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当卢纹饰设计考量

2023-11-05 07:44郭玉琴 徐萌萌 徐愉淋
炎黄地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车马海昏侯纹饰

郭玉琴 徐萌萌 徐愉淋

文化人类学是以研究人类文化为重点,并通过对人的不同群体行为特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进行分析,进而更深入地发掘文化的内蕴与外延并掌握文化本质的研究。现通过具体图像中符号要素的构成法则回到纹饰所处的语言环境,从分析海昏侯当卢纹饰功能的文化语境和装饰符号这一途径剖析当卢中的多元文化内涵及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观念。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析海昏侯墓当卢纹饰图像和发现其特点,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发掘其人文与艺术价值,为设计元素的提取与设计理念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灵感。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关注,除了其让人惊叹的完整宏大的墓葬规模,更重要的是其中出土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其中五枚精致的错金银青铜当卢也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当卢,又指“当颅”,早在古代《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提到“玄衮赤舄,钩膺镂钖”;又有东汉郑玄注释说:“眉上曰钖,刻金饰之,今当卢也。”认为当卢是位于马首眉眼之间的镂金,又是起防护作用的金属饰品。在其出土的80余件當卢中,主要以其中五枚精美的青铜错金银当卢为研究对象,其华丽而又复杂的瑞兽纹样同当时的礼制观念、文化信仰、世俗伦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

功能设计的文化语境

“设计的文化语境,主要指设计行为发生后的‘外部文化条件’,通常指整个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构成设计文化语境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水平、技术程度、人文传统、自然状态。”中国本是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国家,这意味着同一图像的表现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释义与解析,西汉海昏侯墓中当卢的纹饰功能或是作为一种艺术装饰,或是身份象征,抑或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等。因此,研究汉代社会的文化语境对于了解当卢纹饰功能设计的发展和变化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和理解设计的文化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卢纹饰。

从经济水平来看,海昏侯墓出土的当卢之多,纹饰之精美,工艺之精湛与当时繁盛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当卢,早在商周以前当卢就已开始盛行,且多以青铜为材料。汉朝时期,社会稳定,汉朝经济日益繁荣强盛。马车在这一时期作为最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所拥有马车的规格和数量也成为各级官僚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他们所拥有的马车规格和数量往往超过实际使用需求,且占据了当时社会车辆的很大比例。马车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王公贵族对车马的重视及个人喜好,导致当卢纹饰更为流行和普遍。另外,经济的富足不仅促进了车马的发展,也使汉代的厚葬风更加盛行,更加注重陪葬物品的规格。以当卢为例,其发生了由青铜器物到错金银器物的转变,山东洛庄汉墓出土的鎏金镂空当卢与错金银当卢,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大批出土的当卢均可为证。特别是海昏侯墓出土的五件圭形青铜错金银瑞兽纹当卢,其上有错金工艺錾刻龙、凤、虎多种纹样,一应俱全,富丽堂皇。这些器物的制作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技巧,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这些器物不仅有祭祀和追思的意义,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水平。

当卢的设计与当时生活的自然状态和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如其材质、造型和纹饰等。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的当卢纹饰在装饰图案和内容上也存在差异。据先前研究推断,最初的车马当卢形制是依据防卫需求而制,由于北方及中原地区的车马多用于军队和游牧,且早期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车马饰物以战马防护为主,装饰为辅。而豫章地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当卢,虽然在器形上有北方制式遗迹,图式基础上也沿用了北方当卢,但在装饰纹样取材方面有了很大变化。海昏侯刘贺虽曾为帝王却被废黜为侯贬于南方,其车马主要作为交通工具而非战车,所以其当卢的观赏性和装饰性更强,纹饰增多且更加复杂。

