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于所遇

2023-11-03 12:39邬浙雷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9期
关键词:金笔小楷硬笔

邬浙雷

父亲能写一手洒脱的钢笔字。在我孩提记忆中,几位兄长在父亲的督促下多多少少有练习钢笔字的经历。我因为年岁小,除了完成学校书法作业外,在小学阶段没有专门时间学习硬笔书法,但硬笔书法的情愫应该在那个阶段就产生了。

■我的硬笔书法启蒙

我二哥作为知青插队期间当过乡村小学老师,20世纪70年代学生考试的试卷都是老师们用钢板刻蜡纸,油墨筒手推印刷的。二哥在本市附近农村插队落户,回家时候有空会刻蜡纸印试卷,这也使我在小学时期就知道“仿宋体”,因为当时我所见的大量考试卷都是用这种字体刻成的,美观、干净。当然还有不少试卷是用黑体、隶书写成的。家父是土建工程师,我看过他绘画时用仿宋体标记,以这个我小孩子的眼光看来和书上印刷得差不多。二哥的仿宋体应该是跟爸爸学的。我在二哥空闲时也尝试着刻过一些字,与在纸上写不同,用力稍猛了纸就会破。字刻错了二哥会用火柴点燃,然后吹熄,用余热在蜡纸下端烘一下,蜡熔化冷却后可恢复原状态。最“神奇”的是油墨印刷成品环节,将刻好的蜡纸装在印刷机上,用油墨滚子一推,字就显现在白纸上。随后几个大人们就聚在一起,评论字的好坏、油墨的厚薄等,这大概可以算是我的硬笔书法启蒙了。缘于此,我初中时期有过一段练习仿宋体的经历。在部队服役期出板报,我的一手仿宋字也能得到战友们的赞扬。2000年舟山市地名办海图测绘,地名办领导还邀请我给图纸写标签。

仿宋体在我心中只是实用硬笔字,算不得书法艺术。我早期看到的硬笔书法字帖有《庞中华钢笔字帖》,也买过骆恒光、吴身元等先生书写的钢笔行书字帖。特别喜欢骆先生带些米芾味的行书,闲暇时会在旧书报上临上二三行。有书友赠我一册黄若舟的《汉字快写法》,草书的,没老师辅导不容易写进去。因为我1979年起参加学校书法兴趣培训班,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对书法艺术有个懵懂的认知,喜欢柳公权刚健清瘦的字体。高中后又学过唐寅的行书帖《落花诗册》,明白“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对社会上出版的各种硬笔字帖不太上心,对庞、吴两位先生的硬笔书法也仅停留在阅读了解层面。严格来说,我的硬笔书法是学习毛笔字的副产品。空闲时我多以各类硬笔在废纸上临习古人法帖,目的是记忆字形,理解笔意,作品创作前也用硬笔书写小稿,但很少有目的性地进行硬笔书法创作。

