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3-11-01 13:30冯玉玲付冬娟常玉春
西部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研究生思政

冯玉玲 付冬娟 常玉春

(大连理工大学 微电子学院,大连 116620)

目前,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集成电路行业高层次人才是国家紧缺人才。高校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为谁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是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全程育才的重要内容,从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科研课题、企业实践、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路径,对集成电路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一、加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亟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是研究生层次的工程类专业,是解决国家芯片技术人才短缺、工程应用性强的专业,该专业研究生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研究生属于现代社会最高学历层次人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行业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集成电路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国家缺芯的状态,实现科技兴国。

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是顺利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缺乏人文素养的研究生很难在工程应用性科研工作中展现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文情怀。只有认清国际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形势,才能使研究生培养的思路和国家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帮助研究生确立适合个人能力的专业研究方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社会化。

二、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现阶段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迅速传播,青年一代接触的信息数量庞大、良莠不齐。日益浮躁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导致高校出现了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给研究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容易导致道德滑坡、理想信念缺失。

(二)重业务、轻思政,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有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弱化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倾向,部分研究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有些欠缺。尤其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集成电路工程极为紧缺,由于教学科研压力大等原因,少数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存在重科研轻思政的问题;师生比失调,有些导师采用集体指导的方式,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甚少,甚至出现师生关系不融洽的现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的多元化、思想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成为普遍现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无用论、回避论、形式化等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

(三)有的研究生学习、科研预期目标过高,焦虑情绪严重

近几年来,考研大军规模逐步壮大,录取率降低,繁重的考研压力在入学后未能及时释放,接踵而至的是学习压力、科研压力、经济压力等。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大多数是直接从本科考取的,缺乏社会经验,学习理念转变有个过程,有的研究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学习、科研规划目标较高,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出现焦虑情绪。一些研究生面对困难和坎坷时缺少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思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甚至出现自闭、偏执、抑郁等不良情绪。近几年毕业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增大,再加上个人情感的问题,有的研究生没有处理好现实和心理预期的关系,心理波动很大,焦虑情绪严重。

三、加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渗透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结合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本文提出“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一)优化教学方法,讲好思政课程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思政课程主要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和选修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等,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选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研究生思政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核心教学目标是让研究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理性分析问题和进行价值判断的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不同情境问题的思维能力。要实现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就必须增强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满足研究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丰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有效性。引入多样化案例、场景教学,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课堂思政课主体参与意识相对淡薄的现象,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从而使思政课的学习和教学真正发挥提高研究生政治思想和素养、坚定研究生政治立场的价值导向作用。

结合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特点和思政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设置议题,运用最新颖的题材,精心设计教案,深入开展专题研讨教学,搭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施途径,以课外实践教学为辅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平台。拓宽教学渠道,利用新媒体时代丰富的智能工具,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引导研究生提前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

研究生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互为补充,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授课体系有机融合,能够实现育人最大效果。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有“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如盐溶于水,潜移默化地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传递给研究生,使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而实现党和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根本要求。

在集成电路专业课程教学上,授课教师使用“美国制裁中兴”“美国制裁华为”等典型案例,把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教育、工匠精神向研究生阐释清楚,把攻克“卡脖子”技术变成科研任务,增强学生的科研动力,充分彰显大国工匠培养单位的革命斗志和钻研精神。追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发展历史闪光点,根据专业知识前后顺序,整理出贡献人物、成长过程和成果,及时更新课程思政案例库,让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课堂一体化。比如:中国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黄敞成功研制出固体火箭用CMOS集成电路计算机,使我国卫星运载技术跨上了新台阶;中国芯片之父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突破,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1];中微刻蚀机之父尹志尧60岁回国创业。用这些先进典型激励青年学生学成报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专业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基本上是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接触面最广、接触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导向,把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巧妙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从所授课程的角度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知识文化氛围,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多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传授给学生,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抓好学位过程培养,优化科研环境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术方向、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位研究生,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科研及生活等方面影响深刻,应该选拔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导师。同时,定期开展学校学院两级制的导师培训,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监督等保障工作。

研究生教育中的科研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各个环节中,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互动、同心聚力中,体现科研课题开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结合选题、开题考核、中期考核、答辩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科研思政,培养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负主要责任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研究的主体,导师只有指导职责,只能给予必要的、有限的帮助,自己要学会把握研究进展,逐步培养独立科研能力;科研思政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在社会发展格局中进行学位论文选题的大格局,研究生写作学位论文不应只是为了获得学位,而应该以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前提进行选题。

实验室是理工科研究生驻足时间和专心投入时间较长的科研场所,结合研究方向主题,在实验室设置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领军人物图展,做好实验安全知识、榜样人物、科研成果的宣传;在讨论室和教学楼、办公楼的长廊里,定期组织学院标兵、集成电路设计获奖成果展,充分发挥科研环境的育人功能。

(四)以企业专业实践课程为载体,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为第一导师(即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即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企业专业实践是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学习环节,历时6个月及以上,但专业实践环节的思政教育又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是研究生思政教育亟待加强的环节。

以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为例,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学院设立研究生长光辰芯集成电路专项、圣邦微电子等奖学金,激励学生潜心学习、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学院定期组织师生深入全球领先的3D NAND产品生产基地英特尔存储技术(大连)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参观学习行业先进生产线,了解企业需求,打通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校企育人的协同发展。定期组织科技学术活动,邀请行业前沿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讲座,让学生在行业发展知识共享中感受到行业传帮带的作用、感受国家战略发展成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五)结合教学管理、党建等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从招生工作的政策咨询宣讲到培养过程、毕业与学位授予,教学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相连,从领导管理层的决策到基层工作人员实施,都要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教学管理工作者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定期开展新生培养政策讲解、组织高年级学生的经验分享会等。高校管理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培养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确保严谨性、科学性、时效性。确保政策公开透明,工作流程规范。面对研究生的疑问,要耐心清晰解答,坚持首问负责制,让同学们感受到有问就有回音,保障学习和研究顺利推进。

研究生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后,班级概念弱化,鉴于研究生党员比例高、规模大,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具有结构完整、覆盖面大、人员素质高的组织优势,学院要建立师生纵向党支部、建立“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鼓励研究生在组织生活中畅所欲言,师生互助、新老生互助,创造和谐的科研、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研究生思政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