从人文传统来看,一方面,汉代时期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儒道相释的社会环境对各个阶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事死如事生”的厚葬文化也让这种社会观念反映在明器的装饰上。其将图像纹样装饰作为表达思想和个人诉求的手段,羽化升仙、祈求长生等内容也体现在西汉制作精良的墓葬品中。在海昏侯墓室中的随葬器物中,当卢上这类文化象征题材的内容占比极大。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在明器中刻纹饰来表达飞升仙界、图腾崇拜等情感的诉求看似无可厚非,但在内容的选取上也是有阶级之分的。当卢作为一种车马工具的饰品,其在与礼制结合后,便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阶级象征的角色。在周代具有里程碑式标志的“五路车服制”车马制度的规范下,车马器的形制和配饰从帝王到诸侯、卿大夫,身份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异。随着礼仪制度的不断完善,车舆制度在秦汉时期更加成熟。车马器作为礼制的一部分,当卢及相应纹饰符号具有很强的身份彰显功能。纹饰的运用受所有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影响,王权贵族明器上的祥瑞纹饰是平民百姓不能用的,且不同等级的贵族能使用的纹样也有所差异。所以海昏侯墓的当卢纹饰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该时期儒家的宗法礼教观念和森严的墓葬制度。

装饰符号的文化语义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当卢上的图像无疑体现了当时设计者认知上的实况,有着深远的思想文化意蕴。其纹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与象征意义,不仅是对汉人文化价值观和心理特质的映射,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手段,同时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审美意趣等方面的表现。于是,当卢成为丰赡的文化语义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对海昏侯墓出土的当卢纹饰设计做更进一步的图像释义和文化解读。

渴望长生的“黄老”追求

图像语意阐释不能离开当时的文化语境。在汉代,贵族阶层一直都极为推崇“飞天升仙”和“引魂上天”的生死观,这些活动的本质就是逃避死亡,其实他们也明白升仙是无法实现的幻想,所以他们把对升仙的渴望从实际的求仙行为转化为肉体死亡后灵魂能够得到重生的祈求。

首先,在海昏侯墓出土的五枚当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神奇的图案,多以“纹”代字、以“图”表意,借助图像之间的关联,生动地表达了墓主的情感和愿望,无文胜有文。比如凤鸟、瑞虎、玄鱼、长龙以及羽人等元素符号,这些符号不仅美丽,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图像中的凤鸟与虎象征仙界与长生。史料《春秋感精符》中提到:“王者上感皇天,则鸾凤至。”凤鸟在汉代信仰中是天地之间沟通的使者,还担负着引魂归天的责任。同时,《抱朴子》中提到:“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色皆白。”可知虎也为长生之兽。而龙、鱼、龟也常作为神仙的坐骑,或作为协助灵魂转换、神灵飞升的工具。其次,当卢纹饰上动态飘逸的线形云气纹显得颇为自由随意,也体现出其受到了“神仙思想”的影响。关于汉代四神纹饰背后含义的解说,有很多学者做过详细的研究论证,在此不作赘述。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其纹饰很有可能不仅作为车马装饰来彰显贵族身份或用于镇墓辟邪,也有反映墓主死后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对生命永驻和灵魂不灭的渴求的作用。

“天、地、人”的宇宙观和儒家信仰

在海昏侯错金银青铜当卢纹饰布局上,西汉匠人不仅錾刻了反映天象的日月神崇拜符号,如太阳乌、蟾蜍、玉兔等;以及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图像,如青龙、朱雀、白虎、鱼、龟等;中间还有神化了的“羽人”、云纹和地上的山形符号等。他们用了很大的篇幅描绘与天、地、人相关的元素,与其说表达了他们祈求长生、羽化升仙的愿望,不如说传达了西汉时期人们关于天、地、人三者相互和谐的宇宙观。汉书《春秋繁露》中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在汉代人心中,宇宙是一个整体,天地有其运行之“道”;他们认为天是支配着自然界神秘莫测的宇宙力量,是自然界的四时运行之主,也是万物生活在世间的理由和根据。

