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1919—1927年河南地区的新思潮与工农运动

2023-11-01 13:30李炳灿
西部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工农河南工人

李炳灿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洛阳 471023)

河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早期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中原文化。北宋之后河南地区逐步式微,近代以来河南地区由于深处内陆且交通不便,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较为落后。“五四”运动之后,随着各种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河南地区出现了新式报刊和工人组织,部分新式报刊的创办者将农民看作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向他们宣传新思想,为后来河南地区的工农运动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19年到1927年河南地区的工农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到1921年)为思想准备阶段,主要是各种新思潮在河南地区的传播和碰撞,以及部分无政府主义者转为马克思主义者;第二阶段(1921年到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地区的工农组织开始有纲领、有计划地开展运动。目前国内对民国时期的工人运动研究较多,对“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间河南地区工农运动研究较少。通过对1919—1927年河南地区新思潮与工农运动的研究,有助于总结这个时期河南地区工人运动的特点,填补有关空白。

一、“五四”之后河南地区新思潮的发展

河南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腹地,又曾长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各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到了近代,河南地区仍处于与世隔绝之境,“一切新思潮、新事业较之沿海各省瞪乎其后。”(1)《新申报》,1920年5月28日。“五四”运动之后,河南地区追求民主之风才得以盛行,形成了崇尚新思想的潮流。在这场潮流中,最引人瞩目的思想是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等方面。河南思想界认为,对“女子再醮”问题的讨论最能反映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认知,“女子守节”是“古代殉葬”的现实版本(2)《新中州报》,1920年5月11日。,坚定意志,崇尚朴素等是成为“新妇女”的道德标准。这一时期《新中州报》等报刊开设了妇女话题专栏,介绍苏俄的妇女运动。一些大城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士来到河南,将妇女解放运动推向高潮,妇女互助、男女平等、妇女参政等要求和口号被广为宣传(3)《新中州报》,1920年2月5日。。在劳动解放方面,河南的新式报刊对孔孟学说发起了猛烈攻击,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点是胡说八道,孔子等人距今太过久远而思想也极度落后(4)《新中州报》,1920年1月14日。。这些报刊刊文提出,工人想要得到生活和思想的进步,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强调“工”和“学”不能分离。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应抛弃带有阶级区分功能的长衫等衣物的声音,认为应在社会上树立起劳动崇拜。开封第二中学“青年学会”负责人曹靖华所撰《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一文说:“我们最钦佩的就是那头脑单纯,人格高尚,着短衣的劳动界。”[1]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学会”将农民看作为思想觉醒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青年》杂志第五期刊文,通过“春奉粮,秋纳潜,为什么做官们拿着我们的钱去开消?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能闲,为什么财主们不做也吃穿?”这样的话语为农民鸣不平,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在新思想的传播过程中,各种学会等组织以及它们所创立的报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五四”运动影响而涌现的这些团体,其思想武器均来自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武器库[2],因而在一开始并不成熟。“青年学会”是河南新思潮的一个缩影,其成员多愤世嫉俗,主张个性解放。此时的知识分子们所提的“学”与“工”相结合只是建议工人在工作之余学习文化知识,并没有提出学生要深入工人之中的观点,造成工人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不了解。工人最开始对先进学生的态度是提防与忽视,当时的工人普遍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吃苦的、任人压迫的,而“大学生是金枝玉叶,将来做官为宦的人,是统治工人的候补者”[3]108,学生与工人并不是一伙的,部分工人甚至还怀疑学生是官府派来的卧底。工人们普遍认为此时中国各地新思潮遍起,政治运动不断,但工人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因此得到多少改善。此时的青年学会成员由于没有得到必要的指导,在思想道路上逐渐走向了无政府主义。直到阅读了李大钊1919年12月发表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后,部分青年学会的成员思想逐渐回到唯物主义的正轨上来,并于1920年1月1日出版了《青年》杂志。但就如同其他河南的学会组织一样,青年学会此时发生了严重的分化,坚持无政府主义的成员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成员展开了激烈辩论。最后在《青年》期刊出版了十期之后,青年学会解散。

河南思想界对妇女解放和劳动解放的讨论使得其核心论点开始被劳苦大众所了解,而思想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态度之于后来河南革命知识分子的发展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诸如“青年学会”等组织虽然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团体尚且幼稚,但是它们对河南的劳动人民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为后来的工农运动起到了思想铺垫作用,而这些组织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部分骨干成为日后河南地区工农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二、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工农运动

