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10-31 05:27郭美汝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郭美汝

摘要:文章对“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进行定义和阐述,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以器乐艺术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提出“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和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评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題,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通过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训练之间的距离。此外,高职院校还实践了课程融通的产学协同育人新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1+X”证书制度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任职基础,职业等级技能证书是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化,也是对技能的拓展和补充。除了学历证书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证书还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幼师资格证、营养师证书、早期教育指导师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保育证书等。学生通过考取相关的证书,提高工作胜任能力与专业素养。

(二)课证融通

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证书获取情况作为课程教学成绩的真实反馈,展现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实现以证促改、以证促学、以证促教、以证促建的教学目标。

(三)四协同教学

四协同,即校内协同、校地协同、师生协同、职前职后协同,旨在通过有效整合学院教学资源,构建实习基地,挖掘智力、人才、资源、平台优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导向,不定期组织培训,搭建学生培养、教师培训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书育人的本领。

二、学前教育专业“1+X”课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呈现出标准化、理论化的特点,且教材更新周期较长,部分知识难以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与实际环境变化造成的职业要求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专业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在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

(二)教材与证书培养方向不同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与证书考试标准未得到有效融合,相对落后的课程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职业技能要求和岗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习得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考取证书所需。

(三)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涵盖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内容,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只注重教学,对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虽然积极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要想将政策与理念付诸实践,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与协同配合。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考核仍以专业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和考核力度不足,未能形成与“1+X”证书制度相契合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课堂检测和期末测评都是书面打分的单一形式,不能全面、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学分的分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存在缺失,难以对课程教学起到反馈和激励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

2021年9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文,要求非学科类(含艺术)机构的教研、教学人员应“具备相应职业(专业)能力证明”。2022年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等联合发文,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中,第二条明确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目前,各省已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其中对艺术类从业人员的教师资质提出了明确要求,需具备与所教专业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2020年12月31日,教育部发布了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名单,批准了器乐艺术指导为第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本文以器乐艺术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路径,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器乐艺术教育培训辅导工作,丰富他们的职业技能,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制订课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所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将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相融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瞄准新岗位要求,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还要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对接,根据学前教育岗位实际需求,将职业技能证书中的岗位技能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协同重构课证融合、德才兼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重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职业院校在制订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将职业技能证书中的职业素质、岗位知识、职业技能与现行课程体系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对比,明确差异。其次,在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要基于岗位需求和学生学情建立符合专业建设、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利用好“X”证书的导向作用,分别制订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层面的目标。最后,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明确职业导向,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设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选择课证完全融合或课证部分融合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三)整合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应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为导向,结合职业岗位特点和需求,全面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对应的技能。教学内容既要包含基本教学目标与素质培育,又要涵盖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相关拓展提升的模块,使学生获得全面、有效的学习。下面,笔者以器乐艺术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制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框架,如表1所示。

器乐艺术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根据美育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以器乐教学为内容,追求审美和教育取向。器乐艺术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立四个一级指标和十三个二级指标来指导教学。

第一,器乐艺术教育职业认知领域的考核内容包含三点:职业认知中核心理念掌握,即深入理解器乐艺术教育理念与目标,熟悉行业发展动态;职业素养提升,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務水平和教学技能;教育知识运用,即熟练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二,器乐艺术教学领域的考核内容包含四点:教学规划,即精心制订学生发展规划;教学方案设计,即设计系统、完备的教学大纲、教案及活动方案;教学流程执行,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系统学习;教学反思及评估,即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优化教学。

第三,器乐艺术教育研究领域的考核内容包含三点:梳理与研究开发理论,即深入研究器乐艺术教育理论,总结成功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训练,即研发新技能、新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行业新技能实践,即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开展教学。

第四,展演活动组织的领域考核内容包含三点:展演活动规划,即谋划丰富、优质的展演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展演活动执行,即组织开展文艺汇演、音乐会、比赛等活动;展演总结与拓展,即总结活动成效,不断丰富和完善展演内容。

(四)完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切实做好实践教学。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教师统筹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证书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好院校和企业场所,与评价组织协同教学和培训。另外,教师以“引进来、走出去”“引企入校”等方式,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组织充分参与院校的实训建设与实践教学工作,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一体化,形成任务驱动、课岗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1+X”证书制度中,职业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有所分工,充分体现教考分离的原则,加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行业协会制定,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还要进一步改进用人企业缺位考核评价的问题,从学校单一评价转变为企业、社会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2]解鹏程,万久玲.基于三维互动的“1+X”网络营销课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改探索,2020(11).

[3]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12).

[4]毕波,冯颂群.托幼一体化理念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27).

[5]郭秋霞.“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J].教育观察,2022(6).

基金项目:铜川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院级教科研课题“学前教育专业‘1+X’课证融通四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终结性成果,课题编号:TZY202320。

(作者单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