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乡村小学:空间与人相互塑造

2023-11-03 03:39吕萌北京交通大学
大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伙房校舍戏台

文/吕萌(北京交通大学)

1.北交大“无止桥”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小窝铺主村的西侧端头,有一所1986年盖起的乡村小学,小学旁是村里逢年过节热闹非凡的祈雨戏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孩子送去隔壁下庙村读书,2011年,这所学校彻底停止了使用。

调研中,有不少村民向我们表达了希望能将小学和院落重新利用起来的愿望,此外,祈雨戏台也同样年久失修,村委会希望我们能将戏台一并修缮。我们遂决定将此地打造成为一个集合仪式举办、公共活动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环境教育中心。

第一步是通过对整体空间秩序的重新梳理,形成一个全新的公共、开放的院落。我们拆除了围墙,增加了院落出入口,对小学的整体流线进行改造,形成开放院落的环形流线。此外,还设置了一处位于小学北侧的栈道,增添了露天讲台与矩阵花圃,营造讲学意象。

在院落布置上,我们留下学校的校门门垛,作为主入口的标志。保留了学校的围墙墙垣是为了提示学校和戏台观演空间之间的边界。原先场地中的8棵树也被留了下来,这主要是从遮阳角度考虑的。伙房与校舍的外立面墙上依然留着“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我们希望通过对公共空间的保存,唤醒村民的集体记忆。

我们还将戏台修整为对称空间,与远处的三官庙形成对话,在院中原升旗处,我们设置了碾盘,并在保留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改造为泉水,突出小窝铺水源地村落的身份。

完成了整体场地环境的设计后,我们的下一个改造目标便是乡村小学中面积最大的建筑——校舍。对校舍的改造,村民们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有的希望在此举办红白喜事,村委希望能在这里进行开会讨论,并在搭台唱戏时为戏班子提供住宿。作为志愿者的同学们也希望能在此工作和住宿。面对如此多样化但却临时性的需求,我们决定不以空间作为功能的分隔,而是用模块化、可变的建造来满足不同时段的不同功能。

实现这样多样可变空间的关键是打造可变家具。校舍室内面积不足200m2,我们将校舍7个开间打通成为主要大空间,西侧1个开间作为储藏室,东侧设有两个双人标间和1个淋浴间。大空间东端设置有讲台,在主要空间中设计了4组可变床柜。

2.环境教育中心院落改造轴侧图

3.矩阵花圃

4.改造前的校舍内部

5.公示栏

6.同学们在改造后的“伙房”里制作“大锅饭”

7.广场舞阿姨们自发在院落的花坛里种上了花

我们把校舍的使用功能划分为集会、宴席和住宿这3种模式。集会模式主要服务于大家开会讨论的需求,这种模式将4组可变床柜收拢,腾出空间灵活放置家具,而东端的讲台设置有灯光、投影和风琴,用于会议、讲座、观影等集会活动,最大可容纳120人。

宴席模式主要为了村里极为重要的集体活动红白喜事服务。4组可变床柜收拢,可变家具设置为座椅和方桌,村民自带大圆桌桌板。一共可以布置8桌宴席,每桌容纳10人。饭菜由邻村饭店送餐,或者在院落中做大锅饭。

住宿模式下,床柜依靠滑轨打开,可放下折叠双人床,两侧以屏风分隔,形成四个居住单元。讲台作为榻榻米,提供4人的地铺空间,加上两个双人标间,最多容纳16人住宿。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瓦片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校舍也可以用作举办环保讲座和活动。

2018年初,环境教育中心的校舍改造完成,原本荒芜的校园逐渐充满了来这里集会、遛弯、跳广场舞的村民,于是院落中闲置的伙房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在遵循它原本用途之上又做了一定的改造,将此处改造成为公共的社区厨房,满足环境教育中心中举办的红白喜事的餐饮需求,让村民可以在此处自己制作“大锅饭”。

我们把伙房内部空间打通,留下更开放、适合于公共活动的空间。在空间中间设置了方形操作台,设计环形流线,便于村民一起加工食品。又在伙房外部搭建外棚,将伙房功能延伸至室外,作为半室外的厨房空间。伙房改造完成后,这所废弃的小学真正成为了一处具有饮食、住宿、工作、休闲娱乐等完整生活功能的公共空间。

环境教育中心的广场建成后,村民开始讨论怎样让广场更漂亮。2018年春天,村里的广场舞阿姨们自发在院落的花坛里种上了花,还给我们发来了照片和视频,这件事情给了团队极大的触动,我们意识到,空间和人应该是相互塑造的。

于是,从那个春天开始,我们调整了工作方式,更加重视“硬性”的物质建设和“软性”的民生活动两者的平衡。我们会有意识地让村民更加了解团队和团队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他们的认同,慢慢地把团队为村民做设计变成了团队和村民们一起做设计。

猜你喜欢
伙房校舍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伯牙鼓琴
老朱的用武之地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河北省赤城县伙房—大岭堡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山西古戏台掠影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