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姓氏的由来及演变

2023-10-30 07:59韦兴荣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
关键词:古代姓氏日本

【摘要】现代日本社会,除了天皇及近亲,人人皆有姓氏,而且日本国内姓氏数量繁多,然而在古代,姓氏却独为少数上层贵族所有。众所周知,日本的历史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古代日本在借鉴和吸收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之后也发展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特色文化制度,其中也包括日本姓氏制度的早期形式“氏姓制度”。本文将在对日本姓氏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之上,对日本古代姓氏的内涵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日本;古代;姓氏

【中图分类号】K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7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24

一般而言,姓氏是指血缘传承的家族名称,姓氏和名字共同组成一个人的姓名,日本人的姓名也是如此。现代日语里,姓名统称为「名前」或者「氏名」,然而在古代日本,姓名的构成就比较复杂,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历史时期,姓名的构成形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际上,在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的平民才拥有自己的姓氏,而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平民都是有名无姓的状态,所以本稿探讨日本姓氏发展历程特指的是日本古代社会上层贵族武士的姓氏发展史。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了解日本古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将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和风貌。

日语里表示姓氏的词有「氏」(し,古时读うじ),「姓」(せい,古时读かばね),「名字」(みょうじ)和「苗字」(みょうじ),这四种表达方式都指的是放在名字前面的姓氏,含义上没有区别,如果硬要区分的话,在用法上会稍微有些不同。法律上表示姓氏时用「氏」,正式场合表示礼貌郑重用「姓」,而「名字」和「苗字」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苗字」会更偏口语化一点。[1]然而这四个在现代社会都表示姓氏的词语在日本古代却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主要是各自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点不一样,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很强的关联。因此,本稿将按照「氏」、「姓」、「名字」、「苗字」这样的顺序对日本姓氏发展进行论述。

一、「氏」的出现

日语中关于「氏」的概念,《广辞苑》 ①给出了两种解释:一,“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群构成的集团”;二,“模仿氏族,实际通过祭祀、居住地、官职等结合起来的政治集团。”由此可知,日本的「氏」并不像中国那样根据宗法制 ②严格按照血缘关系继承氏名,而是可以因为共同利益加入非血缘团体拟合而成的氏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的「氏」要早于「姓」出现[2],而不是像中国那样,先有“姓”后有“氏”。

根据《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由此可知,“姓”与女性生子有关,远古时期的中国处于母系社会阶段,生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谓“从女”;女性繁衍后代,代代相传,此为“从生”,女之所生为“姓”,所以“姓”这个字说明了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含义。中国早期的姓如“姜”“姬”“贏”等都是带有女字的,表示母系血脉传承。随着人口的增加,部落的发展壮大,同姓族群内出现了不同分支,称为“氏”,此时“姓”就起到了区分血缘关系的作用,用于识别是否为同一女性祖先所出。而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产生了国家和阶级,男性占主导位置,血缘传承开始按照父系血脉为准,“氏”逐渐演变成具有区分血缘关系的特征,而这与宗法制的形成紧密相关。根据郑樵的《通志·氏族略》:“氏所以别贵贱,贵族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由此可知,“氏”还具有区别身份地位高低的作用。随着分封制的瓦解,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姓”和“氏”已经没有区别,二者相融为“姓氏”。而与中国相反的是,日本的「氏」先于「姓」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在与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并采用了以父系传承为基础的封爵制度,以此为契机“氏”的制度开始在日本落地生根。

据史书《三国志·魏志倭人传》的记载,日本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是被称为“倭国”,彼时公元三世纪的倭国名叫邪马台国,是由名为卑弥呼的女王统治下的部落联合国家。日本的邪马台国时期对应的是中国的魏晋时期,此时日本还没有姓氏的出现,而中国早在秦汉时期本来用于区分血缘关系的“姓”与代表身份地位的“氏”已经合流,统称为姓氏,构成了现代中国人姓氏的基本格局。关于古代日本「氏」的形成,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五世纪中叶至六世纪上半叶[3],对应的是中国的南北朝到初唐时期。彼时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列岛上出现了统一全国的强力政权,建立起了大和国,这是日本国的前身,也是大和族的由来,国王叫大王,大化改新以后始称天皇,国号改为日本。由于外部受到朝鲜半岛可能南下入侵日本列岛的军事威胁,大和国开始向中国的南朝进行朝贡,以寻求来自大陆强国的军事支援从而保全自身的安危。在与中国的外交往来过程中学到了中国的封爵制度,为了巩固初生政权的稳定性,于是对内开始给臣服于大和朝廷的各大豪族赐予可以世袭的封号,即为“氏名”,由此,「氏」的制度开始在日本建立起来,氏族也就应运而生了。「氏」的命名一般按照其在朝廷内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领地、居住地来实行,例如,负责祭祀的“忌部氏”,负责财政的“苏我氏”,管理军队的“物部氏”和“大伴氏”,居住在出云国的称为“出云氏”,居住在葛城地方的为“葛城氏”等等。于是乎,大和王朝时期的日本,以血缘为纽带连结而成的各大氏族集团,共同组成了大和朝廷的政治格局。同一氏族内部以“氏上”为氏族的一族之长,管理有血缘关系的“氏人”和没有血缘关系的“部曲” ③和“奴婢”,朝廷根据氏族的出身以及对朝廷的作用贡献从而赐予氏上官职。因此,「氏」相较于区别血缘关系的作用其实更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二、「姓」的出现