为了在北方地区开展工农运动和宣传工作,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该机构的成立和壮大使得以“交通系”为代表的北洋政府大为恐慌。所谓“交通系”是北洋政府中一些政客与财阀组成的小团体,其成员早期以助逆卖国发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交通系”即控制了交通银行、大型工厂、技术学校等机构,还拥有铁路警察等武装。“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北洋政府害怕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工人当中去,便向工人宣称“学生是危险人物,是过激派,穷党。他们是专门来煽动工潮,借此捣乱的”[3]108。由于“交通系”直接控制着当时的职业教育,工人的就业、职位变动、薪资待遇等均由其掌握。在北洋政府的威逼利诱下,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工作遇到了阻力。除了恐吓工人外,北洋政府中的“交通系”官员为了维护自己所持企业的利益,疯狂打压共产党人与先进学生。当长辛店工会筹划组织时,“交通系”便疯狂进行破坏。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发生前,北洋政府发动了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的攻击,京汉铁路沿线多个工人组织与党的机关被破坏,铁路工人失业人员与北京监狱中的政治犯数量猛增[3]115,陇海铁路沿线的中共党员游天祥、洛阳工会秘书王忠秀、津浦工会会长张振成、西直门工会秘书王净尘等均被杀害。

北洋政府的镇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困难。虽然经过了几次罢工冲突后工人的工资待遇有所改善,但1922年之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施压,各地的罢工斗争相继遭到重大打击,部分工人对工会产生了恐惧心理。如开滦煤矿工人组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天津的工人甚至要求当局逮捕共产党员。到中共三大结束时,全国的工会工作仍未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工人们只是接收共产党人对工会的宣传[4]。北洋政府对中共党员与先进人士的大肆捕杀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加重了工人们的苦难,给中国共产党发动工人运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中共党组织在逆境下领导的河南地区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虽然在诞生之后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仍坚持开展群众运动并在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逐渐成熟。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发动的几场工农运动将党的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民国时期河南地区的工人与其他地区的工人一样遭受着来自“三座大山”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压迫。在1921年到1925年这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做了充分的考察和准备后发起了陇海铁路大罢工、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和郑州豫丰纱厂大罢工。这三场罢工的对象都是外资控股的企业(豫丰纱厂最开始由中国人创办,后来被外资收购),工人在其场内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剥削和人身压迫。1924年,郑州豫丰纱厂的员工每天被迫劳动超过十二个小时,而月平均工资却不过四元八角,还会经常被工头克扣。女工、童工的遭遇则更惨,同样的劳动情况下他们的所得只是成年男工工资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5)《民国日报》,1925年8月11日。。焦作英福煤矿矿工除了待遇极低、工作时间长外,他们的工作条件也极为简陋。焦作煤矿井下基本上没有照明设施,每个员工下矿后都不知道当晚还能不能回来[5]。陇海铁路的员工一年中有340天在工作,每天的劳动时间在十到十二个小时。外籍会计处长工资为每个月两千六百元,而中国工人的月薪却只有四至十二元,而当时的米价为每石十六元(6)《劳动周刊》第十四号,1921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负责当时河南地区的工人运动,深入到工人中的党员会通过宣讲工人运动的理念来使工人觉醒,发展新党员并组建工人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员进入陇海铁路开展工作之前,陇海铁路沿线已有多个工人自发成立的类似工会性质的组织。这些组织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陇海铁路开封段的“老君会”。该组织的成员共同信仰“老君”即老子,在会长的带领下抱团取暖来抵制资本家的经济压迫。虽然“老君会”有着宗教色彩且歧视外地工人等问题,但是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组织在发动工人运动、保护工人权利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1921年11月17日陇海铁路洛阳机务段的工人在遭受了不平等待遇和殴打之后奋而罢工,18日晚李大钊同罗章龙等同志召开紧急会议后认为罢工的条件己经完全成熟,决心团结以“老君会”为代表的工人组织发动陇海铁路全线工人大罢工。在大罢工之前,洛阳机务段已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的白眉珊和共产党员游天洋两人开展群众工作。党的紧急会议决定,由游天洋、白眉珊、王忠秀、黄壁成等组成罢工委员会,统一领导陇海铁路全线的罢工。中共北方区委对这次罢工给予了全力支持,并以中共北方区委和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开始在北方铁路沿线车站、城市设立党团组织并建立联系网络。

