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路径探究

2023-11-05 20:44王新磊王文燕
科教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工科双创竞赛

王新磊,王文燕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批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足、敢于创业的青年学生,成为行业革新破局的关键。改革开放后,我国创新创业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后劲不足越来越明显。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推进,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应用技术突破,具备创新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1]。为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以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为例,聚焦创新创业意识引领、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建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1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契机、意义

1.1 契机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被赋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新工科人才,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就为我国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的卓越工程师,以支持新技术、新产业下的新经济发展[2]。

1.2 意义

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承担着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3],新工科的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所必须坚持不懈向前推进的一项长期任务。新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要将创新创业意识和创客文化作为“基因”融入课程教学、实践调研、理论学习、科学探究与产业实践,做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4],为“创造大国”的早日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2 食品学科的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工业也从最初的粮油拓展到糖果、奶制品、休闲食品、保健营养品等领域,更安全、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更高效、更可持续成为人们对未来食品的期望,食品专业在这种期望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体现出以下两大特性。

2.1 综合性

食品学科是一个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新工科专业中的典型代表,包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和生物与医药等专业,它的主干课程是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学等,围绕食品原材料的采集、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以及销售的全链条开展系统性科学研究,体现了食品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2.2 实践性

“民以食为天”,食品学科是实践性最强的学科之一,要进行市场调研、实验探究,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食品营销学、食品包装学等也随之出现,涉及加工、检测、营养、保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食品工程硕士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是以解决企业需求、行业痛点为目标,在培养计划中有明确的企业实践实习要求,体现了食品学科实践性的特点。

3 新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 必要性

多数工科研究生仅仅是在本科阶段接触过双创启蒙教育,少数参加过国家及各级部门组织的科创竞赛活动,但是缺少依托本专业的系统化双创学习与实践。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要立足于产业实践,聚焦行业技术痛点,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自身所学知识和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与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挂钩,聚焦专业知识的双创课程、平台与团队有机融合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3.2 重要性

教育、科研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为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高校应迎难而上,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社会,整合政府、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产业优化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的新型育人体系,更好地指导新工科研究生全方位培养创新意识,为项目落地和真实创业提供优质的保障条件。

4 新工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重要也是最值得投资的事业。从数据来看,2022 年我国在学人数已达4655 万,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教育资源优势逐渐显现。新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正是在我国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新型人才需求的探索,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复苏的关键所在。

4.1 挖掘校内外资源,组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新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师资力量必不可少[4],高校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了解企业生产行业一线,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在选拔、录用和培训双创师资时,除了要重视专业素质外,还要关注其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高校应选拔曾在企业一线兼职、交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最好有过创业经历,参与过公司运营和指导过双创竞赛的教师,打造双创型教师队伍。第三,以本专业现有教师队伍为基础,考虑专业综合性的特点,打破专业界限,邀请不同专业的教师组建专业互补的联合双创师资团队。联合双创师资团队以专业导师为核心,同时邀请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和业界专家作为支撑。2022 年,食品学院通过积极对接企业资源,设立“燕之屋”创新创业训练营,聘请了包含食品专业教师、企业家、创业者、竞赛辅导员、投资人等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经历的特色专家,为食品研究生的双创教育保驾护航。

4.2 寻求校外资源,搭建双创教育讲座体系

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走出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进来”,对接校外优质双创资源。高校要做好双创教育顶层体系搭建,前期未必要开设整套的双创课程,如平台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搭建等,可以先通过相关讲座的方式开展起来,进行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主动对接政府、企业、科技园等优质双创资源平台,通过柔性人才、客座教授、特聘导师等不同方式邀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等业内人士加入,增强双创师资队伍的实力,讲授双创政策、分享双创故事、学习双创知识、对接双创资源,为学生提供双创沃土。一位创业者的亲身经历,一场精心准备的讲座报告,一次企业家面对面的座谈,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他们从中可以了解真实的创新、鲜活的创业,通过这种途径,对创新创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4.3 以赛促创,完善竞赛选育树优机制

科创竞赛是大学生重要的演兵场,是实现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催化剂。特别是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高水平赛事,八年来,累计有943 万个团队,3983 万名大学生参赛[5]。借鉴本科生的启蒙、参与(PRP,参与率50%)、训练(UROP,参与率30%)与实战(GP,参与率10%)建立了一套研究生竞赛选育树优体系:求知(了解规则,参与率100%),参与(产品创意竞赛+创新创业大赛,53%)和孵育(落地孵化,1%)。在竞赛的组织中,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一是梳理大赛参赛信息,做好计划表。对照学校竞赛目录,根据比赛等级、难易程度以及学科相关性,在新生入学之初,推荐适合本学院学生参加的竞赛,特别注意本学院往年获奖的优秀项目介绍,在新生心底埋下双创的种子。二是开展层递式教育,进行多层次宣传。要解决学生竞赛能力欠缺的问题,首先要营造“人人想赛”的氛围,通过科协官方QQ推送,分年级、多层次宣传,召开学科竞赛推进会、宣讲会等;其次要做到“人人可赛”,通过GYB 课程、企业家讲座、食品创新构思等项目,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再次要整合资源,做到“人人能赛”,借助专家、学院、专业教师资源拓展“校―地―企―宣”四方资源,赛前通过半封闭式训练营打磨项目,从演讲、设计、思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对优质团队进行项目制管理。实行“双导师制”,校内专家解决技术问题,校外专家解决产业问题,商业顾问梳理创业公司的逻辑,帮助优质创业团队积极对接校院董单位资源,指导其进行落地、融资。

5 成果及展望

5.1 成果

2022 年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始终是学科主要的建设目标,秉承着“江南食品人,敢为天下先”的双创精神,食品学子在科研、竞赛、社会实践以及创业活动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打造独具食品特色的“启蒙―参与―训练―实战”的层递式竞赛模式,积极寻求校内外资源,引入燕之屋科创专项基金,成立食品学院“燕之屋”创新创业训练营,加强学生创新实践,激发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引导优质项目落地,寻求政府、产业和风投支持,帮助优质创业项目产业化市场化。学生的优异成绩凝聚了指导老师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营内成员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精神。

5.2 展望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新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创业,要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将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产业一线,由产业来出真题,聚焦科学前沿,依托二级学院的建设发展,由二级学院来负责培养模式的搭建和具体方案的实施,从健全创新创业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组建师资队伍、搭建实践平台、完善管理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新工科研究生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科双创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