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步稳固,各氏族在朝廷内负责的领域和职能也因为世袭制逐渐固定下来,为了加强对各氏族的统治,大和国的统治者“大王”开始根据各氏族的势力以及能力大小赐予各“氏上”相应的世袭荣誉称号,以表示其在朝廷内的身份地位高低,而这就是「姓」的由来,也开创了天皇赐姓的传统,当然此时的赐姓有着更深的政治考量,相当于给各大豪族进行位阶排序,建立起了贵族身份等级制度。如果说「氏」的出现是建立起国家组织架构的话,那么「姓」的出现就是政权稳固和国家治理加深的产物。大化改新以前,赐予贵族的姓多达十几种,按照身份地位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臣、连、君、直”等。其中,最为尊贵的姓“臣”,是赐给京城内的大势贵族,如苏我氏、葛城氏、平群氏;“连”是赐给担当特定职能的贵族,如掌管军事的大伴氏和物部氏,负责祭祀的中臣氏和忌部氏;“君”是赐给地方上的大贵族,如筑紫氏、毛野氏;“直”是赐给地方上的一般贵族和归化人 ④使用。由此可知,日本早期的「氏」和「姓」的作用刚好与中国相反,日本的「氏」用于区分血缘、家世、职业,「姓」用于区分尊卑贵贱。如此,「氏」和「姓」共同构成了日本早期国家身份等级制度,史称“氏姓制度”。到了公元603年,圣德太子仿照中国隋朝的政治制度,制定了“冠位十二阶” ⑤,引入了非世袭的官位制度,此项改革打击了世袭氏姓贵族势力,氏姓制度的根基也因此发生动摇。随着社会的发展,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升级,公元645年发生“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联手打倒了在朝中独揽大权的苏我氏,此后日本开始了名为“大化改新”的政治变革,模仿当时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削弱了豪族的势力,表示身份地位的氏姓制度由此逐渐崩坏。

公元674年发生“壬申之乱”,天武天皇在皇位斗争中胜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此前已经近乎废止的「姓」制度进行重新编排,制定了“八色姓”,由此产生了新的身份秩序。这八个姓按照尊贵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此番赐姓是按照与天皇的血缘关系亲疏和氏族的功绩大小来施行的,地位最高的“真人”仅授予皇室宗亲,“朝臣”授予在“壬申之乱”中立大功的氏族,“宿弥”授予原先拥有“连”姓的强势豪族,“忌寸”授予归化人,虽说是八姓,历史上实际授予的只有前面四个姓。可以看出在旧姓秩序里排在前二的“臣”和“连”,在八色姓秩序下几乎排在末位,不过实际上获得新四姓的大多还是旧豪族。八色姓制度的实施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皇亲政治格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时代末期,武士作为国家统治阶级崛起以后,只有“朝臣”作为表示尊贵象征的姓保留下来,上层公卿贵族和武士如藤原氏、源氏以及平氏一族基本上都拥有这个已经形式化了的姓。在正式公文书上写名字的时候加上“朝臣”的习惯一直流传到江户时代。例如,德川家康,就写作“源朝臣家康”,因为德川家康声称自己是源氏血脉,德川是苗字,也就是家名。

前面说到官位制的引入,坂田聪认为“奈良时代,随着律令制 ⑥的确立,姓所起到的作用逐渐被律令制的官位制取代,氏姓制度被废止,进入平安时代以后,姓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4]其实,随着「姓」原本用于区分身份地位的功能被取代之后,「姓」就逐渐变得和「氏」一样,具有区分血缘和家族传承的功能,像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姓和氏没有了区别,姓也就成了家族名称,也称为氏。例如在“大化改新”中立了大功的中臣镰足,从天智天皇那里得到赐姓“藤原”,这就是日本显赫世家藤原氏的由来。因为天皇赐姓而发展成为氏族,除了有藤原氏,还有原本是皇亲降为臣籍而获赐姓的源氏、平氏和橘氏,合称“源平藤橘”,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家族。值得注意的是,「姓」都是天皇赐予的,因为天皇家声称是天照大神的后代,是神族子孙,所以天皇及近亲是没有姓氏的,只有降为臣籍脱离皇室的皇亲在获得天皇赐姓以后才有姓氏。就这样,「姓」从最初作为身份秩序构建的产物,发展成为了和「氏」一样作为家族血缘传承的家族名。

