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3-11-03 07:18董文龙张宏玲李静姬李国江
猪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农科免疫学育人

董文龙,张宏玲,王 奔,李静姬,李国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作者简介:董文龙(1989—)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是深刻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根本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迅猛,且已成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涉农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大力挖掘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力的思政元素与育人的作用。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思想元素丰富等特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润物无声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课程思政”新时代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是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着力点。

1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课程性质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讲解了畜牧兽医领域所涉及的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及其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同时讲授动物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不同层次系统构建动物免疫系统的组织框架,解读免疫系统各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

课程围绕着涉农高校的育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重构建设。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三农情怀”为核心。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成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使命感的综合型人才。见表1。

表1 教学目标设计

2 教学痛点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晦涩难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较不理想。作为一门与时代同进步的学科,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其在课程教学中自然融入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思政元素的“生切”、“嫁接”“说教”等现象。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后,融入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育人工作。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大纲,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3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及其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内在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经过大学生的体验、内化,最终引起共情的过程。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时候,要研读专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要了解学科的学术成果、名人事迹,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深入探究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结合专业知识用价值最小单元法挖掘思政元素,用自然辩证法凝练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引入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与设计

4 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之“盐”溶入学校教育之“汤”是所有课程实现的育人要求和责任。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课程的重构设计依据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重建课程大纲、改进教学教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思想元素进行“润物无声”的自然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去。

4.1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教师本身要从内心深处认同思政育人的理念。将专业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三线并进”。“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学团队的教师加强思政教育学习,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内化融合,提高教师育人水平。组织教师通过在线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的能力。

4.2 课程大纲建设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育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作为授课的必要内容。同时进行教案和授课课件的修订与完善,形成了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

4.3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中,例如,可以采取如思政案例教学法、主题讨论法、混合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形式进行,并寓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深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植入到课程考核过程中。

4.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是在思政教育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发展史,例举中华传统文化、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结合其他章节教学内容,讲好关爱生命、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故事;结合行业社会热点,例举遵纪守法、爱国主义、诚信守义的故事。例如,在介绍免疫学预防内容时,引入我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免疫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全员的协作、相互配合的免疫机制,培养学生提高“生命共同体”、“团队合作”的意识。

4.3.2 主题讨论法

组成兴趣小组,结合课程章节主题,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做成PPT,介绍科学家的发现成果,比如介绍“纳创用牛痘预防天花”、“汤飞凡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等案例时,让同学们选派小组代表谈谈这些科学家身上折射出的哪些崇高品质。

4.3.3 混合式教学法

“教育不是为学生注满一桶水,而是为学生燃起一把火”。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思政育人教学更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将思政元素以“真人真事案例”、“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通过学习通等教学工具及时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在线的“实时学习”。完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课程建设任务。

4.3.4 问题导向法

当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且无法观察得到的情境,或应对这一情境的手段与途径未知,或者无法将已知的相关手段或途径迁移到这一情境中,这时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例如,在讲解干扰素的知识时,课前利用学习通发布预习任。发布任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进行讨论:干扰素的作用及应用”。学生通过学习通里课程建设的学习资料、网络查询等手段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一个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与答疑。学生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通过教师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4.4 实施多元化、全程化、多样化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组评”的多元化评价、“常态性评价”、“期末评价”的全过程评价、“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多样化评价考核机制,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考核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势在必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中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润物无声”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内容与方法中。潜移默化的走进学生的“心尖”,流进学生的情感血脉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形成知农、爱农和强农兴农的浓厚情怀,有利于“新农科”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新农科免疫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