此外,更重要的是,统治者的目的在于通过绘制灵禽瑞兽等纹样来强化精神统治。汉代宣扬的“天人感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海昏侯当卢上的这些纹饰正是对他们信仰的物化,并且一度被赋予了合法性,被视作一种能够人神交流的、具有神秘效力的媒介,有着“交感巫术”的作用。他们希望借助祥禽瑞兽符号达到天、地、人互相沟通的境界,拥有可以与天上世界相连接的通道,即实现灵魂的自由升天。这一观念不仅表露了汉人思想观念中的宇宙图景,也传递了其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故宣扬人若“从善”,上天就会降下凤鸟、麒麟等祥瑞;如果人有“过失”,天则降下灾祸或恶兽加以谴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社会伦理纲常和观念信仰,以及统治者希望通过这套“惩恶扬善”的理论教化被统治者的观念,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精神统治。

“和合”之美的审美意趣

“和合”,和而不同,表达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状态,同时也承认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在差异中追求统一而达到和谐,是独具东方智慧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趣。这一点也体现在汉代海昏侯墓的当卢纹饰之中,其在表现画面时非常注重画面中元素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协调。其由形姿优美的瑞兽纹、植物纹以及布满整个画面的云气纹组成,均衡连贯的构图、精致浪漫的线条、写实灵动的造型使得整个画面的主辅元素虽不同却充满和谐,给人一种高度综合的审美体验。

构图“和”。在五枚当卢的“四神”纹饰中,整体构图布局主要采用两种图式。一是双龙缠绕向上的动态“S”形,使整个图像呈现出“四方八位”的上下、左右、对称的分割布局,又将各部分连贯为一个整体,由此将形成的几何形态构成旋转的平面图式,既具有动感又有均衡感。二是把“四神”按照器具形态所适应的各个方位,均衡地排版不同的元素,构成满幅式的空间形态图式。以当卢器物的中轴线为参照,其上如国画散点透视般在各个空间绘制了如凤鸟、白虎、鸾鸟与玄龟等来表达方位,将原始的立体形态转化为组合式的平行构成形态。在这种构成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它们共同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整体,体现了汉代构图设计中和谐的工艺美学追求。

线条“和”。海昏侯墓出土的五枚当卢,其纹饰已经不再使用像先秦那样凌厉肃穆的图腾标志,而是使用更加富有想象色彩、浪漫气息的艺术装饰,在线条上呈现出自然有序又富有能动性的韵律感。如当卢中的云气纹,云气纹围绕在主体纹样周围,其形式随着主体对象的运动状态而产生聚散、粗细的变化,交相呼应,如草书般自由飘逸,表现出云端仙境的神秘感,将其浪漫的神话色彩气韵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造型“和”。海昏侯墓当卢中的纹饰多用较简练且相对程式化的形式刻画主体形象,规范却不拘束,表现了其写实且灵动的造型美。如当卢中的朱雀纹从整体上去繁就简,以侧身表现,其躯干用块面的镂空雕刻描绘,以错金银排线描绘翼与尾羽,阴錾手法刻画主体细節,足爪线条利落。其身姿看似纤细却很有力量,质朴中又带着一丝高雅,间接呼应了汉代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汉人刚毅的思想意志。其余主纹饰也基本采用这种造型手法,这种线面结合的造型能够使主体的刻画更加细致。海昏侯当卢的纹饰以其合理的构图、线条、造型,有秩序地融合元素之间的冲突,让每一个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和合美感。

海昏侯墓中的历史器具当卢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其纹饰不仅是一种艺术装饰,还具有身份象征和情感表达等多种功能,是西汉时期社会文化的结晶。就其文化语境而言,海昏侯墓中的当卢乃帝侯之器物,上面刻画着含有复杂信息的图像,其纹饰设计受到了经济政治、自然技术,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其背后的文化语境,分析解读海昏侯墓当卢中图像纹样的文化语意,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海昏侯墓青铜当卢纹饰功能与表现的历史原因,同时其精美的纹饰也侧面映射出西汉时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充分展现了古人独具匠心的设计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车马海昏侯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乡居留句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驰”和“弛”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