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以《胶凝材料》课程为例

2023-11-03 07:41郅真真郭炎飞关珊珊
广州化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胶凝水泥工业

郅真真,郭炎飞,罗 伟,关珊珊,员 星

(1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 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2]。落实与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要深入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切合点,突破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3-4]。

课程思政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以及文化观,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目的[5]。课程思政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1 课程教学目标

《胶凝材料》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建筑领域工程传统材料(水泥、石膏、石灰等)从生产原料到生产工艺再到反应机制最终实现应用一系列过程的课程。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水利建设、国防建设等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胶凝材料》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胶凝材料生产工艺及应用方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胶凝材料研发领域勇于创新、开拓思维的热情,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具体内容的深入分析,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高度融合[6-7]。

2 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

2.1 引入胶凝材料发展史,宣扬中国特色主义文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往往是以材料的发展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通过对不同时期我国水泥企业家们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的植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勇担社会责任。

胶凝材料的发展史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例如,在讲述胶凝材料发展历程[图1(a)]时,明确人类发展阶段的名称均以所处阶段所使用的材料而命名,将人类社会文明史与胶凝材料发展史相对应,阐述胶凝材料对人类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我国胶凝材料的发展有着其独有的发展历程[图1(b)],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人们使用“白面灰”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墙壁进行涂抹,增加地面和墙壁的光洁度和强度,“白面灰”是我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在商代与战国时代,地穴建筑结构迅速向木质结构发展,黄泥浆被人们发现用来砌筑土坯墙;周朝时期,煅烧工艺兴起,石膏-石灰材料得到快速发展;从南北朝时期到明代,中国特有的“三合土”建筑材料变化多样,性能优异,沿用至现代,随着英国科学家研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波特兰水泥材料开始,我国的水泥工业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我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有其辉煌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朽成就与改革创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的胶凝材料体系,通过回顾我国胶凝材料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热爱,启发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图1 胶凝材料发展史

2.2 回顾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历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在讲授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史时(图2),介绍早在1886年,当时澳门就出现了中外合资的青州英坭厂,我国的第一家水泥厂则是于1889年在河北唐山建立的唐山细棉土厂,今称启新水泥厂),随后湖北水泥厂(大冶)、中国水泥厂(南京)、昆明水泥厂(昆明)等越来越多的水泥厂开始投产使用,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则是在建国后(1958年)开始的,水泥工业的研发人员不断吸收国外生产经验,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尤其是新世纪后,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开始走向世界前列,目前产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水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泥工业发展道路,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理解。

图2 我国水泥发展史

在介绍近代中国水泥发展现状时,以两大水泥领军企业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为例,突出现代水泥企业已由原来的“脏、乱、差”转变为如今的“花园式工厂”;由原来的“粗放式生产”转变为如今的“智能化工厂”;由原来的“乡村作坊”转变为如今的“跨国大企业”。诸多水泥企业扎根于水泥生产,以其特有的水泥品质带向世界,用始终如一的专注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无数水泥人正以其饱满的热情、拼搏的勇气、创新的责任诠释着民族“时代精神”。如今,“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口号已在全世界打响,中国水泥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无人能及。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世界水泥工业的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世界水泥工业迎来了新技术变革。通过对我国水泥工业及技术发展的讲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

2.3 探究胶凝材料生产替代原料,植入生态文明理念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所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而传统的处理方式则以推存和填埋为主,大量的粉尘和酸性杂质会造成空气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这与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理念相违背。在讲授胶凝材料原材料时,列举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图3),例如,采用工业副产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产石膏胶凝材料[图3(a)],采用工业副产物电石渣替代天然石灰石生产石灰胶凝材料等[图3(b)、图3(c)],不仅避免了天然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也使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得到有效资源化利用。以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替代天然矿产资源的改进措施,使学生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绿色建材。

图3 胶凝材料原材料

2.4 探究胶凝材料前沿进展,增强自尊心和自豪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新型胶凝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功能化、复合化、环保化、智能化和高寿命化是当前新型胶凝材料发展的特点。在讲授胶凝材料前沿发展时,列举我国科学家们在此领域获得的显著成就,一个个科学技术难题被攻破,展现了当今科学家们迎难而上、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们为科学奋斗的昂扬斗志和实现梦想的自信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勇于肩负起时代重任。

如图4(a)所示,石膏基/水泥基胶凝材料3D打印技术的成功落地,清华大学研究者们突破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瓶颈,上海3D打印步行桥的建成,实现了胶凝材料3D打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飞跃;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发,被誉为过去三十年中最具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实现了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湖南大学优秀的科研团队研发和设计了国内首座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长沙北辰三角洲横四路跨街天桥[图4(b)]。功能型胶凝材料的实现[图4(c)],为不同环境使用条件下的建筑提供了保障。通过介绍我国胶凝材料一系列走在世界前沿、具有重大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充分证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图4 胶凝材料前沿进展

2.5 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授课教师在理论知识中穿插案例进行思想升华,同时,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项目式任务,根据主题任务,自主查找相关文献,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讲解,以学生为老师,以老师为学生,师生互换,增加课堂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3 结 语

综上所述,以讲授《胶凝材料》课程中胶凝材料发展史为例,从爱国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生态文明建设、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将“以德树人”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胶凝水泥工业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工业人
油气井用合成树脂胶凝材料研究综述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水泥刨花板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