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电压骤降故障下发电机建模与控制分析

2023-11-05 11:34杨利军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变桨桨叶发电机组

杨利军

(晋能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0 引言

在我国低碳环保事业持续发展的当下,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能源转型的重点和难点,风能发电是我国发电企业当前首选的发电方式。在用电需求量日渐增多的当下,风电装机并网容量持续增加,其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大容量的风电场并网运行,可以切实保障当前社会日渐增长的用电需求。电网电压骤降是较为常见的故障类型,因此必须要及时结合电网电压骤降故障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发电机组的各系统性能,切实保障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实现风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化[1]。当前,我国风电机组朝着大型化的趋势发展,风电机组的容量和风轮直径持续扩大。在风电机组发电量增加的同时,风电企业面临着维持机组运行稳定性的考验。变桨系统作为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核心系统,可以有效保障机组的运行安全,强化机组运行效率,并且对机组的运行性能起到了直接影响。为了有效解决电网电压骤降故障,当前很多风电企业引入了电子变桨系统,从而能够在风电机组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确保风电机组具备高、低电压穿越能力,提高其一次调频能力,实现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2]。因此,本文为了降低电网电压骤降下转子过电流和直流电容过电压的危害,以变换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对某2.0MW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系统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对电网电压骤降故障的控制,以实现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项目概况

某风电场安装有26台某型号2.0MW 风力发电机组(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配套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变桨系统,后备电源采用铅酸蓄电池组。该型变桨系统故障率高,且厂家已退出市场,技术支持和备件都无法保证,已成为制约风电场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2022年对风电场10台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变桨系统满足GB/T36995-2018《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GB/T20319-2017《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GB/T32077-2015《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GB/T25385-2019《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及维护要求》、NB/T31126-2017《风力发电机组变桨驱动变频器技术规范》等文件要求,风电机组正常运行,同时改造后的风电机组应具备高、低电压穿越能力和一次调频等功能。

2 机组变桨系统建模设计方案

2.1 总体设计方案

在设计变桨系统时,主要考虑控制桨叶的角度,以便于实现预设的发电功率,并且对叶轮转速进行合理控制,从而降低风电机组的荷载。在风电机组停机时,应该保障桨叶回到安全位置,并且实现启动刹车[3]。在变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确保足够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变桨系统应该具备足够的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将变桨响应延时控制在200ms之内,变桨控制软件的执行周期也应该满足在200ms之内。此外,变桨系统应该具备高可靠性,满足低电压穿越的相关国家标准规定,达到降低电网电压骤降故障的效果。在进行变桨系统设计时,还应该满足系统功能运行需求“接受风电机组主控系统指令、动态调节桨距角、降低机组所承受的荷载、实现机组最优运行、实现机组安全运行”[4]。变桨系统必须要结合主控通信指令的要求,实现启机、变桨、顺桨等诸多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变桨系统应该采用电网供电,在发电电网故障紧急停机时,系统应该使用后备电源,系统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变桨系统整体结构

2.2 变桨系统硬件设计

变桨系统的硬件有控制系统设备、控制柜、变桨电机、编码器、连接线缆、安装设备材料等。变桨系统硬件的主要参数见表。

表 变桨系统硬件主要参数

2.3 变桨系统软件设计

变桨系统软件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中间固层、底层软件、硬件驱动三个程序层次,将变桨系统软件的执行周期设置为10ms。变桨系统主机状态可以分成运行、停机和制动,如图2所示。在变桨控制器启动之后,首先要将底层软件和驱动系统进行复位控制,若该系统没有出现故障,那么便可以进入到正常运转状态;若运行出现了故障,那么便需要对变桨进行制动,从而实现收桨归位[5]。将桨叶归位之后,若出现故障,要先清除故障,并使变桨系统重新进入待机状态;若没有出现任何故障,那么则需要在主控系统发出相应指令之后,进入到变桨系统准备运行状态。

变桨系统的位置控制使用三环控制模式,如图3所示,位置控制在变桨控制器当中被稳定执行,还应该确保控制环和电流环在变桨驱动器当中稳定执行。变桨控制器接收到相应的指令信号之后,3个桨叶迅速跟踪定位速度和参数,将位置信息和实际速度反馈给主控制器。最内的PID是电流环,电流环需要在控制器内部执行并且动态化响应。借助霍尔传感器检测驱动器电流,反馈给电流设定,并且调节PID,以实现对输出电流进行动态化追踪[6]。通过检测电编码器信号的方式,对风电机组的转速进行分析,然后在负反馈PID调节之下,输出直接电流环,并且对其进行设定。在进行变桨系统软件设计时,还应该保证3个桨叶的角度一致,若忽视了三桨叶角度,出现了三桨叶角度偏差,可能会导致风电机组叶片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并且将三桨叶角度偏差控制在0.05°之内,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电机组的荷载。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可以根据电机电流和转矩电流数值进行计算,三桨叶力矩大部分位于40N·m以内,确保运转在电机额定转矩当中。在稳定软件设计的基础上,确保变桨系统稳定运行,高精准度跟踪主控指令,确保主控数据信息精准实施,以使三桨叶运行同步[7]。

图3 变桨位置经典三环控制

3 机组变桨系统建模设计效果

某风电企业在2022年对风电场10台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10台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类故障数量由原来的每月1.9次/台,下降为现在的每月0.2次/台。鉴于改造后的良好效果,2023年拟继续改造10台机组的变桨系统。改造采用的变桨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符合各项标准,改造完成后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

通过机组变桨系统建模设计和技术改造,实现了风电场提质增效,解决了机组变桨系统故障率高、备件消耗多、技术支持困难等问题,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预计10台风电机组每年可减少因故障损失的电量约8.7×105kW·h,改造后的变桨系统在质保期内的备品备件均由厂家提供。此外,机组变桨系统建模设计优化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改造后的变桨系统后备电源为超级电容,解决了铅酸蓄电池后备电源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容量减小的弊端,既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也避免了每两年更换一次电池,提高了经济性[8-9]。同时,替换后的变桨系统和变频器系统匹配成熟,能够彻底解决机组频繁超速的问题。改造后的变桨系统具备高电压穿越能力,以后进行风电机组高穿改造时不再需要考虑变桨系统改造。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网电压骤降故障是非常容易出现的故障,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应该对原风电机组变桨系统进行优化。结合不同风电机组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故障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合理设计变桨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真正结合风电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实现变桨系统设备的优化和完善,展现出变桨系统的实际运行价值,确保风电机组稳定、高质量运行,为风电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经济效益提供最大化的助力。

猜你喜欢
变桨桨叶发电机组
探究奇偶旋翼对雷达回波的影响
煤气发电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立式捏合机桨叶结构与桨叶变形量的CFD仿真*
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设计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建模与仿真
基于PLC控制柴油发电机组3D 模型
基于最小化多变量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研究
直升机桨叶/吸振器系统的组合共振研究
八钢欧冶炉TRT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