三、「名字」和「苗字」的出现

「名字」和「苗字」的读音都是(みょうじ),但是「名字」出现的时间要比「苗字」早很多,「名字」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到了江户时期,「名字」演变成了一般的姓氏概念之后,便用同音的「苗」字取代了「名」,称为「苗字」,苗是分支的意思,表示同一血脉的分支。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平安时代,开启“摄关政治” ⑦的藤原氏在朝中独揽大权,其氏族内部的中下层贵族以及其他不能进入中央权力机构的氏族便出走京城到地方上任,渐渐地这些到了地方上的氏族分支掌控了自己的管辖范围和土地就开始另立门户,到平安末期演变成地方的武士集团开始脱离中央朝廷的掌控,作为日本新的统治阶级力量崛起。这些地方武士领主拥有自己的土地,稱为“名田”,并且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冠上名田名称以表示所有权归属,于是「名字」就产生了,为了不与汉语中的“名字”产生混淆,接下来行文中会把「名字」记为「苗字」。可以看出,与「姓」不同的是,「苗字」不是来自于天皇的赏赐,而是地方领主根据所在地名取的自称。氏族的发展壮大必然面临着继承和分家的局面,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未能继承氏族本家的庶子从本家独立出去之后另取家名以表示和本家的区别,一般都是以所在地名为根据起的苗字。从氏族中分裂出来的“家”是比“氏”更小一级的家族集团构成单位,苗字就是家名。以藤原氏为例,住在伊势的藤原氏分家叫“伊藤”,在加贺的叫“加藤”,在近江的叫“近藤”,在远江的叫“远藤”等等。在本氏族内部只需要报自己的家名即苗字,只有在跟其他氏族发生联系时才报出本家氏族名以表示出身来源。日本的武士政权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最后是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三个时期的幕府初代将军都是源氏出身,不同的是源赖朝是源氏嫡流,所以名字里带有“源”字,而足利尊氏是来自源氏的足利家,德川家康自称是源氏后代,不过也有人怀疑他是为了显示出身高贵而攀上源氏的名头。可以看出,进入武士掌权的幕府时期,家名也就是苗字逐渐具有了此前氏名代表的家族血脉传承的功能,氏族经过长期的演化分裂逐渐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分立的家族。到了江户时期,苗字已经成为了一般意义上的家族名称也就是姓氏,然而还是只有武士贵族等特权阶级才能称苗字。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了《苗字必称令》,要求国民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姓氏[5],从此日本的平民也有了姓氏,比如我们现在见到的“山下”“田中”“木村”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姓氏,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姓氏来源于他们祖先的居住环境。至此,起源于武士政治时代的「名字」历经近700年到了明治时代成了除天皇家以外上至华族 ⑧下至平民人人皆有的「苗字」,迎来了日本姓氏创造的大爆发。

四、结语

日本的姓氏缘起于大和朝廷为了稳固国家政权而借鉴中国的封爵制度给各豪族赐予世袭封号,于是就有了表示区分血缘的「氏」和氏族的产生,之后为了建立起区分氏族身份地位高低的等级制度,「姓」就应运而生了,二者统称为“氏姓制度”。然而随着大化改新的推进,日本成为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氏族的力量受到打击,氏姓制度逐渐走向衰落。随后出现了“八色姓”制度,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后只有“朝臣”这个姓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流传后世。氏姓制度瓦解之后,进入平安时代,「姓」失去了原本区分身份贵贱的含义,逐渐变得和中国秦汉时代一样,姓与氏没有了区别,都表示家族血缘传承象征。到了幕府时代,随着各氏族的发展壮大以及地方武士拥兵自重,纷纷开始以所在地为根据自立为名,于是出现了「名字」,后期称为「苗字」,表示氏族分支的家族名称。总的来说,日本古代姓氏发展大体经历了「氏」、「姓」、「名字」到「苗字」这样的历程。

注释:

①广辞苑网页版:https://sakura-paris.org/dict/。

②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制度,其主要宗旨为嫡长子继承制。

③部曲也称为部民,是豪族的私有民,从事各种职业,比可供买卖的奴婢社会地位高一等级。

④归化人是古代从朝鲜等国移居到日本的人。

⑤冠位十二阶是一种官位制度,具体是以德、仁、礼、信、义、智各分大小,组成十二级官衔,并以紫、青、赤、黄、白、黑六种颜色各分浓重的冠帽来区分官位的高低。

⑥律令制是古代日本引入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以成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目标的政治体制。

⑦摄关政治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具体指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

⑧華族是存在于日本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时期的贵族阶层。

参考文献:

[1]李花.从姓氏考察日本地域文化[D].山西大学,2010.

[2]侯亚琼.日本姓名的文化内涵[D].山西大学,2006.

[3]蔡凤林.试论古代日本姓氏文化的特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18(04):101-105.

[4]坂田聡.苗字と名前の歴史[M].東京:吉川弘文館, 2006.

[5]张联芳.外国人的姓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韦兴荣,南昌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古典文学。

猜你喜欢
古代姓氏日本
姓氏从何而来
日本元旦是新年
有趣的姓氏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姓氏拆解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