1925年6月底,焦作党组织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反帝斗争的形势, 经过充分讨论,认为焦作煤矿已具备了罢工的基本条件。为此,建立了罢工指挥部。会议决定:7月6日,英商福公司英人家庭雇员首先罢工,然后发展到煤矿总罢工,以此来援助上海工人的爱国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并提出“斗争不胜利,决不复工”的口号。同年,为了声援“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豫丰纱厂罢工委员会开始了罢工运动[6]。

在这三次罢工中,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舆论的力量。陇海铁路罢工后,“老君会”代表陇海全路机务工人发表了《敬告全国各路同胞同业弟兄们恳乞救援》宣言书;1925年7月12日,焦作煤矿工会补发《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1925年8月20日,郑州豫丰纱厂罢工委员会发布《告全国人民书》。这些公告在第一时间将罢工消息传向全国,争取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同时也使其他地方的工会得以遥相呼应。如陇海铁路大罢工时,南阳、郑州、开封、徐州等地的铁路工人在当地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都进行了罢工誓师大会(7)《劳动周刊》第十六号,1921年12月30日。。由于原来老君会的领导者意志摇摆不定,罗章龙改组“老君会”为开封工会,并加入中国劳动书记组合部。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还表现在其对罢工目的的把握上。在发动罢工时,中国共产党不要求资本家和政府做出最大程度的让步,而是实现以政治目的为主,辅之以实现工人待遇的提升。比如郑州豫丰纱厂罢工,罢工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对于资本家而言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全厂男女童工,于罢工一月内,一律加洋五分……自增资后应尽力工作,务使出品精良,废品减少……工作时间由十二小时缩短至十小时,童工工作时间暂行保留伺机实行……”[6]

河南地区的农民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着力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河南农民遭受着军阀、地主等残酷的剥削。以全省而论,“每月军需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余元,一年军需共要一千九百六十九万二千元,而河南全省一年收入,不过二千万元,仅够支军饷,其它还有政费。防军都是就地勒索,硬派日用品,便强要农民负担,战争发生,更是强占民房,拉夫等常态,不在话下。平时总是常有兵变,一排一连的叛变,人民受害实不浅了。”[7]河南地区的农民自发组成了武装团体“红枪会”。“红枪会”在河南分布极广,其成员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练武,“一家有事,全体皆上”,抗粮、抗捐,抗拒土匪和军阀部队的骚扰,同时因为大量枪支流落民间,导致红枪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他们有了机关枪大炮,便用不着孙悟空、猪八戒了,现代的武器入了他们手中,五行八卦的迷信,便渐渐的失去了效力。”[8]11“红枪会”强大的武力“使零星土匪不敢擅行,小股土匪不敢过境,官军亦不敢侧目”,起了一定的保境安民作用。对于这种农民自卫组织,我党采取积极的态度,将其纳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使其成为农民运动中的重要力量。由于落后的农业经济导致农民中产生了狭隘的“村落主义”,致使部分“红枪会”被土豪、军阀利用,使农民兄弟之间手足相残,如河南洛阳红枪会城内派与城外派的冲突[8]11,甚至成为破坏革命的工具,如中共洛阳地委书记王忠秀就惨遭反动“红枪会”的杀害。我党对于“红枪会”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首先对“红枪会”团体进行理论宣传,努力将积极响应的“红枪会”团体吸收入农民协会,并在其中发展党的武装力量;对于持中立态度的“红枪会”,在保证农民利益的情况下与之保持友好关系;对于反动“红枪会”,则打击其首领,吸引普通会众,逐渐孤立直至分化其组织。在党正确政策的指导下,河南地区党的工人、农民运动日益高涨,为党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和北伐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结语

“五四”运动使得河南地区新思潮盛行,对河南地区的无产阶级起到了启蒙作用,更为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工农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地区的工人、农民组织统一了行动纲领,在组织结构上日益完善,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工农组织相互配合,不仅有效维护了工农的权益,同时也为河南地区党的工作夯实了基础。河南地区工农运动的史实说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和发展工农联盟,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是革命事业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

猜你喜欢
工农河南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出彩河南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