■翰墨因缘

1985年底我在工商银行就职,业余时间全花在书法、篆刻的学习上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邮局书店看到一本《中国钢笔书法》,眼睛为之一亮——原来硬笔字也可以写得这么美。通过这本杂志,我熟知了姜东舒、骆恒光、任平、姚建杭、王正良等一大批硬笔书法高手之名,对硬笔书法的认知也上了一个台阶。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改革开放时期,整个社会透出勃勃生机。我印象很深的是定海文化站办过几次硬笔书法展,展出的作品形式很简单,也没有所谓的开幕式,就是在展板上贴上16开大小的作品。作品用纸也极为简朴,写楷书的大都自己画上方格,展出的地点是在定海解放路老新华书店对面。初夏傍晚,凉风习习,几张展板整齐地放在马路旁,平添一道风景,吸引大批观众,在岛城掀起一阵习字热潮。因此笔墨缘,我结识了温和文雅的陈站长,还有陈伟、郑瑶等定海的一批硬笔书法爱好者。参展作品是文化站请市书法家协会老师评审的。陈伟的硬笔书法很出挑,荣获一等奖。大家的奖品都是笔记本,陈站长为每本笔记本都题上勉励的话,每位获奖作者都在笔记本上相互签字留念,留下人生曼妙的记忆。记得我加入市书法家协会后,请王亚主席把我的硬笔书法交省硬协姜东舒主席指点,因我当时沉迷于章草书法学习,姜主席托王亚老师告知我,硬笔书法还是以实用为主,多写楷书。恰巧我手头有一本《书法大成》,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的。我特别喜欢其中马公愚临王右军曹娥碑、袁寒云书日记、沈尹默书行书临范等,为此早摹夕临,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回过头来看,当时还处在描摹外形阶段,不懂用笔。我订过一本《书法研究》杂志,小开本,纯学术性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从1979年创刊号一直读到2008年停刊(2016年复刊),对我书法学习上的帮助,影响至今。学习小楷书法我主要取法钟繇《荐季直表》、雅宜山人王宠的诗稿,后受祝枝山小楷书《录刘姬词及咏美人诗》影响颇深,喜欢他们古拙、散淡的味道。有空时多用钢笔在纸上练习,这样非常方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工作出差时,我也会在宾馆里练习一刻。绍兴朱勇方兄精于小楷,我向他请益,他建议我用隶意放松去写。忆起过去学过马公愚诸先生楷书,突然有种融会贯通感,小楷书法上了一台阶。毛笔小楷作品在省中青展上获银奖。我的硬笔略带行草意味的小楷风格基本是在那个阶段形成的。现在我因目力所限很少写小楷书,但在篆刻作品边款上单刀刻的小字还看得出毛笔小楷的影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是个比较守旧的人,对用过的工具总不舍得丢弃。我使用的钢笔主要是最传统的针式钢笔——“英雄”牌铱金笔。当时也就5、6元一支。新的铱金笔有些涩,出水也不是很顺畅,我会用老爸刮胡子的刀片去出水处调理。也经常把笔尖拨出进行清洗,几个月后笔头会磨得很光滑,手感也好。曾有一支好用的笔,不注意落在不洁处,我还是不舍得遗弃,并不是在乎其价格的贵贱。用时,为了写粗笔大字,我尝试自己加工美工笔,但总还是喜欢传统针式钢笔书写。我也买过多支不同型号的金笔,对于当时月薪才36元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销。父亲也赠过我一支“长城”牌金笔,我很珍爱。金笔书写手感特别好,刚中带柔,出水顺畅。那种大包头的派克金笔写行草效果好,我因功夫不逮,用不顺手。后来“长城”牌金笔在日常生活中不慎遗失,让我心疼了好多日。还有金笔被朋友当普通笔借去没了踪影,现珍藏的只有我爱人当年赠我的刻有纪念文字的一支“英雄”牌金笔。

■练书法是开启“灵性”的金钥匙

因为痴迷书法艺术,在读初、高中时看见有“书法”二字的杂志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不来,往往因内容不符而闹出笑话。也有过在作业本上写繁体字被老师批评的经历。书法的学习也给我带来快乐,我一直认为练书法是开启“灵性”的金钥匙。通过书法学习,能显著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我虽然把主要精力用在毛笔与篆刻艺术的研习上,但于硬笔书法的情愫也未曾忘怀。硬笔书法展事我参与的不多,第九届、第十一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我都是陪学生投稿,分获银奖,我记得还是在单位电脑桌旁写的作品。全浙硬笔书展我投过二次稿,都获得金奖,其间参加过全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中国工商银行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硬笔书法展,都取得高奖。20世纪90年代,我的硬笔书法作品就在《中国钢笔书法》等专业杂志上刊出,并担任浙江省硬笔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工商银行书协主席熊少军先生是出道很早的硬笔书法家,出版过多本硬笔书法字帖。他把我和新昌工行俞国儿兄列为浙江省早期硬笔书法人代表作者。记得2015年在北京参加金融书协理事会,王春和兄向中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曲庆伟介绍我,他第一反应是惊讶于我是硬笔书法人。数年前我参加浙江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协会顾问、浙江省书协硬笔书法老前辈骆恒光先生还大大赞扬了我的篆刻及硬笔书法,令我颇为感怀!诸师友的赞赏也是对我多年来在硬笔书法艺术上探索的肯定,我很珍惜这份荣誉。

2020年8月,我從舟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浙江省硬笔书法家王震主席委托我组建舟山市硬笔书法家协会。2021年7月29日,在市文旅局的关心、支持下,在舟山硬笔书法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舟山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从此,舟山硬笔书法人有了自己的“家”。2022年在市硬协的指导下,“普陀区硬笔书法家协会”顺利成立,现下筹划成立“岱山硬笔书法协会”事宜。

回想自己数十年翰墨因缘,在师长们的关爱提携下,从一名书法爱好者成长为市书协副主席、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并先后被舟山市文联、舟山市委宣传部,金融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

猜你喜欢
金笔小楷硬笔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橘子
硬笔小作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重振英雄再创辉煌 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2016’新品推介会暨英雄金笔厂成立85周年庆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