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高质量发展及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2023-11-02 10:22王莹洁朱潇月焦珊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产率省份旅游业

王莹洁,朱潇月,焦珊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受规模化投入、同质化的影响,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困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凸显,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低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据此我国对旅游业发展提出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发展旅游业,既要注重效益又要注重质量。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一带一路”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其沿线省份旅游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旅游交往密切,以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交流互鉴为宗旨,形成了成效显著,规模巨大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目前为止,“一带一路”参与国与中国进行双向旅游交流已超过6,000万人次,“一带一路”俨然成为世界旅游热点。因此,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以期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和要素配置提出建议,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957年Solow提出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效率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1]。随着“效率”概念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国外学者最早将DEA方法用于旅游产业效率测算,主要研究集中于旅行社以及旅游客运等旅游相关行业[2];国内对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效率[3],研究视角相较于国外,更侧重宏观方面,并逐渐从描述性研究转向时空分异、驱动机制,研究区域逐渐涉及安徽省、滨海城市、泛长江三角洲等城市和区域[4-6]。研究多采用DEA-Malmquist模型、随机前沿函数(SFA)、三阶段DEA模型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于“一带一路”旅游课题的研究视角偏重于从宏观理论视角进行战略分析,多以国家、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入境旅游发展[7]、城市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开发等[8],较少涉及旅游生产率的测算和结合当地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等驱动因素对旅游生产率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区域上多对单一省份或区域进行研究,少有对沿海和内陆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演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大多集中于旅游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对内陆城市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其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揭示演化规律和驱动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1953年Malmquist提出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Caves等将其应用于生产率变化测算[9],Fare等人对其进行改进[10],基于DEA模型对旅游要素利用情况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旅游发展效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深入分析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第t期和第t+1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如式(1)所示:

(1)

其中xt和xt+1分别为t、t+1期的投入量;yt和yt+1分别为t、t+1时期的产出量;Dt、Dt+1分别表示t期和t+1期以技术为参照的决策单元的距离函数。M(xt,yt,Xt+1,yt+1)表示决策单元的生产率变化。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TFP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C和技术进步变化TC,技术效率变化可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SEC和纯技术效率变化PEC两个部分,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可表示为:

TFP=EC×TC=PEC×SEC×TC

(2)

式(2)中,当TFP>1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t期到t+1期得到提高,反之则减少;同时,TC>1、EC>1、SEC>1、PEC>1分别表示相应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规模的优化以及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对TFP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抑制TFP的提高。

1.2 指标选取

传统经济学中生产投入要素一般为三部分:土地、劳动以及资本。土地一般不作为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不作为投入变量;旅游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用旅游业从业人员数表示;资本要素选择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增加的旅行社数量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旅游产业最直接的产出是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故选取该指标作为产出指标。

表1 投入产出指标

1.3 数据选取

研究选取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旅游业的投入和产出面板数据对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选取的旅游业总收入指标经由2008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进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经由2008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各项数据均源于2009—201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2008—2018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根据表2,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率为10.6%,其中,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0.4%,技术效率增长0.2%。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其年均增长率远大于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化中,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1%,规模效率却在下降,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旅游企业技术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却在下降,旅游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进步不明显。

表2 历年平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年都大于1,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处于逐年递增状态,但增长速度存在明显波动。2008—2010年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幅度较为微弱。2010—2012年间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都呈现正向增长,与我国顺利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两个国际性重大节事有关。世界级集聚活动的举办对于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关注与出游等具有重大意义,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活力,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与结构优化。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明确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战略定位,促进各省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13—2014年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14年后旅游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增长态势,技术进步与其增长趋势相同,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增加,旅游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技术进步除2012—2013年呈负向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呈正向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存在明显波动性,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高敏感性使“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不稳定,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

2.2 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表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差异性,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分别为5.6%和12.7%。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显著,沿海省份旅游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旅游资源配置和技术利用都达到了一定的瓶颈,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微弱。内陆省份旅游业起步较晚且面临交通不便等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各省份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内陆省份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区域间互动交流频繁,逐渐趋于联动发展模式,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显著。内陆省份技术效率年均增长1.5%,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1.1%,内陆省份的技术规模和技术进步增长率都高于沿海省份,与现行政策体系扶持下,旅游发展资源性和技术性要素西向流入有关。沿海省份旅游业发展主要采取要素驱动模式,过度依赖自身优势,依赖要素投入数量,不注重技术效率,技术规模效率出现负向增长。

表3 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指数及分解

2.3 驱动因素

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分析,其变化是各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结果,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政府的宏观政策、环境因素、重大事件等,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化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基础,交通水平、政府宏观政策是时空演化的基础,环境和重大事件是时空演化的不确定因子。驱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

1) 经济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五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络、较强的旅游服务意识,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实现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最大化。同时,沿海五省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高端的人才储备,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并影响旅游业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高旅游产出水平,促使沿海和内陆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差异。

2) 交通水平。城市交通水平是旅游业发展基础,也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城市资金和人才的流入速度,影响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导致不同城市的旅游投入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交通水平也影响城市旅游区域的可进入性、便捷性以及游客数量,进而影响旅游产出水平,导致不同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差异。

3) 政府政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仍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发布的政策会提高地区交通水平、科技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和资金的投入,旅游产业获得相应资源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沿线各省份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引起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随时间发生变化。

4) 环境变化。环境的优劣对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以及产生出游意愿具有很大影响。好的环境会使游客心情愉悦,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程度,进一步产生重游意愿或者将此旅游目的地推荐给他人,增加该地区的旅游人数。相反,恶劣的环境会减少人们的旅游意愿,还会直接影响人们实际出行体验。环境水平通过影响旅游人数而影响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导致城市旅游发展格局发生变化。

5) 重大事件。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能够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正向效应。首先,为了活动成功举办,政府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接着,活动举办吸引大量资金投入,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资源的投入规模迅速增大,旅游投入资源增加。其次,活动成功举办还具有声誉提升、形象塑造与延伸等重要作用,能有效吸引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极大提高了活动举办地的旅游产出水平。同时强大的眼球效应带来高媒体覆盖率,提升举办城市旅游知名度。因此,重大事件也是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DEA-Malmquiat指数模型,对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和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 2010年之前各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2010年后由于各类活动成功举办和“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上涨趋势凸显,技术进步成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2) 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沿海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小,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内陆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波动较大,与早期的经济基础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有关,沿海省份因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在现行政策体制和“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旅游发展资源性和技术性要素西向流入,内陆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增速变快,具有后发优势。

3)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政府政策、环境因素、重大事件都对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具有驱动作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是由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3.2 建议

1) 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都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增长引擎。目前各省份只注意技术革新和旅游要素投入,不注重技术效率提高,旅游产业要素投入利用率较低,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无法进一步提高。沿海省份旅游要素投入呈现冗余现象,因此各省份不但要加大旅游产业技术革新和旅游要素投入,同时要注重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旅游产业要素利用率,提高技术效率,促进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

2) 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受到地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政府政策、环境因素、重大事件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政府政策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统筹规划,针对不同省份特点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大力发展地区经济与交通,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3) 内陆省份对比沿海省份其经济基础和交通水平等都稍显薄弱,在 “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等都得到加强,具有后发优势。内陆各省份应把握机会,加快资金转移、技术革新,提高技术水平并积极引进人才,增强对新技术的利用和消化能力,提高技术效率,实现内陆省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产率省份旅游业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旅游业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