频观看学习。二是线下专项培训。这是心理委员慕课培训之外的其他心理知识培训,这种培训主要由相关培训发起组织自行整合学校现有心理知识资源、筛选出与本校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心理知识、自行编写心理自助必备知识手册进行授课。它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辅导知识。

(三)明确培训过程

培训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是培训初期。由培训发起组织在各年级范围内进行构建朋辈心理辅导队伍专业化的重要性宣讲,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辅导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助己助人的责任意识,然后按照全员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则招募朋辈心理辅导学生。

二是培训中期。需要建立监督及答疑督导机制。监督机制即通过采取打卡、抽查等办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进度督促,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培训中期出现懈怠、敷衍等情况。答疑督导机制即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担任朋辈督导,对学生进行实时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相关问题,纠正学生学习误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培训后期。在完成所有培训内容后,需要使用相应的测评工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并建立奖励机制,对学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如颁发合格证书等。

(四)测评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测评需要运用一定的工具,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地对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考查,得到客观的测评结果。具体的测评工具如图1所示。

第一,测评内容。学习效果的测评题要基于学习目标、结合现有的慕课课后习题进行命制,以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培训、是否在培训后获得预期的能力、是否有主动去帮助他人的意识等。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求助资源知晓程度,二是自我抗压能力测试,三是他人心理危机感知能力,四是基础心理知识掌握程度。

第二,测评形式。采取多种题型结合的方式,如主观题、选择题结合的模式。教师在命题时应尽量以生活实际为导入,考查学生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知识宣传的模式,通过设置题目来解释部分特殊心理现象,拓宽学生知识面;也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工作场景来测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测评的难度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考查不同能力的题目、不同的题型需设置不同的权重,如需要一定文字描述的主观题等可适当降低权重。测评的目的是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培训,是否愿意去认真对待他人的求助。

第三,测评结果。建立测评结果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成就感。对测评合格的学生发放合格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不合格学生不给予证书,但要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精神鼓励。

四、实施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培训建议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地域学生会遭遇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组建与培训需要基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自编心理必备知识。心理知识学习是对原有慕课培训知识的拓展,慕课培训保证了学生基础心理知识及相关心理工作技巧的学习与掌握,而自编的心理必備知识则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及新颖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会面临更为多元化的心理问题,因此组织培训部门需要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纳总结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向,把问题分门别类,在此基础上编辑一套符合本校、本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培训讲义,供参训学生交流学习使用。二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所有理论知识最终都应服务于朋辈辅导实践,在培训过程中要有实操环节,例如安排角色扮演、实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提前体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流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错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三是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结业考核题目在参考原有慕课课后习题的基础上添加更多新题目,由多种类型题目组合而成,以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心理委员基本工作能力,是否在心中形成助己助人的责任感,是否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身边的同学正在遭受心理痛苦并主动而热情地进行心理援助。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索和构建标准化培训过程,进而开拓创新,使培训发挥最大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生在前期宣传、中期监督和答疑等培训过程中大有收获,才能充分做好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准备,才能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启生.心理委员工作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2]郑慧敏.高校学生宿舍心理联络员的职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

[3]娄宁娜,江艳.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委员培训优化策略[J].西部学刊,2021(18).

[4]杨瑞.关于高校心理委员的培训和管理探析[J].才智,2018(9).

[5]余金聪,刘青,杨子云,葛明.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9).

[6]詹启生.心理委员工作蓝皮书: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十二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

[7]余金聪,康丽婷,张春燕,等.慕课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

注:本文获2022年度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项目(22Z406)、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时代新人培育工程项目、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202310511106)资助。

作者简介:颜宁江,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谌凌飞,本科生,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朋辈心理;姚珂,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