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呼吸

2023-11-02 06:16胡涵瑜
作文新天地 2023年29期
关键词:郊野镇海林海

◎胡涵瑜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初二(14)班

徜徉在树林里,听到绿色的呼吸。

外公退休后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他身板瘦硬,满脸褶皱,恰似一棵沉默寡言的老树。

儿时的我最爱在楼下小树边玩耍,外公便在旁守着。一日,趁外公不注意,我伸手攀上树枝,荡着双脚,来回摇晃,“咔嚓”一声,尚稚嫩的树枝应声而断,油亮的绿叶纷纷飘零。外公赶忙跑来,确认我未受伤后,转头看了看小树的断枝,眼里溢满了心疼,仿佛注视着自己的另一个外孙。

“囡囡,毁坏一棵树,就要补种一棵树。”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我才知道,外公年轻时,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曾去林场当过一名伐木工。改革开放后,他深感伐木危害之大,于是在山脚下搭起了一间简易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片林区到另一片林区,一双解放鞋巡遍青山处处。外公从伐木者转变成了护林员,他与山林厮守,一过就是五十年。

一铲,一铲,我和外公用铁锹在郊野的平地上挖树坑。我们俩神情庄重,如同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马尾松幼株,根能扎得极深。”外公说道。我点点头,将树苗小心地放入坑内,双手扶正枝干,外公为树苗的根部填上松软的泥土。我的指尖抚过树皮粗糙的纹路,似乎能感受到生命的汁液在其中流动,想象着在幽邃的地下世界里,小树的根正扎向深处……

那天夜里,我梦见树苗抽条了,在晴天下张开一把蔽日的绿伞,我还听见枝丫下金银花和矮灌木的轻喃。“植树”——这脆生生的二字,以一种与泥土“亲密接触”的方式,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

外公回去了。他从林海而来,绿色已融入了他的呼吸,比起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公寓,幽林万壑、鸟鸣松涛才是他灵魂永栖的家园。“囡囡,照顾好我们的小树。”外公看着我,眼神溢满了柔软,仿佛注视着一株茁壮的幼苗。

毁树者成了植树者,我也长大了。

如今,郊野已成树林,我们种的树隐在碧波绿涛里,不见踪迹。其实,究竟哪棵树是我们种下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棵树成了我与大自然的第一根纽带。此后,出行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门携带水杯、双面使用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购物袋……都成了我的自觉行为,每一个举动都是我与大自然美好未来的最默契的眼神交流。

我们将徜徉在大自然美好的未来世界里,我们将一起听到绿色的呼吸!

【点评】

作者记叙了儿时的一次种树经历,着重刻画了外公和“我”两代人从“毁树”到“植树”的过程。全文明写“我”的心路历程,暗写外公与树的不解之缘,明暗线索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一首绿色交响曲。标题“绿色的呼吸”耐人寻味,这是山林清新的气息,是融入自然的日常行为,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样态。这样的领悟不是突兀的,而是顺着叙事脉络自然生长,水到渠成。结尾处,小树藏于林海,理念植入人心,低碳绿色行动成为自觉,首尾呼应,层层升华。

(赵倩婧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猜你喜欢
郊野镇海林海
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作品精选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镇海为大乙烯装上“中国心”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欢 沁
冬阳
林海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